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帶著第十六課 身心手腦四合一分組背劇本的方式上台演戲獲得各方好評後,加碼演出紙影戲,但我希望能夠以孩子寫的劇本當成基底,再融入各種元素,使整齣劇更有可看性。
於是選擇故事體的松鼠先生的麵包進行劇本寫作,因該課的對話多,於是讓孩子們對照第13、14課文本差異處,並說明哪一課是完全劇本方式的寫作手法,清楚劇本需要的內涵(用對話的方式,括號中的是情緒與動作,要把整段話變成對話式的寫作方式)。於是分組著手進行改編劇本行動,原則是要將文章改編成對話式但要加上情緒及動作,方便演紙影戲。
孩子的稿子
改編劇本步驟如下:
一、 分辨自然段,共11段。一~二(一組負責);三因都是敘述的故事句,於是就一組負責;四~九對話多(一組負責);十~十一(一組負責)。
二、 各組將其寫在白板上,全班一起順各段落的劇情。
三、 將劇本請孩子打成電子檔,方便選角時使用。(如上)
製作紙影戲步驟:
一、 準備描圖紙,用鉛筆將劇本中有的角色一一畫下,記得頭與四肢要分開畫喔!
二、 利用彩色筆上色,重點是依序的上色(直的就直的、橫的就橫的,耐心很重要。)
三、 用黑色的筆描上邊後,一一剪下。
四、 護貝。
五、 準備兩腳釘或用針縫組合各個部位。
六、 先用剪刀畫一下組裝的戲偶部位,再將兩腳釘插進去,背後要使用膠帶貼上,避免小朋友受傷,如此戲偶就可以動作自如。
七、 操作的地方,則用免洗筷上半部剖半,插進去厚紙板,黏貼在戲偶上,這樣在戲台上操作才會自如。
我們為了增加戲劇的可看性極讓所有的孩子都可參與,把他們全部分組成聲
音大又宏亮,聽聲音就有表情的「旁白組」。
平常就愛搞笑又天真的男扮女裝「表演組」是串場的好助力。
還有肢體柔軟但平常做事仔細,頭腦靈活的「操作戲偶組」
平常參與學校的社團「陶笛組」(我們自己配樂喔!)事先搭配我們的劇本可吹奏的曲子當成轉場的好工具
其餘的學生全部加入製造熱鬧場子的「太鼓組」,鼓動大家的心情。
其實以上原則是希望兩班的孩子每個人都有工作做,參與感對於凝聚班上的向心力很重要,現階段強調多元智能,老師的角色就是要當伯樂,發現班上的千里馬。利用學校昨天的才藝表演課,全體四年級動起來,獲得相當好評,孩子們在舞台上演出後,情感更加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