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新的一頁-轉銜後感想

人生就像是一本書,

每個階段都是新的一頁,

畢業、就業…

千萬千萬別忘了出現在你身旁的貴人,

雖然在人生的過程中有許多對你大小眼、對你有偏見的人,

但還是有真的想對你好的人,

真的能幫助你的人,

想要改變別人對你的看法就要好好抓住機會,

換了環境,換了新的一頁,是可以重新開始的,

首先你要自己先把持自己,

別再被以前的朋友、過往的錯誤牽絆,

熟悉新環境,適時地修正自己,去適應、去調整,

不是期待在新的一頁畫下多麼燦爛的色彩,

至少人生翻頁了,是有翻身的機會,

重寫一下自己的人生沒有什麼不好,

穿透過紙張的舊筆跡就別看了吧,

好好思考一下新的一頁要寫下什麼,

先給自己機會,別人才會對你另眼相看。

加油!

東大特訓班

無意之間看到最近已重播數次的日劇「東大特訓班」,

在片段當中,

新老師到學校時發表了言論,實在是滿另類的,

印象最深的大意大概是:如果你覺得現在的規則不好,那就去當一個創造規則的人。

 

儘管現行的某些制度實在八股、無奈、可笑,

在反抗違逆的同時,

不要只有一昧反對、唱反調,

不要當一個被制度愚弄的人,

只有愚蠢的人選擇坐以待斃,自怨自哀。

 

這讓我聯想到廖國豪名言:學校教育害了我…老師不接受我寫的答案…

那對的答案是什麼?老師不是對的,那自己就肯定是對的嗎?

如果答案不是對也不是錯呢?

 

不過啊…日劇終究是日劇,日子還是日子,

我們無法上訴到改變規則,

至少,要能在規則中能找到自己願意遵循的理由,

不然,日子怎麼挨的過。

 

三法印

摘自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民書局出版)

法句經中列出三法印為:諸行無常、諸行皆苦、諸法無我
此中所包含之「苦」、「無常」、「無我」三觀念,即原始教義之理論樞紐。

通常人以「苦」與「樂」相對而言;但若作一解析,即可知「苦」與「樂」至少在實在性或存在性方面,不屬同一級序。簡言之,即是所謂「樂」實依「苦」而立,「苦」則理論地先於「樂」而成立。

此理不難說明。生命中之所以有「苦」,乃因生命永有所需求; 每一需求成一壓力,即成為生命中之「苦」。生命中之「苦」既由「需求」而來,而「需求」又是生命本身所必有,故生命中之「苦」為不可避免者。


觀「樂」之成立,則顯然所謂「樂」只是「苦」之停止或移除。譬如,人在渴時有飲水之需求,當得水時,由渴所生之「苦」暫時停止,壓力解除;人即在此剎那
間,對壓力之解除有一種「快樂感」。但此種「快樂感」並非由「飲水」生出。「飲水」或位何事物任何活動本文皆並不有產生快樂之性質。否則,人應在任何時候
可由「飲水」感到「快樂」;實則除人在受口渴之壓力時外,飲水皆不能使人有「快樂感」。此即表示「樂」乃依於「先在之苦」之停止而呈現;故本身無實在性。
而「苦」則依生命本身而有,有某一程度之實在性。換言之,「樂」之意義須通過「苦」而界定,而「苦」之意義不須通過「樂」而界定;故「苦」之意義先在於
「樂」之意義。

好深的意涵,要感覺「快樂」之前必須先體會「苦」的壓力,如果沒有苦就不會有快樂。我們一輩子都在追求快樂,逃脫痛苦,其實這兩者是一體兩面的事,根本就分離不了。生命中之「苦」果然不可避免。

傻子

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

但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是既瘋且傻。

也許我們一輩子都在追求演一齣好戲,

或是教別人如何把戲演好;

有人戲都演爛了還是捨不得下台,

有人在最精華的時段離開舞台,

也有的人胡亂地扮演著不適合的角色。

 

我想,我們都傻,都期待著什麼事會成真。

位子

老師原來不只是老師,

進入這個職業之後才知道,

老師不是一個百分之百穩定的工作,

除了教書之外,

工作內容還會被調整,

處理行政工作、帶班當導師、甚至是被借調到教育處…

幸運的人接手工作之後就平平穩穩的一直做下去,

工作得心應手之後好像就不是難事。

 

可是, 通常「位子」不是這麼好坐,

工作應接不暇是常有的,

再來就是趕課、出考卷、開會、研習、評鑑、訪視…

排山倒海的工作,使得位子搖搖晃晃,

一連串一連串的額外事務,

搞得自己都開始懷疑當初信誓旦旦、熱血沸騰的那個老師到哪裡去了?

真想一把抓起椅子往窗外一丟:「老子不坐總可以吧!」

 

坐在位子上總是有很多不得以的重量加諸在身上。

就因為…

這個位子得來不易,

有多少人在門外等著要坐,

當自己開始埋怨時,身旁的人就會說:

「有得做就不錯了,還嫌位子不好,還嫌擔子太重。」

只好噤聲,椅子再難坐還是要坐穩。

哎,不容易啊,身為一個老師。

 

 

 

 

 

 

 

 

隕落

今天一早看到報紙消息,

曾經因緣際會而認識的唐校長驟逝,

驚訝、惋惜,

真的是教育界的一大損失。

雖然您可能已經忘了我,

但是我卻對您的印象十分深刻,

您的人生路已告一段落,

在天上請您一路好走。

玩電腦沒有什麼大不了

在工作之餘玩電腦並沒有什麼不好,

人不是機器,按表操課實在有違人性,

停下來休息,看看、玩玩自己感興趣的事物,

無可厚非,

有休息才會有繼續工作的動力,

只是…如果一大早上班就開著facebook,

開心農場、水族箱、聊天…

這樣也太說不過去了。

 

玩電腦沒有什麼大不了,

可是如果沒有工作就玩電腦實在是有違薪資的意義。

 

給學生一個機會

給學生一個機會,

可以是消過、可以是升學的機會、可以是重新再表達、可以是重新訂正….

給學生一個機會,就是希望學生修正自己,

至少,能讓自己再好一點點。

 

可是,如果給了機會不把握,

那就不會再有機會知道自己哪裡還可以再進步,

學校和教室就是一個可以犯錯的地方,

因為犯錯才能成長,才有收穫,

這不就是教育的本質之一嗎?

 

但,如果學生覺得原諒和機會是多餘的,

那自然而然就不會再有第二次、第三次修正,

學生覺得自己都沒有錯,那又怎麼會想要改錯呢?

如果連家長都在隱藏孩子的錯誤,那教師該如何教導孩子利用機會成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