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音樂比課本更重要 ◎洪蘭 2004.11.24 中國時報
某小學的合唱團上電台接受訪問,並現場演唱幾首得獎的歌,唱完後,主持人 問:「你們練唱會不會擔誤功課?父母親同意嗎?」領隊老師急忙說:「我們都是下了課、放了學或是周六才練,沒有耽誤到功課。」但是主持人好像不相信,又再次追問,甚至問個別團員求證。
我聽到他浪費時間去問這種問題不禁很感嘆,難怪教改不成功,連電台主持人都認為音樂不重要,應該以功課為重,一般的父母就更不用說了。
其實,對孩子心智的成長來說,音樂比課本更重要,因為它直接觸及靈魂深處, 可以陶冶性情。一個愛音樂的孩子是快樂的,重複、有規律的旋律會活化大腦中的快樂中心,我們唱歌時常會不由自主地微笑起來。一個有甜美歌喉的人是上天的寵兒,因為他擁有一個隨身攜帶最好的自娛娛人樂器,孩子的歌聲更是天籟。
美國曾有一位音樂老師,在聖誕節前二周出車禍昏迷不醒,無法帶領孩子去參加聖誕節的聖歌比賽,但是學生們自動自發的練習,在沒有老師的指揮下拿到了第一名,他們把這第一名的錄音帶放給昏迷的老師聽,奇蹟似的讓老師醒了過來。老師說,她在白茫茫大霧中不知往那裡走,心煩意亂時,突然聽到天使的歌聲,她順著歌聲的方向走去結果就醒來了。
對孩子一生來說,擁有音樂素養遠比留在教室中背那些死的知識重要,知識永遠學不完,但是音樂的素養卻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給人力量,使人在困境中看到希望。電影「真善美」中,瑪麗亞說當她心情不好時,她就唱我最喜歡的歌;「國王與我」中,安娜也跟她的兒子說,當你害怕時,你就吹口哨,口哨是旋律,吹著吹著你就不會害怕了。
從研究上看來,音樂反而更能增加孩子的學習效果,因為學音樂時,孩子學會紀律,音樂是有組織,有旋律的,它的節奏很重要,這些都幫助孩子大腦的發展。研究者分析1998年美國SAT成績,發現參加合唱團和會彈奏樂器的學生,在SAT成績上比不會任何樂器的人高了52分;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也發現在做枯燥工作時,音樂能幫助減少錯誤,他們發現90名校對人員在有音樂的環境下挑出的錯字比沒有音樂時多了21.3%,因此,鼓勵孩子練唱,不但抒解他的心情,提升他大腦的活化,更能增加他學習的效應,真是何「樂」而不為呢?
音樂豐富我們的心靈,父母親真的不必在意每周一點點的練唱時間,在二十一世紀的現在,資訊很快翻新,孩子離開學校進入社會所要用到的知識是現在還沒有發明的知識,父母又何必在乎那短短的一、二個小時課堂學習的時間呢?
【小小感想】
這篇文章並不是要大家不要唸書唷!是說音樂也很重要!除了會讀書也該有其他的興趣或者娛樂!當然品行(道德),我認為更重要囉!
家長們可能因為在意現今的升學競爭力大,或者自己年輕時沒學過鋼琴或者其他才藝,所以送孩子去補習各種才藝等,其實應該多多和孩子溝通。讓他發自內心想去學習。記得在其他縣市教過一個小孩唸管樂班,在班上成績是倒數的,而樂器也奏的不理想,他總是不快樂!
我問他:「你喜歡音樂嗎?」
學生說:「我不喜歡!還不是我爸爸要我學的!」
我又問:「那你討厭音樂嗎?」
學生說:「ㄟ….好像也不討厭耶!」
我說:「那就對了!現在是你還學不會這個樂器,等你慢慢進步了,就會慢慢愛上它,管樂班的壓力很大!可以透過音樂來陶冶自己的情緒及壓力呀!以後你能完整演奏一首歌,演奏給老師聽,老師等你唷!加油!」
學生說:「好!一言為定!」
當然囉!經過一次對談,他的情緒就穩定了嗎?怎麼可能~當然是經過好幾次的聊天與哈拉囉!
後來的他,成績有一點點進步,但是他的情緒及想法也改變了!
讓我高興的,不是他成績的進步,而是他每次都很高興來跟我分享他的學習樂器又進步了而且是很開心來跟我講!
嗯~這就是快樂學習!為自己而學習!
你(妳)您~轉念了嗎?
加油!
小菁菁兒2009.8.8(六)父親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