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聯絡簿

1.假期生活記趣日記一篇.

2.國(十四)生字6次.

3.數練習卷2面.

4.聽英CH4~5.

新年快樂!!

昨天吃午飯時,我們聊到芷菱今天要到臺北101大樓那裡「跨年」,大家羨慕之餘,有人問:「什麼是『跨年』啊?」羽璿說:「『跨年』就是把年放在地上跨過去吧!」這個論調竟然獲得許多同學贊同。

天哪!老師要昏倒了,「跨年」不是這樣解釋啦!今天是98年12月31日,也就是今年的最後一天,明天就是99年1月1日(又稱作元旦),芷菱她們在臺北101大樓前,等到午夜11時59分50秒時開始倒數,數到零時,煙火齊放,慶祝新的一年到來,這個由98年跨越到99年的過程就叫做「跨年」;孩子們,老師這樣解釋,你弄清楚「跨年」的意思了嗎?

從明天(元旦)開始連續放三天假,雖然你不像芷菱那樣到臺北跨年、旅遊,但你也是能擁有三天的假期,或是在家中和家人團聚,或是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或是看著「跨年」特別節目……。總之,就是不要睡掉或浪費掉三天啦!

新年新氣象,你有什麼願望希望在新的日子來臨時達成呢?為自己訂個新年新計畫吧!

 

元旦的由來

古時候,我國的春節叫元旦。「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那時候,元旦又有「元辰」、「元朔」、「上日」、「端日」等說法,百姓俗稱「新年」。

我國「夏曆」(即農曆、陰曆)的元旦,最早始於朝。黃帝顓頊,把孟春之月,即春季第一個月,作為歲首,定為「元月」,稱做「正月」;把正月的朔日,即正月初一這天叫做「朔旦」,把元月的朔旦,簡稱為「元旦」。

朝以後,元旦的起始有過幾次改動。朝末期,把「夏曆」的臘月,即十二月改為正月。

到了朝,又用「夏曆」的冬月,即十一月作為正月。朝時,則以「夏曆」的陰春月,即十月作為正月。至漢武帝劉徹時,「觀象授時」的經驗豐富起來,實施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曆法〈太初曆〉,才又把「夏曆」的孟春月改為正月。此後,歷代不變,一直沿用到朝末年。

中華民國建立,國父孫中山先生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宣布啟用〈太陰曆〉,但是「夏曆」也同時使用,只把歲首改稱「舊年」或「陰曆年」。為了區別開,同時就把陰曆的正月初一改為「春節」,而不再叫「元旦」。我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地區採用公曆紀年法,把一月一日定為新年的開始,稱作「元旦」。慶賀新年的開始,歡度元旦可說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普遍習俗。在我國,還列入了國定假日。

由於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位置不同,各國的時間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島國東加位於日界線的西側,它是世界上最先開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慶祝元旦的國家。而位於日界線東側的西薩摩亞則是世界上最遲開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曆計,我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5072716309

 

歡樂耶誕節

  近日一波波冷冽的寒流吹來,這冷冷的天,好有耶誕氣氛喔!使我們對耶誕晚會的來臨更添了幾分期待!

  從十月底開始,藝文音樂教師黃筱涵老師從打拍子開始,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教我們練習樂曲演奏,全班分為鍵盤樂(由芷菱姿羽亭儀負責)、鈴鼓(鉑珺羽璿東廷)、馬鈴(暐庭姿儀子馨韋豪)和沙球(之吟芷吟)四個小組,配合筱涵老師一起演奏。

  為了讓節目更精采有看頭,最後決定加入戲劇表演,由聖誕老人(秉曄老師)及兩位想偷禮物的小偷(家榮書維)來連貫「平安夜、聖誕老人進城及聖誕鈴聲」三首樂曲。

  力文育青負責開場的祈禱聖誕老人送來禮物的孩子們,群馨老師則負責唸口白,筱涵老師還找來臺北的同學拉二胡及打爵士鼓助陣,讓我們的節目更豐富有質感。

  隨著樂曲進行,偷禮物的小偷終於被女警(郁芳)捉到了,快樂的聖誕老人拿著失而復得的禮物愉悅的到處分送,結束了我們今年的表演節目。   

  等一下,等一下,忘了感謝幫我們畫美美妝的曉蓉老師、雅琳老師、惠媚老師及芳珍阿姨了,少了她們的神奇彩筆,我們怎能美美的上臺表演呢!謝謝您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