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 讀 IT—03多元閱讀方案實例分享~幸福事件大公開

日前,參加縣內綜合領域的「十字箴言」體驗、省思、實踐、多元、從容研習,會中田教授:「現代的孩子,最缺乏的是『缺乏』」,真說到我的心坎裡,因少子化關係,我們常可在公園或路上看見一個小孩身邊圍了4、5個大人在逗弄及照料孩子,現在孩子擁有的物質條件及資源多,但很容易變成身在福中不知福,進而演變成功利取向,「IQ滿分,EQ零蛋」的情形。

[@more@]

或許這並非孩子的錯,然教育的意義是強調教導孩子做對的是及創造積極面,碰巧遇到班上要進行教學演示,於是藉由戲劇演出讓孩子體驗並感受幸福「不是擁有自己想要的,而是珍惜自己目前擁有的。」從體驗活動中,使學生要不斷提醒自己要懂得惜福,而後不管自己力量大小,實際行動,珍惜自己目前所擁有的,於是產生了「幸福事件大公開」。

不管學習任何觀念其實理論是基礎,然孩子成熟度不足,倘若只是講述式,無法引發共鳴,於是商討請出被模仿率超高的「股票分析師張國志」為引子,藉由請班上學生表演欲高的羿廷及秉叡扮演「他」來先說說幸福的意義為何?當然,「張國志」一出場,孩子的眼睛為之ㄧ亮、現場更是一片靜默,我心想效果達到了!更進而搭配繪本「幸福的大桌子」再加上歷久不衰的『卡通人物』有花田一路、我們這一家、豆豆秀、多啦A夢,藉由孩子的身體演出各種卡通人物的幸福事件。

劇本部份則放手讓孩子們自己討論,在劇本討論過程中,孩子所想到的以物質上的得到滿足的幸福居多,或許是在輕鬆的環境下且老師放手給孩子們舞台,孩子認為老師與他們是平等的,所以在與他們溝通過程中,讓大家更能找到平衡點,藉此也引導他們了解非物質性的幸福很重要的。

 

 

 



















戲劇演出及模仿秀,超級精彩

經過了一番熱烈討論,本班的幸福事件簿,各組演出故事的主軸為

「我們這一家之幸福事件」則為中發票並將所中錢捐一部份給

弱勢團體;「大雄豆豆秀之幸福事件」則是扮演像大雄又像豆豆

的考零分但身邊有好友陪伴他走過低潮;「花田一路之幸福事件」

為自己的家添購一台七彩電視。

發表後讓孩子們思考劇中主角們的幸福分成哪些?

人一定要擁有物質生活滿足才可以得到幸福嗎?

如果得到了幸福要如何珍惜呢?

接著打鐵趁熱,當了解到別人的幸福是什麼?

接著就反思自己所擁有的幸福是什麼?

於是參閱國語日報中兒童園地鄭世欣小朋友寫的「幸福」,

與我們的主題相符於是設計成幸福單,請孩子們寫寫「自己的幸福是什麼?」多半孩子能依照自己的生活經驗寫出自己的幸福。

這一節課上下來,孩子們除了玩的很開心,效果也奇佳且對於來班觀察的老師給予我們相當高的評價。

事後,將孩子反思到自己的幸福,老師並將他們的幸福事件公開如下:

麗珍的幸福,

是「在雷雨交加的冬夜,可以喝到一碗溫熱的雞湯,是幸福;

下課時,緩緩走回家後,可以先喘口氣,是幸福;

每當放假時,和妹妹一起玩是幸福……」;

星丞的幸福是

「在一個酷熱難耐的夏天,來一杯冰涼涼的飲料,是幸福;

自己頑皮不小心跌倒時,有人幫我包紮、安慰,是幸福;

做做白日夢、說說好聽話,是幸福……」

智弘的幸福是

「在滴水成冰的季節,泡泡礁溪溫泉,是幸福;

天天,睡得好、吃得飽,是幸福;

把身體照顧好,不讓家人擔心,是幸福……」

宣瑄的幸福是

「當看到有人沒飯吃時,想到自己有香Q白米飯吃,是幸福;

哭泣傷心時,有家人陪伴,是幸福……」

大部分的孩子都能表達出自己的幸福,最令我驚訝的事,

羿廷下課後與我分享,

他說:「慾望是讓人無法滿足的東西,對吧?

所以我們要降低慾望就會較易滿足。」

孩子透過小小體驗活動可以反思到人生道理並落實生活面,應該很符合該領域的目標。

將體驗過得幸福用一句簡單的話語表達

刊登於國語日報97.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