認識水生植物

 
   經過三年級一整年認識荷蓮的學習經驗之後,這學期接著探索其他水生植物 。一開始老師先帶領我們觀察校園水生池裡的植物並要求我們要仔細觀察它的生長位置及狀況,接著再到電腦教室利用網路將學習單完成
       

   創新樓 旁的水生池中,大夥忙著數一數共有幾種水生植物,除了長在水生池中的之外,老師說池旁潮濕的泥地上長出的 銅錢草 也是水生植物的一種喔!
       

   前門花園旁的水生池裡也長了許多不同的水生植物,其中有高大挺出水面的 「輪傘草」 、整株植物體漂浮在水面上並開著漂亮紫花的 「布袋蓮」 、還有大家的老朋友 「觀音蓮」和 「香水蓮」, 羽璿 手上拿的是整株植物都長在水面下的 「茨藻科」水生植物 。對了,還有我們常吃的空心菜-水蕹草,讓大家看得都捨不得離開了

       

 

   回到電腦教室後,老師先以網頁資料為我們講解水生植物分類的基準後,再讓大家利用moodle 平台上的課程去完成學習單並上傳作業 。在這節課中,我學習到了原來 水生植物依葉片與水面的相對位置及生活習性,分為四種類型:

1. 沉水性:
  這類植物完全沉浸在水中,沒有水上形態,它們多生長在水較深的地方,根長在土裡,葉片通常呈線形、帶狀或絲狀。大部分的種類會在繁殖 期將花挺出水面,以便授粉,少數如茨藻科植物,則一生完全在水中度 過,就連開花也不例外。
有一小部分的沉水植物,如金魚藻或黃花狸藻等,它們的根無定著性,會隨波飄浮,因此有人將之歸類在飄浮性植物中。

2.挺水性:
  
這類植物通常生長在水邊或水位較淺的地方。和沉水性植物一樣,它 們的根也長在土裡,但葉片或莖卻挺出水面。
  
然而,有一些挺水植物也能在水面下長沉水葉,不過形狀與水面上的 葉片不太一樣。像這樣能適應水面上與水面下兩種生活,且葉形變化甚大 者,我們稱之為「兩棲性植物」,如無柄花石龍尾或圓葉節節菜等。
  
至於挺水性植物的花,多數在水面上開放,少數則在水中以「閉鎖授 粉」的方式,完成繁衍的使命。典型的挺水植物有野慈菇、鴨舌草等。

3.浮葉性:
  這類型的水生植物大多生活在深水域環境中。它們的根莖或球莖固定 在水底的泥土裡,葉片由長長的葉柄支撐著,平貼在水面,葉片通常呈寬大的圓形或橢圓形。和挺水植物一 樣,浮葉性植物也會長出沉水葉。代表性植物有台灣萍蓬草、眼子菜及小莕菜。

4. 飄浮性:
  
這類植物的根沒有固定在土裡,植物體會隨著水流四處飄行,而且通常體型較小、繁殖力驚人。典型的飄浮性植物有青萍、槐葉蘋等。

以上資料來自 林春吉 / 台灣水生植物作者

  上面是 芷菱 在課堂上經過老師講解後利用資訊設備完成的學習單 她真的很厲害呢!只用一節課的時間就能完成,我才完成一半的資料搜尋呢!

  老師要我們這學期好好的調查校園裡水生植物的分布情形並製作成 網頁 ,大家可要好好加油了!

水金英

 

學名:Hydrocleys nymphoides (Willd.)Buchenau.
科別:黃花藺科(Limnocharitaceae)
俗名:黃金英、水罌粟(Water Poppy)。
莖:匍匐莖。
葉:沉水葉線形,浮水葉扁橢圓狀卵形,挺水葉直立互生,長3.5~9.0 cm,寬3.5~8.0cm,葉柄長,基部有鞘。
花:苞片1枚,披針形,萼片3枚,花瓣3枚,杯狀形,黃色,雄蕊7~12枚,雌蕊心皮16枚,花莖細長。
果:瘦果。
鑑定特徵:水金英的葉子容易與水鱉混淆,最好的辨識方式仍是以花為準,水鱉的花為白色。
分佈區:創新樓左側水生池4。

參考網站:台南縣本土教學資源網

http://mindomo.ilc.edu.tw/MindomoViewer.swf

 

關於水生植物

什麼是水生植物

顧名思義,水生植物指的是一群「喜歡生長在有水環境中的植物」。然而,水與植物之間的親密程度,卻引發了各方學者不同的意見。

關於水生植物這個問題,有人認為,只有植物體的部分或全部,長期離不開水域 生活的植物,才能算是真正的水生植物;不過,卻也有人主張,只要是生長在水邊潮濕地上的植物,都應歸為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的定義問題紛紛擾擾,目前還沒標準的定義。不過,這並不 防礙我們親近、認識水生植物。在此,所要介紹的種類,包含完全沉浸在水裡、飄浮於水面,以及生長在水邊的高等維管束植物,以及外形酷似陸生植物,但在自然界中的分佈僅限於水系生態的沼澤區中,如紅樹林植物,以及像長葉茅膏菜這樣的食蟲植物。至於海藻、苔蘚之類的低等無維管束植物,則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內。

事實上,水生植物和我們的關係密切。日常所吃的 食物中,有許多便是來自水生植物的葉、莖及果實等。例如米(水稻)、芋頭、茭白筍、馬蹄(甜荸薺)、空心菜、菱角、蓮藕(荷花)等。

水生植物的四大家族

台灣產有三百餘種水生植物,它們的生育環境與生長形態並不相同,一般可依葉片與水面的相對位置及生活習性,分為沉水性挺水性浮葉性和飄浮性四種類型。

以上資料來自林春吉/台灣水生植物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