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街上聽著滿街的聖誕鈴聲及打開報章媒體看到各式各樣的耶誕活動訊息,
再加上班上孩子完成「送你一份愛的禮物」寒冬送暖的活動,
都在昭告耶誕節來臨,為了讓孩子體驗不同的耶誕節,
我們有大人小孩都愛的「交換禮物」,也有火紅的手作「耶誕糖霜餅乾」,
當預告聖誕節交換禮物活動,孩子們迫不急待問說要準備多少預算的禮物時,
我告訴他們:「前不久的寒冬送捐款活動中,老師發現班上有同學家境弱勢,但也無私的捐獻愛心,
倘若老師辦的活動再增加家中大人經濟負擔的話,如此讓大家體驗感恩惜福的意義就不大了!」
於是跟孩子討論,我們的交換禮物,最好是運用每個人親手做的東西,
於是手作「耶誕糖霜餅乾」及「送好文」,
還有人提議,加一個擁抱或握手,更甚至一句祝福的話語,
都比物質上的東西更有意義,於是耶誕交換禮物就如此定案。
讀報是孩子每天的功課,所以要孩子從國語日報文章中剪下一篇好文章送給同學,
除了要寫下剪下該篇文章理由外,希望加入年度關鍵字(詞),
希望能對同學提出對未來的祝福或提醒,但為了讓每個孩子都有對象可以交換禮物,
決定以抽籤方式進行不會有人緣不好的人落單,更讓孩子學習去看每個人
的優點及想要他改變的地方,以同儕的力量去提醒,或許比長輩有用。
當我與每個孩子討論他要交換禮物的對象文章內容時,
驚訝於孩子對於同學的敏感度及觀察力,像俊仲剪了「衝」這篇文章
要睿展注意安全,因為睿展前一天跟同學下課玩遊戲扭傷了腳,
要他不要太「衝」;
睿展感受到廷翰的聰明靈活,
以「把握機會 逆光飛翔」這篇文章送他,
其中寫到:「每次打籃球時,都會努力不懈投籃,
協助隊友得分,但也希望把該寫的功課寫完,學著當個負責的人。」
連平常在上課寫作時依樺抓著頭想不到的模樣,
庭毓也能準確的寫出並給同學建議,完成好文後,當天在畫手作「耶誕糖霜餅乾」,
看著孩子小心翼翼擠著花袋專心的模樣,
屏氣凝神深怕手上的花袋滑落弄亂了作品,會對不起同學,
令人感受到當孩子對於事情有足夠動機時,表現出的模樣,鼓舞老師及家長的,
因為給予任務及機會孩子會抓住並努力達成。
當一個個孩子踏上舞台與孩子交換禮物及祝福的話語時,
並互相給予對方擁抱,真是感動,依樺看著同學給的禮物,
一邊看一邊哭著說:「真的好感動,原來同學這麼瞭解我!」
或許要建立友善的同儕環境應當要在一次次的體驗及引導活動中,逐步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