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邊或沙漠,偶爾可看到綠洲或城市的景象,好像就在眼前,可是等到走近一瞧,卻又消失了,這種現象就是「海市蜃樓」。古人利用豐富的想像力解釋這種奇怪的現象,認為是因為有一種叫做「蜃」的大蚌殼,能夠吐氣形成樓臺城市等景觀。最早出現在史記:「海旁蜄氣象樓臺」。其實「海市蜃樓」的形成是由於光線通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生折射作用,而得遠處的景物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這種現象多在夏天時的沿海一帶或沙漠中出現。後來演變出「海市蜃樓」成語,用來比喻虛幻的景象或事物。
1.「海市蜃樓」的「蜃」與下列讀音相同?
(1)剩 (2)慎 (3)脣 (4)辰
2.「蜃」原來是指什麼?
(1)一種大昆蟲 (2)一種大魚
(3)一種爬蟲類 (4)一種貝類
3.「海市蜃樓」是:
(1)一種傳說 (2)一則故事 (3)一種景觀 (4)一個地區
4.下列有關「海市蜃樓」的解釋,何者正確?
(1)遠處的景物透過空氣層,因為光線發生折射作用。
(2)光線映照遠處景物,經由空氣折射產生大樓幻象。
(3)空氣層因為光線密度不同,發生折射作用。
(4)因為空氣層密度不同,光線通過時發生折射作用。
5. 「海市蜃樓」發生的時間與地點是?
(1)冬天的沙漠及夏天的沿海 (2)夏天的河岸及海上
(3)夏天的沙漠及沿海 (4)夏天的沿海及冬天的沙洲
6. 「海市蜃樓」的景物投映多半會出現在何處?
(1)空中或地面上(2)地面上或天上(3)河上或空中(4)沙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