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閱讀測驗-孔子

孔子的祖先是國的貴族,後來因國發生內亂而逃到國避禍,才成為國人。父親是國大夫。孔子三歲喪父,靠母親顏徵在勤勞工作以維持生活。孔子十六、七歲時,母親便去世了,由於生活貧窮,常遭別人的冷眼。

孔子三十歲左右,已學業有成,開始了他的講學生涯,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私人興學的教育家。孔子辦學,打破了只有貴族子弟才能求學的規定,提出了「有教無類」的主張。他的弟子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孔子不分貧富,不分地域,聚天下之士而教之,在中國教育史上寫下最光輝的一頁。受教育不再是少數貴族的特權,平民百姓因而有了接觸知識的機會。後來布衣卿相的例子愈來愈多,孔子可說是歷史上推波助瀾的力量之一。

1.「國」的「」和下面哪個字的注音是一樣的?

(1)木 (2)送 (3)立 (4)中

2. 「避禍」總共有幾個注音:

(1)二個 (2)三個 (3)四個 (4)五個

3. 「由於」生活貧窮,常遭別人的冷眼。「由於」可更換為下列哪一個詞語而不改變原意?

(1)因為 (2)因此 (3)經常 (4)而且

4.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什麼?

(1)要求平民接受教育的人 (2)當一般百姓私人家教的人

(3)以私人名義辦理教育的人 (4)領取政府補貼辦理私人教育的人

5. 本文的題目應為?

(1)孔子的教育志業及理念 (2)孔子的一生

(3)孔子立志向學的故事 (4)孔子私人興學的經過

6.由本文可知孔子最偉大的貢獻是?

(1)有教無類,使貴族可以得到最好的教育。

(2)推動布衣卿相的計畫,使平民可以任官。

(3)推動私人興學不遺餘力,使平民接觸知識。

(4)有教無類,使社會各階層的人都能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