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國文科準備方向

掌握出題方向 讀文章背成語  

[@more@]一、基本的形音義:也就是國字改錯(形),國字讀音(音),國字涵義(義),每年出現五到六題,其中改錯字經常是學生最感吃力的部分。  二、活記的語文知識:常考的修辭、詞性、句型、書信、六書、書法、時令季節、標點符號、時辰等,都是考生需要多加注意的焦點。現在的考題靈活,所以不僅要熟讀課內的語文知識,還要活用;例如考王維的詩風,是將文化常識和閱讀能力結合,綜合「活記」、「活用」,要考生判別哪一首是他的早年詩。  三、閱讀能力部分:以往閱讀題組約有六到七篇的文章,內容無所不包,除了常見的新詩、文言文、古典詩詞外,手機說明書、商家致客戶信函也都出現過。蕭千金老師統計,去年有關閱讀能力的題目即占了百分之六十。  在最後六個月,考生應該如何加強上述三種能力呢?蕭千金老師建議,每天讀一篇文章,可以幫助閱讀能力的提升;另外,每天背誦成語名句,除了可以增加字形、字音、字義的能力外,更是考題選項的常客。施教麟老師建議考生多作坊間整理過的單元練習參考書,例如詞性單元、季節時令單元等。  另外,兩位老師一致認為,閱讀報紙也是一個很好的訓練,大標題可以增進諧音字辨識,像是「韓」流侵襲臺灣;內文可以加強閱讀能力。

答題找關鍵字 讀通一種版本 

  閱讀能力的養成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假如前三年根基不夠扎實,考生可以在答題時運用一些小技巧:蕭千金老師提供的方法是:「找關鍵字產生聯想」,例如:詩裡出現蟬、螢火蟲、青蛙、荷花等關鍵字,就可以聯想是指夏季,所以考生不須完全理解整句詩的意思。  施教麟老師建議考生在回答閱讀題組,特別是抽象的新詩或深奧的古文時,先從「題目篇目」著手,先了解大致內容後再讀內文較易看懂;遇到長篇白話文章時,可以先看考題問什麼,然後回頭讀文章找答案,也就是「看題目讀文章圈出關鍵答案」。  目前四個版本約有十五課是共同教材,許多教師預測考題一定是這四個版本都有的課文,或是這四個版本都沒有的內容。因此,只要能讀通一個版本,並能掌握住出題方向,一定能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