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等於什麼?對三民國小四年孝班而言,
是訓練注意力、表達力、語文力的秘密武器。
[@more@]
看著班上孩子每次在全校面前將講師所提問題發表頭頭是道
及踴躍發言的狀況,有老師前來挖寶,
個人認為與國語日報讀報訓練脫不了關係,在此有些小秘訣可分享,
像「三」個提示猜新聞、每日「一」問得班幣、……
都是利用午餐時間及午睡前十分鐘,在有課程進度壓力下,
將時間壓縮於零散時間,用最短時間達到最高效益。
然每種活動均有其教學目標及技巧,像:關於「三個提示猜新聞」
則是利用午休前的十分鐘分享,
日前參加國語日報講師培訓時老師利用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
針對每個故事特點(如:大野狼、房子、豬),猜童話故事「三隻小豬」
,接著拿出熱騰騰當日報紙,請小朋友利用下課時間,剛開始操作時兩兩一組,
先選出一則喜歡的新聞,設計三個提示,第一個提示範圍要最大,再逐漸縮小,
其他的小朋友則翻閱報紙,找出該則新聞,再結合九宮格遊戲。
共同創作設計問題
「每日一問得班幣」,重點是融入「打地鼠遊戲」,
玩法如下:老師先設定數字範圍,像1~40接著請小朋友說一個數字(如38),
接著馬上隨意指派一位同學開始報數,數到該指定號碼者(38),
今天則要負責上台分享。至於文章內容則以每周三早自習,
所剪下來報紙內的文章及從文章中所提問的「每日一問」問題,
進行念讀及搶答,念讀者拿整篇剪報上台,聽聞者(不可以看報紙,只是聽而已)
為全班同學,當念讀完畢後,由念讀者自行問一個問題,
其他人聽每日一問並具體回答文章中的內容,說一個字可得10元班幣,
如此搭配遊戲及獎勵制度,漸漸發現,孩子們會有技巧的回答與答案
有相關且詳細的答案,連封閉式的問題,也可讓孩子盡力的將文章中的本文念出,
如此無形中提昇孩子說話力、聽聞力,影響至極的為注意力,
操作過一段時間後可將「3+1」出題,放入聯絡簿中,當成每天的例行公事。
與家人一起設計三加一
透過一段時間操作,發現佔用了午餐前後太多時間,
與孩子討論如何解決,柏慶很聰明的說,如果將兩個活動合併則可解決,
全班同學歡呼拍手叫好,搭配班上實務投影機當成鏡頭,孩子們化身為主播,
三民新聞台隨著「3+1」誕生了!
我們上電視了! 搭配學生就很像真的
分享時間改為午餐十分鐘,同樣用「打地鼠遊戲」
找出發表者,不同的是發表者針對該篇新聞或文章設計三個提示,請其他孩子猜,
接著發表者針對新聞或文章進行念讀,完成後,從該篇文章及新聞提出每日一問,
其餘孩子一邊吃飯一邊專心聆聽,接著進行搶答
,獎勵方式也是說一個字可得10元班幣。
主播現場sng連線
有中說:「我最喜歡吃飯時間,可以搶答問題,
雖然下課都好忙,但為了團隊分數,拼了!」
洪蘭教授:「閱讀,培養專注力的好方法,孩子的注意力本來就短暫,
只有動機可以使它變長,因動機決定大腦資源的分配,小孩對有興趣的東西,
可以端詳很久。要使孩子專注,必須從動機下手。」
由此可知,當發現孩子上課不專心時或不愛閱讀時,老師不需生氣,要「引誘」他改變。
我們上報了!10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