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社會科準備方向

●回歸課本最根本 留意時事相關題[@more@]

掌握歷史科的複習要領,創造最大的得分關鍵?臺北市五常國中曹若梅老師以及景興國中袁筱梅老師一致強調:「掌握重大歷史事件、時代和因果結構,弄清事件來龍去脈,熟記事件中重要人物和影響,就是得分的不二法門。」

回歸課本最根本 留意時事相關題  曹老師強調,越接近考試日期,越要掌握「回歸課本」的讀書要領,不必去買一堆參考書或測驗卷來寫。曹老師進一步指出,採行「一綱多本」後,雖然沒有標準課本,不同出版商編成的教科書在內容以及編排上呈現「大同小異」現象,但是歷史是有系統、有脈絡的人事物演變過程的紀錄,能編入教材成為不同時代或不同地區的重大歷史事件,代表它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對後世的發展也有直接或間接的決定性,因此,無論哪一種版本,版本中所使用的人名是否不同,都不會影響「重大事件」的「關鍵地位」。只要徹底將歷史上重要的「關鍵事件」的來龍去脈搞清楚,明白重大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詳細分析它對後世造成的影響,就可以輕鬆獲得好成績,不必去死背許多專有名詞。   針對出題的比重,曹老師指出,上古史中出題的比例不高,須注意的是和「臺灣」有關的部分。中古史中可分世界史、亞洲史兩大部分。世界史的重點著重歐洲國家;亞洲史的重點是中國大陸,這一時期正值漢唐盛世,它的國勢、文化,以及和經貿交流對亞洲甚至歐洲國家都帶來重大改變,相當重要。近代史須注意臺灣史和中國大陸間的關聯、影響;世界史重點在歐洲海權國家的興起及文藝復興運動對人類文明造成的影響力;現代史重點在於臺灣史和中國史以及世界史之間的關聯性。關於時事考題部分,曹老師提醒考生以時事入題,而非時事本身的人時地。例如四月初過世的教宗,這麼重大的國際新聞所牽引出的考題,可能是十六世紀歐洲的宗教改革或中國明末清初來華的天主教教士所帶來東西文化交流的影響。

製作關鍵大事年表 答題前先畫關鍵字  複習的方法,袁老師建議「動動手」,製作「關鍵大事年表」,例如要記住清朝末年到民國初年的內憂外患、社會變遷和國際關係,從鴉片戰爭到中日戰爭這一連串混亂的歷史過程;就是一邊讀一邊動手畫出清楚的歷史事件年表,幫助自己釐清臺灣史和中國大陸史,以及世界史之間的錯綜關聯和互動。  對於基測答題時得分的技巧,曹老師指出,題目有越來越長的趨勢,而考生的閱讀能力則逐年下降,曹老師諄諄叮嚀,一定要「耐心看完考題,並用鉛筆畫出題目中的關鍵字詞,看清楚題目問些什麼再回答」。對於「跳脫章節與冊別」的靈活式概念性出題方式,學生經常不容易從題目中直接看出答案,這時回答的技巧,如果是單純事件,先弄清因果關係和順序再回答;如果是複雜的關聯性事件,則嘗試回想它在課本上的授課先後;通常先發生的事件會排在前面先教,作為判別的方法。例如「先有文藝復興或先有地理大發現」,課程中文藝復興在前面,後面才是地理大發現,因為在歷史因果上,是文藝復興對地理大發現有著關聯性的影響。

  基測即將登場,面對和生活最為貼近的公民科內容廣泛,如何掌握得高分呢?臺北市敦化國中老師黃麗美以及臺北市中正國中老師吳美慧表示,考題大多以學生生活經驗為主軸,只要讀通一個版本,建立清楚的觀念就可以得到好成績。

每天複習一小節 選項對錯要了解  吳老師說,法律、政治、經濟是歷屆基測出題率最高的三個主題,平均一個主題會出現三到四題。黃老師補充七年級範圍的自我、生命、兩性、家庭、學校、社區、社會;九年級範圍的文化交流、科技倫理、全球關連等主題單元都要兼顧。吳老師表示,全球關連是新考題,其中國際組織、大眾媒體、環境是近年來重視的主題,同學可以和時事結合,不但可以加深記憶,也能夠活用所學。

  應考前夕,吳老師建議考生跟著學校的複習進度,讀通學校所用的教科書版本,不須強求艱澀的內容。複習安排,不妨從第一冊到第六冊,每天閱讀一小節,大約四十天內可以完成重點複習;最後十天再做模擬試題,並參考歷屆考題以及教育部公布的範例試題,就可以從容應試。黃老師說:「考前可以練習基測中心所公布的試題範例熟悉題型,平時複習考考題也要確實訂正,每個答案選項都要明白它為什麼對,為什麼錯。」  黃老師表示,基測試題多以國中學生生活情境和生活經驗為主軸,考題不再拘泥於傳統的背誦,而是要了解每一個現象的因果關係、活用知識,考題生活化是基測的趨勢。吳老師提醒名詞應用是經常出現的考題,同學不能死背名詞的字義,而是能從題目情境判斷闡述何種理論,例如市場價格的漲跌是運用「供需法則」的原理。

圖表題比例增加 耐心閱題很重要  基測題型偏重理解、詮釋、比較、應用和分析,黃老師表示,圖表題比重會增加,尤其是經濟單元。吳老師則預估圖表題約有三到四題,考題會比較靈活,例如提供一個網站頁面,請同學判斷是哪一個政府機關的網站,同學要從頁面尋找相關資訊,除了平日要培養正確的觀念,細心也是拿高分的要件之一。  黃老師叮嚀,因為試題敘述較長,較複雜,因此作答時語文、理解能力往往是解題的重要關鍵。吳老師提供一個小祕訣,考生要特別注意「選項前的最後一段話」,往往是關鍵所在,並且要耐住性子將題目從頭到尾看過一遍,以免落入題目的陷阱。黃老師說:「找出題目中的關鍵字,然後回想相關的學習內容,再從答案選項中找出最佳的答案,切忌亂猜。」  公民科的內容和生活息息相關,從政治、社會到兩性都是它的範疇,所以每天發生的時事也可能是考題。  不過,吳老師提醒考生不用過度擔憂時事題,只要養成閱報習慣,掌握事件的來龍去脈就足夠了。  黃老師也表示:「時事只是試題的素材,藉由時事的取材,讓試題更生活化,使社會科學習更貼近於日常生活。但是學生在作答時,仍要回歸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社會科相關知識和能力。」用時事印證課本所學,融會貫通後,無論考題如何變化都能輕鬆面對。

  今年基測地理科出題方式和往年相同,不會有太大的改變,還是考觀念、少記憶。臺北市敦化國中老師李鳳華和臺北市古亭國中老師劉敏慧一致表示:「不用擔心。」  李老師說,現在一綱多本,大家念的內容不盡相同,記憶題反而會因此減少。劉老師指出,考題是從生活周遭取材,不過同學不必刻意去強記時事,因為不會考時事的內容,而是以時事為架構出題。

大標和副標不忽略 環境議題必須掌握   雖然基測是考觀念,不考記憶,但是觀念究竟怎麼考?李老師舉例說:「孫悟空及其師弟們,保護唐三藏前往天竺取經,途中土地公警告他們,會有妖怪從正北方襲擊……。請問孫悟空一行人在向正西方前進的途中,最應該加強哪一個方向的戒備?」答案是右方。因為朝正西方前進時,正北方是右方。李老師說,像這一題就是考方位判讀的觀念,從題目描述可以看出命題內容和版本的素材無關,而是以學生有沒有方位概念為命題重點。  既然基測以考觀念為主,那麼什麼觀念最重要?李老師說,因為每個版本的單元編排不同,所以課文的大標題和副標題就是重要觀念;而介紹地理基礎觀念的通論地理,則是「重點中的重點」。  劉老師也說,通論地理的觀念很重要,大部分可以應用在區域地理上面。舉例來說,臺灣的地形是以高山為主,加上形狀狹長,容易形成陡峭的河川,河川坡陡流急,有豐富的水力資源,水量變化大,尤其是南部的河川。  另外,李老師表示,臺灣、中國及世界的各種環境議題也是必須掌握的重點,像是臺灣的土石流、地層下陷;中國的沙漠化、沙塵暴;世界的水資源缺乏、溫室效應等,這幾年都出現相關考題。圖表也不能忽略,像等高線圖、氣候圖、折線圖等觀念。

大課文複習搭配地圖和圖表 答題運用刪去法和找關鍵字  在有限的時間裡,複習要找對方法,才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劉老師建議,同學可以循序漸進,按照冊數複習,在複習區域地理時,把先前讀過的通論地理相關內容一起閱讀,將觀念統整起來。  李老師表示,因為基測以考觀念為主,所以同學只要熟讀一個版本就可以,複習時掌握通論地理和原理原則,並且配合圖表讀課文,同時還要了解圖表如何繪製、判讀。在世界地理部分,最好放一張世界地圖,和課文搭配著看。  基測許多題目的描述方式,可能是同學從來沒有見過的,因此李老師建議同學,考前多看報紙,培養自己的閱讀、判讀能力。  劉老師還提出複習時間安排的參考,例如可以規畫每個星期讀一冊,兩位老師同時提醒考生,考試時千萬不要緊張,慢慢的把題目看完,記得圖表題一定可以從圖表中找到答案;基測是考基本能力,告訴自己:「我相信自己一定都會的。」  除了建立自信心外,也要加以運用答題技巧。李老師建議同學用「刪去法」找出答案。劉老師建議找出關鍵字,再用關鍵字推測可能的位置、地點。遇到一時無法判別的題目先跳過,最後別忘了預留十分鐘的時間,檢查答案。

國中基本學力測驗–自然科準備方向

●以生活經驗出題 不忘實驗紀錄本[@more@]

以生活經驗出題 不忘實驗紀錄本  臺北市龍山國中理化老師祁明輝表示,國中基測自然科題型和取材方向仍然以學生學習以及生活經驗為主要出題來源。除了學科性容易辨別的「典型題」:例如理化的酸鹼中和,地球科學的地震板塊移動等外;以生活經驗為試題素材的「日常生活題」,還是會以所學的基礎概念為主,像是溫度、溼度的變化。因應九年一貫領域學習精神自然領域內的「整合題」,以往年的基測出題形式,仍然偏向類似國文閱讀測驗的閱讀題組,所以只要能夠讀懂題目意思,並且培養資料判讀、圖表轉換能力,就會回答。  另外,臺北市蘭雅國中林明宏老師表示,像水溶液、光、溫度與熱、化學反應、原子結構、酸鹼鹽、有機化合物、電流的三大效應、直線運動等,都是這幾年出題比例高的章節。這幾年考題,實驗部分大約占了三成。每個版本的實驗試題雖然不同,然而精神是不變的;因此記住實驗表現了什麼概念、觀念、現象和目的即可,不必死記內容和步驟。例如「質量守恆定律」每個版本教科書的選用材料雖然不同,但是表達的基本概念都是一樣,所以概念清楚很重要。林老師提醒考生,不妨將實驗紀錄本拿出來複習一遍,確實弄懂實驗圖表、紀錄所要表達的概念,以及資料判讀的能力。

相關章節統整 按照順序答題  林老師建議,每天安排大約一小時的時間翻閱理化;把相關或是聯貫的章節,整合成一個單元來準備,大約可以分十到十二個單元。每兩週至少複習一個單元,利用週休二日將課文和習題再精讀一遍。另外,把歷屆基測考古試題、模擬考試題再拿出來練習,寫錯的題目一定要弄清楚。林老師提醒考生,考前最後階段,練習題目應該「重質不重量」,至少課本習題一定要懂。  祁老師也提醒考生,每章的節名,課文中的黑體字,課後的重點整理和習題內容,都是每章內容重點所在。閱讀課文時,必須著重觀念的了解,其中有關活動以及實驗的目的、步驟和結論必須仔細閱讀、理解。  祁老師提醒考生,考試時有些題目的敘述很長,考驗考生的閱讀能力,閱讀題目時除了要有耐心,逐字逐句看完外,不妨把重要關鍵字,大都是科學名詞或科學概念,用鉛筆畫下來,這樣不但可以幫助了解題意並且有助於作答,例如,一個物體做「等速度運動」或「靜止不動」,就表示這個物體所受的合力等於零。另外,歷年來的題目排列多由簡單到困難,所以答題時最好按照題號順序作答,遇到不會或是沒有把握的題目,把題號圈起來,繼續回答下一題。切記,答案卡不要畫錯了!最後,祁老師叮嚀考生,要堅持到最後一分鐘,做仔細、完善的檢查。

地科生物準備重點:精讀課本是不二法門 耐心閱題 仔細推理 實行一綱多本以後,自然科地球科學和生物應考的訣竅何在?教書近二十年的臺北市蘭雅國中高永遠老師認為,地球科學方面掌握課本,先將課本讀通、讀熟最重要。臺北市螢橋國中劉新老師則強調,突破一綱多本的迷思,精讀課本是必勝法門。

地球科學 了解課本習題和活動   地球科學部分,高老師指出,歷屆基測中自然科出題的範圍都很平均,考題平實而靈活,並不會刻意刁難學生,因此高老師預測今年的題型應該也依此模式,但是出題數量可能會依照課本節數分配。所以今年地球科學出題預估比往年多,大約占十一至十二題左右。 至於題目分布的重點,高老師指出,傳統地球科學有四大部分:「地質」、「天文」、「水圈」、「氣象」,現在加上「全球變遷」,也有人將「天然災害」獨立出來。傳統的重點,例如:板塊構造、鋒面氣團、順向坡、地層紀錄化石、地下水潮汐、溫室效應臭氧洞等,同學可以從聯考題和基測題中歸納出來。不過九年一貫課程中,有些重點雖然是早期版本的課程範圍,例如:晝夜季節、日食月食、正逆斷層等,卻是考試重點,同學要留心,這個部分可以參考八十五年至九十年的考古題。另外康軒版多了聖嬰現象,這是新興的課題,也值得留意。  複習時先將課本徹底讀通、弄清楚以後,再找一本題庫練習即可。課本中的習題、活動都是傳達本章節精神的精華重點,一定要看。至於課本中的「手繪圖形」,像是地質構造圖、鋒面形成、地層剖面圖等,也要看清楚、弄明白。  高老師叮嚀考生,考試時一定要耐心看完題目再作答,而且依照經驗,越長的題目越簡單,所以千萬不要因為題目太長而白白失分。

生物 掌握課本主要概念   劉新老師指出,生物科基測的重點在於:檢測學生是否了解重要的科學詞彙、科學概念;能否操作實驗、使用器具;能否將原始資料轉換成圖表、分析資料、整理歸納,提出合理的推論;能否整合科學原理原則,解釋生活周遭的現象,並能應用、解決問題。能測驗以上能力的指標,正是出題的方向和重點。  因此,將近四十天關鍵性複習要領在於:瀏覽每一單元的實驗活動目的,了解實驗的設計和操作,掌握實驗的結果和推論。仔細看清楚課本中的模式圖或解剖圖。清楚科學專有名詞的定義。  另外每天閱報,了解熱門環境議題、科學醫藥新知,有助於得分。精讀課本七大重點:生物的基本構造與生命現象;養分與代謝作用;生物體內物質的運輸構造和原理;生物對刺激如何產生反應,以及生物恆定性維持的機制;生物如何延續生命及孟德爾遺傳法則;生物分類原理與依據;生物與環境等。  針對答題技巧,劉老師說,題幹越冗長越要耐心看清楚,並且明確掌握題意,再小心推理找到合理的選項。尤其閱讀題,文章中會引用學過的科學概念,答案經常藏在文章中。因此,仔細看清楚文章和問題,得分不難。劉老師強調,以課本為重,掌握課本中每一章節的主要概念,不必耗費心力鑽研艱澀的題目,生物要拿滿分並非難事。

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數學科準備方向

「讀通一種版本就好!」[@more@]

「讀通一種版本就好!」臺北市石牌國中老師蘇進發表示,今年國中基測的命題依據雖然和以往不同,但是精神是一致的,試題難度為中間偏易,考生不必擔心因為版本不同而有影響。  蘇老師統計過去基測題目,考題出現頻率較高的單元有:數的四則運算、式子的化簡、一元一次方程式、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一元二次方程式、直角坐標、因式分解、比與比例、三角形、四邊形、圓形的性質和應用、相似形、數型的關係(規律)、機率和統計圖表解讀。  曾經接受臺北縣教育局委託,進行版本分析的臺北縣中山國中老師陳春男表示,函數概念、一元二次方程式的公式解、等比數列和級數等單元,都是舊課程才有的單元,所以不在考試範圍內;但是線對稱圖形、科學符號、不等式、敘述和逆敘述等單元,是新課程的單元,同學必須多加注意。

有計畫的複習 理解和練習兼顧 

  在最後四十五天的衝刺期,蘇老師建議學生可以分成兩階段複習:  一、單元複習(考前180天):五天複習一單元,以同一版本的課本、評量和習作為主,每個單元再配合四十五分鐘的練習。陳老師則建議利用操作活動建立基本概念,例如摺紙操作可以加深對稱和全等的概念,紙板面積組合有利於乘法公式的建立。  二、綜合練習(考前30天):每天做一回綜合練習,以一個小時為限,前六回以分冊為主,再來以兩冊為主,最後練習全部六冊綜合的題目。這時最好是能將自己整理的或是坊間教材的重點整理瀏覽一次,加強基本概念和知識。  考生切忌做艱深、冷僻、強調特殊解法或是需要繁瑣解題過程的題目。陳老師說,基測的題目都不難,只是越來越靈活,須要思考的題目越多,計算的題目越少。  兩位數學老師都認為,考生在最後的關鍵期一定要做到「完全理解」、「適度練習」。學數學不可以「知道」就好了,因為那並不等於理解,尤其是概念的形成一定要理解,課本的重要基本概念要弄懂。  另外,陳老師提醒考生,每天至少花二十分鐘看報章雜誌,掌握社會脈動,一來是因應基測考題日漸生活化,二來也可以訓練閱讀能力,對閱讀題目、了解題義有所幫助。

按照順序來作答絕不放棄任一題  今年基測數學科測驗時間雖然延長為七十分鐘,考生作答時仍然應該掌握「速度」和「準確度」,至少要留五到十分鐘作最後的檢查。兩位老師建議考生答題時應把握兩項原則:  一、由前往後作答:以往幾次的基測試題編排都是由簡單到稍有難度,所以考生一定要從前面開始作答,尤其前兩頁屬基本概念題目,務必要百分之百拿分。如果三十秒內還不知道如何作答的題目,最好先跳過,回頭再答,但是填答案卡時千萬要小心。  二、不要放棄作答:基測題目都是四選一的單選題,而且答錯不倒扣,所以考生一定要作答。無法確認答案時,可以從選項中倒推回來,採用消去法,或是自己畫圖等方式,找出最可能的答案。  陳老師提醒考生,基測的成績表現固然重要,但是埋首書本的同時,不要忘了適度運動、規律作息以及正常的飲食。

國中基本學力測驗–英語科準備方向

●運用主題背誦單字 複習考考題不放過

[@more@]

面對九年一貫教育實施以來基本學力測驗,英文科部分學生應該如何準備,臺北市龍山國中老師詹麗馨和臺北市景興國中老師彭道明認為,基本學力測驗的命題方向著重在基礎的概念和知識,這一次的測驗時間和題組式的綜合測驗題數都比以前多,預測考題仍會維持生活化,重視情境式考題,同學千萬不要死背文法,而是要學會從上下文中找線索,掌握語境,耐心作答就能得高分。

運用主題背誦單字 複習考考題不放過

  彭老師表示,不要過度鑽研艱澀難懂的文法和單字,只要精讀三年來所學習的教科書版本,並且每天做一篇閱讀測驗,如果時間不夠,至少要把握第三到六冊,從單字、文法到閱讀都能融會貫通,加上應試時小心作答,遇到不會的題目多看幾次,保持心情穩定以及仔細的態度,就可以得到不錯的成績。詹老師也提到,課文後面的文法及句型演練是準備考試的好幫手,每一課的習作都是複習該單元的精華,複習時務必將習題仔細做過一次,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弄懂。   詹老師表示,可以運用主題方式背誦「單字基本字詞一千字」,例如,表示度量衡的字彙有kilogrammilepound等,這樣不但可以加強記憶,也比較有整體性。  雖然基測考題全是選擇題,詹老師建議不要只局限做選擇題,可以練習寫翻譯題或造句,靈活運用字彙、片語和句型,將文法融會貫通。  兩位老師一致指出,過去式和現在完成式的對比、感官動詞、使役動詞、助動詞、被動句、聯綴動詞等文法是學生最容易混淆的部分。彭老師說,同學可以找出以往的複習考考題,針對自己做錯的或是不清楚的觀念加以釐清,弄清楚文法才不會陷入題目的陷阱;另外,多做考古題可以熟悉題型,了解出題的重點。

答題把握頭尾句 上下文中找線索

  至於作答部分,彭老師表示,做閱讀測驗一定要耐住性子多看幾次,從上下文推敲答案。彭老師提供考生一個應試的小祕訣:如果作答時間不夠,閱讀測驗的部分要先掌握圖形題。平日練習時也可以從圖形題著手,例如時刻表、菜單、海報等,這樣可以增加自信心。長篇閱讀測驗如果來不及看完,就先把握第一句和最後一句;頭尾句往往是一篇文章的關鍵點,可以讓人在最短時間內了解內容,不過最重要的還是保持鎮定。  這次的基測英文科單一題題數減少,題組綜合測驗考題比以前多,對話式的考題會增加,讓考生從語境中選擇答案。詹老師說:「閱讀並不是文字的獨奏,而是文字與語法的協奏曲。」所以閱讀要以字串為主,例如:The man with long hair/went to the store/and bought a belt.,閱讀字串才能了解完整的語意。另外,拿到考題後先略讀一次,了解文章主題後再仔細閱讀,並且把握文章結構,對於人物、時間、地點和主要事件要特別注意。  基測克漏字題數一般來說為兩篇六至七題,詹老師預估考題大多為片語、時態和動詞形式。詹老師表示,克漏字作答的要領就是瞻前顧後,利用上下文線索,選出最適當的答案,並將答案帶入文章,審慎的從頭讀一次,以驗證正確性。 「從做中學」是詹老師給所有考生的考前準備策略,學生一定要能夠將知識和生活經驗結合,重視閱讀,培養閱讀能力,才是制勝的關鍵。

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國文科準備方向

掌握出題方向 讀文章背成語  

[@more@]一、基本的形音義:也就是國字改錯(形),國字讀音(音),國字涵義(義),每年出現五到六題,其中改錯字經常是學生最感吃力的部分。  二、活記的語文知識:常考的修辭、詞性、句型、書信、六書、書法、時令季節、標點符號、時辰等,都是考生需要多加注意的焦點。現在的考題靈活,所以不僅要熟讀課內的語文知識,還要活用;例如考王維的詩風,是將文化常識和閱讀能力結合,綜合「活記」、「活用」,要考生判別哪一首是他的早年詩。  三、閱讀能力部分:以往閱讀題組約有六到七篇的文章,內容無所不包,除了常見的新詩、文言文、古典詩詞外,手機說明書、商家致客戶信函也都出現過。蕭千金老師統計,去年有關閱讀能力的題目即占了百分之六十。  在最後六個月,考生應該如何加強上述三種能力呢?蕭千金老師建議,每天讀一篇文章,可以幫助閱讀能力的提升;另外,每天背誦成語名句,除了可以增加字形、字音、字義的能力外,更是考題選項的常客。施教麟老師建議考生多作坊間整理過的單元練習參考書,例如詞性單元、季節時令單元等。  另外,兩位老師一致認為,閱讀報紙也是一個很好的訓練,大標題可以增進諧音字辨識,像是「韓」流侵襲臺灣;內文可以加強閱讀能力。

答題找關鍵字 讀通一種版本 

  閱讀能力的養成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假如前三年根基不夠扎實,考生可以在答題時運用一些小技巧:蕭千金老師提供的方法是:「找關鍵字產生聯想」,例如:詩裡出現蟬、螢火蟲、青蛙、荷花等關鍵字,就可以聯想是指夏季,所以考生不須完全理解整句詩的意思。  施教麟老師建議考生在回答閱讀題組,特別是抽象的新詩或深奧的古文時,先從「題目篇目」著手,先了解大致內容後再讀內文較易看懂;遇到長篇白話文章時,可以先看考題問什麼,然後回頭讀文章找答案,也就是「看題目讀文章圈出關鍵答案」。  目前四個版本約有十五課是共同教材,許多教師預測考題一定是這四個版本都有的課文,或是這四個版本都沒有的內容。因此,只要能讀通一個版本,並能掌握住出題方向,一定能夠事半功倍。

94年第一次課發會

第一次課發會討論事項 時間:2005/09/26 上午第二節課910

[@more@]

1. 國文、英語、數學、自然、社會等領域請在二、三年級課堂上儘量教授如何識題及解題技巧。

2. 第一次段考出題老師,請試著在考卷起始加上代表此份考卷的(至少)三個能力指標(整份考卷,非單獨某些題目)

3. 12/5()下午2:00~4:00,教育局深耕訪視,今年新增到班級做同儕視導,原則上各領域請在第六節都要有一人在上課,將安排深耕輔導員乙位到教室視導教學,如果各領域當節無人上課,可否配合調課?是否需要事先排定參與之人員?(領域會議決定?)

4. 課程訪視以『課程實際教學運作情形』為重點,各領域請按課程計畫實際運作,將相關資料做成資料夾,訪視當日第七節各領域『召集人』需出席(調課或公假請校長裁示)

5. 請款姐發給各領域一個資料夾,內含本學年各領域教學計畫及本學年(或去年)各項教學活動資料。

6. 本學期英語、國文、數學、健康與體育等領域同儕視導時間表,請各領域儘速定案。

7. 個人布落格已連結上五中首頁,請多充實。

8. 請安排一次領域會議時間上網TOP.ILC.EDU.TW,參觀與搜尋領域內教學資源,並加入自己的布落格中。

9. 請檢討完成能力護照各年段的內容適宜性,若有修正應提出並製作更新字條貼於學生護照上,落實完成能力護照檢核。

10.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如果各領域有出作業適合學生放入學習歷程檔案中,請在出作業的同時加註:【本作業請加入學習歷程檔案永久保存等字樣】

11. 國文領域:

A. 朝會抽背之檢討意見,是否續辦?請在領域會議中討論做成決議,教務處參照辦理。

B. 【閱讀護照】每人每學期至少三篇,是否推廣【大量閱讀】,部分不寫心得之閱讀篇數給予承認,請大家討論。(教育部目標學生一年內至少閱讀50本以上的優良讀物

C. 【作文】每學期至少完成4-6篇作文,其形式包含命題作文及類似之寫作等等。列入課程視導重點訪視內容。

D. 基測網站有公佈作文一級分到六級分之範本及評語,已請一慧下載列印,請國文領域討論調整作文出題方式,每學期至少有一篇相類似之【引導作文】。

E. 請討論模擬考參加寫作測驗之適當時機(須加錢)

12. 英語領域:

A. 朝會抽背之檢討意見,是否續辦?請在領域會議中討論做成決議,教務處參照辦理。

B. 教育部推動師生英檢,到97年有70%現職國中英語教師通過相當英語能力高階級(B2-Vantage)英檢,教育局希望95年至少30%以上英語教師通過中高級英檢,9650%

C. 鼓勵學生參加全民英檢,通過初級者可以報請嘉獎乙支,通過中級者小功乙支予以鼓勵。(計畫後續擬定)

D. 加強英語短文閱讀,二、三年級至少每週一篇50字以上之短文閱讀,講解分析。

13. 數學領域:

A. 第八節課儘量用於補救教學,而不要上進度,兼顧後段學生之學習權益。

B. 一年級未上銜接教材的同學,請特別注意是否跟的上進度,不足的請予以補強。

C. 尋找合適的學生參與科展。

14. 自然領域:

A. 尋找合適的學生參與科展。

B. 計算題的演練,請利用第八節課讓學生多練習。

C. 幫忙尋覓合適露營場地,或以一天露營,一天宿營辦理。

15. 健體領域:

A. 【教育部】品德是做人的根本,應將品德教育融入體育教學中,例如遵守遊戲規則,甘擔輸贏,即是栽培正人君子的基本要求。自覺性的責任感教育亦受忽略,應提高學生自律與自治的能力,請體育教學協助辦理

B. 健康與體育教育,實施「一人一運動」計畫,97年每一位學生至少學得一種終身運動技能、每位學生每天至少累積30-60分鐘身體活動,

16. 藝術與人文領域:

A. 美育推動「一人一樂器」計畫,加強學生藝術鑑賞能力,預計到97年將有80%以上學生至少學習或喜好一種樂器或音樂項目。

B. 一二年級的課程請盡量要按照正常課程上課,不借課,不用來考試。

17. 綜合領域:

A. 新版綜合課本,如在使用上有任何意見,請註明頁碼及加註意見後交課發組彙編以利改版更新。

B. 一下及二下綜合活動課本編修會議一週後先找去年編修人員召開,希望盡量原班人馬,如有人員之更替,請事先在領域會議討論。這次將以進度統整取代統一在校長室編修,原則每月召開一次進度會議,討論編修事宜。

18. 各領域教學研究會為每三週一次,各領域請準時開會,並將會議紀錄兩份於一週內,送交課發資訊組彙整,並陳核校長後,上網公告週知

19. 領域主題活動內容研發&進行方式(本學期為國文動態及英語領域靜態)

特別拜託:

輔導室協助隔代教養及外籍配偶子女的清查。

笑話2–清華大學

一位青年第一次到新竹,要向清華大學報到,在新竹市打了幾轉竟迷了路。幸好遇見一位文質彬彬、抱著幾本厚書的某教授,便停下來向他請教:「先生,我要怎樣才能到清華大學去?」
某教授思索了一會,很語重心長地說:「讀書,不斷的努力讀書,你就一定可以進去清華大學。」[@more@]

笑話1–誰說謊

五個小學生帶著一條狗在街口處聚集…
一名警察見狀好奇上前查問?
警察:「你們五個在這裡幹嘛?」
小學生齊聲:「我們在比賽誰最會說謊,誰贏了,就可以把這條狗帶回家。」
警察:「什麼跟什麼啊?你們居然連說謊都可以拿來比賽!我在你們這麼大的時候,連說謊是怎麼一回事都不知道呢?」
小學生們:「好厲害……你贏了……!!!」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