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許是我們長久以來的教育問題。我們許多的孩子,即使學業成績優異,也可能不喜歡上學,若問他們為什麼要讀書,大多數是為了要應付考試、為了考上一個好學校,而考上一個好學校,是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望。他們學習的動機消極、態度被動,以致學習能力及自信心低落,對這些孩子來說,「快樂學習」是天方夜譚。
快樂學習的先決條件是要有學習的熱忱,讓孩子產生學習的欲望。快樂學習最大的障礙是外在的壓力太大。我們做父母的所能扮演的角色,就是儘早發掘孩子的興趣、激發孩子學習的熱忱、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
快樂學習一詞,太容易被擴大解釋,容易不知不覺得就落入「不快樂的學習就是不對」的想法。
學習真的都是快樂的嗎? [@more@]
很多人持相反的看法。
快樂、痛苦都是一種情緒,然而情緒沒有對錯,就是一個人在表達自身的感受而已,不應過度解讀。
回想,最痛徹心扉的學習,不也記的更牢?
排除快樂學習,我更相信「支持、相信、鼓勵的有效學習」。這是從竹林國小宋慧慈老師的研習中得到的想法。
情緒沒有對錯,更不能一廂情願的認為一定只能提供沒有壓力、快樂學習的環境。我們偶爾要學習承受悲傷、壓力、痛苦。
大人在學習中能做的,是提供一個支持的環境,讓孩子知道,即使今天的困難再大,都有我們的支持,永遠有個安心的角落。
在我的班上,幾乎每天會響起掌聲,洪亮的「二千三百萬的掌聲」,鼓勵的不是成績好的學生,而是勇敢、主動、積極、努力、用心、負責、認錯……,所有我希望孩子能在同學的掌聲中得到支持。
在班上,你會聽到孩子在班上舉手:「我知道答案,可是我怕講錯,怎麼辦?」
我會笑笑的看著他:「在這個班那麼久,你還不知道嗎?講錯沒關係,老師會更欣賞你的勇敢。」
「請全班給他一個掌聲,鼓勵他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