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因雙薪家庭、隔代教養及少子化,對台灣家庭結構造成相當大的衝擊,面臨到孩子嫌家人愛太多更不懂珍惜,甚者將爸媽的愛及家人關心當成驢肝肺不值錢,日前上到社會課中討論到與家人共處方式,有學生表達每天聽到爸媽的叮嚀覺得很煩人,其他孩子從眾心態覆議的還不少,個人覺得茲事體大,決定以「愛的禮讚」活動來引導孩子對家人應以感恩及讚賞的態度相處。
[@more@]
首先,觀賞「我從哪裡來」影片,用動畫卡通方式引領學生,認識生命開端當引子,此舉讓孩子知道家人在迎接新生命的同時,經歷很多辛苦的過程,特別是媽媽,接著請全班背著三公斤的書包穿上孕婦裝一天,體驗懷胎十個月的經驗,並將大腹便便感受發表後寫下,像葭楷寫道:「體驗過大腹便便活動後,著實佩服媽媽,當我在媽媽肚子裡,不像我一直想把背在前面重達三公斤的書包卸貨,出生以後用耐心及愛心教我洗自己身體、吃飯……等等,雖然學這些事情過程很辛苦,難免有挫折,現在長大了!知道媽媽對我的嘮叨及碎碎念是愛我的,我瞭解到人不可以生在福中不知福,更要懂得把握即時擁有的幸福。」浣妘更寫到:「在這次大腹便便的活動中,我瞭解到要當媽媽事一件不容易的事,平常只是聽別人說懷孕很累,也沒真正體驗過,經過這半天的孕婦體驗,發現準媽媽們無時無刻要挺著大肚子作任何事,真是辛苦!所以人人都要禮讓、體諒孕婦,像:車上如果沒位置就應馬上讓位,或將博愛座空出來;或是東西掉了,看到馬上過去協助她撿起來,這些貼心小動作,或許會讓低迷台灣生育率提高也說不定。」
接著陸續在每位生日當天,也就是「母難日」,帶著為家人剪下國語日報中的好文或是想要對家人說的話透過文章傳達,並寫下對家人感恩的理由,用班幣來跟老師買杯子蛋糕,在生日當天以行動表達對家人感謝的心意,如:為家人唸自己準備的好文章或親一下獻上蛋糕,任何感恩的儀式均可,將精彩的畫面拍下,帶到學校與大家分享,最後由老師將照片印下來並貼在學習單上,請家長寫下回饋及想法,從柏毅帶著杯子蛋糕並準備一朵巧克力花,與媽嘴對嘴親吻的儀式中,看著媽媽溫柔的眼神傳達出的愛意,真是感動到我們,如此增進親師生互動,讓孩子表達關懷之情。截至目前為止已完成愛的禮讚學習單的孩子及家長們給予的回饋均是正向且有生命的,像文生:「生命得來不易,應該要珍惜、愛惜生命。」芷伃:「爸媽生下我們原來要歷經這麼多辛苦的過程,我想我會好好孝順爸媽。」韋辰更說:「我會減少跟阿公阿嬤頂嘴。」柏毅的媽媽在回饋中寫到:「文章中說到『有媽媽的孩子像個寶』的確如是,能透過閱讀及體驗活動明白感恩惜福的道理,為人父母倍感欣慰。謝謝老師安排孩子生日當天像媽媽表達感謝,期待柏毅學習正面的態度,化為未來人生的能量。」再然旻洋媽媽則回饋說:「照顧你健康長大,希望你懂事聽話是我們的心願。你是一個乖巧且可愛的小孩,爸媽都好愛你喔!」
從這愛的禮讚活動瞭解,孩子在生命歷程中,除瞭解生命由來肯定自我存在價值,更可透過報紙中適合的文章,將愛傳達給家人知道,將感恩心化為行動力,不再是空口說白話,此外,對於親師溝通管道得以通暢及良善,個人相信當親師有緊密及正向的接觸,孩子會有更上一層的表現,從芷伃身上即可深刻感受,從愛的禮讚活動回饋表中,外婆寫到:「感謝老師對芷伃的教導,我會好好配合跟著老師用心的督促芷伃,學習做一個有用的人,對老師也要存有感恩的心,謝謝。」從以上這些感謝的話,知道芷伃的外婆對於個人教學是信任的,對於當今師道面臨極大挑戰是正面的鼓勵更是肯定,真可謂一舉多得。
學生學習單中家長給予老師相當大的回饋及感謝
生日當天帶蛋糕回去跟家人分享,並表達感謝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