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 五下 從空中看地球 理解監控讀懂語詞 小品文

 



 

  1. 理解監控找不會的語詞,與孩子對話中,讓我找到寫作的點。

每次進行三次閱讀後,會與孩子一同討論不會的語詞,試著用拆字或上下文推詞意、換詞、部件辨識的方式,讓孩子內化當看到文本中不會的語詞尋求自己可以的策略,嘗試的解決對於讀懂文本有很大的幫助。

PS:就在孩子提問不懂「鳥瞰」語詞時,當下請孩子嘗試著用不同策略說說該語詞意思時,孩子說的零零落落,我嘗試著用更簡便的方式,在與孩子一同回歸文本,突然,看到課本中的圖片(如下圖)~視野角度是從空中照的。於是提醒孩子照片中很清楚的說明「鳥瞰」的意義,孩子秒懂並解釋著說就是從上到下的角度看物品。卻也讓我找到孩子可以寫作的點。





 

  1. 解構文本、理解文本:下標題找意義段已成習慣。


 

  1. 從語詞出發寫小品文:

接著在內容深究時,跟孩子討論文本細節,也就是攝影作品寫作方式時,

發現作者很厲害的把撒哈拉沙漠那寂寥靜態景色,透過文學想像讓賞作品者感受到動態的樣貌。就這樣我把這段話抄在黑板上跟著孩子討論作者在描寫一張圖時,是如何的將「靜態景色轉成動態樣貌。」寫作卡就很自然地放上去。並請孩子們到學校至高點把眼睛當成攝影機,將畫面存放在腦袋瓜,回教室後,以鳥瞰「校園一角」的方式動手畫下鳥瞰的美景,並動筆完成此小品文。


 


 

四心得:孩子們永遠忘不了「鳥瞰」這個語詞的意義,透過讀寫將不會的語詞永留在孩子的心中,久久無法忘懷。如何知道每位孩子是否懂該語詞意涵,我想簡單從圖即可檢視,畢竟寫作能力不是每個人都可達菁英階段,但圖像式有趣的,孩子都很願意畫,從孩子的圖即可檢視是否搞懂語詞意涵。老師更透過與孩子的對話,尋找出教學、寫作的點子,我更深刻體會到課文文本不是只有拿來讀,更重要的要在其中找尋寫作契機。當孩子們花兩節課即可完整呈現出此小品文結果,每位孩子都是我心目中的小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