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數學科準備方向

「讀通一種版本就好!」[@more@]

「讀通一種版本就好!」臺北市石牌國中老師蘇進發表示,今年國中基測的命題依據雖然和以往不同,但是精神是一致的,試題難度為中間偏易,考生不必擔心因為版本不同而有影響。  蘇老師統計過去基測題目,考題出現頻率較高的單元有:數的四則運算、式子的化簡、一元一次方程式、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一元二次方程式、直角坐標、因式分解、比與比例、三角形、四邊形、圓形的性質和應用、相似形、數型的關係(規律)、機率和統計圖表解讀。  曾經接受臺北縣教育局委託,進行版本分析的臺北縣中山國中老師陳春男表示,函數概念、一元二次方程式的公式解、等比數列和級數等單元,都是舊課程才有的單元,所以不在考試範圍內;但是線對稱圖形、科學符號、不等式、敘述和逆敘述等單元,是新課程的單元,同學必須多加注意。

有計畫的複習 理解和練習兼顧 

  在最後四十五天的衝刺期,蘇老師建議學生可以分成兩階段複習:  一、單元複習(考前180天):五天複習一單元,以同一版本的課本、評量和習作為主,每個單元再配合四十五分鐘的練習。陳老師則建議利用操作活動建立基本概念,例如摺紙操作可以加深對稱和全等的概念,紙板面積組合有利於乘法公式的建立。  二、綜合練習(考前30天):每天做一回綜合練習,以一個小時為限,前六回以分冊為主,再來以兩冊為主,最後練習全部六冊綜合的題目。這時最好是能將自己整理的或是坊間教材的重點整理瀏覽一次,加強基本概念和知識。  考生切忌做艱深、冷僻、強調特殊解法或是需要繁瑣解題過程的題目。陳老師說,基測的題目都不難,只是越來越靈活,須要思考的題目越多,計算的題目越少。  兩位數學老師都認為,考生在最後的關鍵期一定要做到「完全理解」、「適度練習」。學數學不可以「知道」就好了,因為那並不等於理解,尤其是概念的形成一定要理解,課本的重要基本概念要弄懂。  另外,陳老師提醒考生,每天至少花二十分鐘看報章雜誌,掌握社會脈動,一來是因應基測考題日漸生活化,二來也可以訓練閱讀能力,對閱讀題目、了解題義有所幫助。

按照順序來作答絕不放棄任一題  今年基測數學科測驗時間雖然延長為七十分鐘,考生作答時仍然應該掌握「速度」和「準確度」,至少要留五到十分鐘作最後的檢查。兩位老師建議考生答題時應把握兩項原則:  一、由前往後作答:以往幾次的基測試題編排都是由簡單到稍有難度,所以考生一定要從前面開始作答,尤其前兩頁屬基本概念題目,務必要百分之百拿分。如果三十秒內還不知道如何作答的題目,最好先跳過,回頭再答,但是填答案卡時千萬要小心。  二、不要放棄作答:基測題目都是四選一的單選題,而且答錯不倒扣,所以考生一定要作答。無法確認答案時,可以從選項中倒推回來,採用消去法,或是自己畫圖等方式,找出最可能的答案。  陳老師提醒考生,基測的成績表現固然重要,但是埋首書本的同時,不要忘了適度運動、規律作息以及正常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