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讀和寫像齒輪互相帶動成長,相輔相成的共生關係,
且天下雜誌所出版的「閱讀,動起來」一書中,
借鏡芬蘭、日本、南韓、香港的閱讀經驗如何運用閱讀迅速將學校改造成快樂的學習環境,作為台灣的借鏡。
[@more@]
閱畢後,個人檢視也發現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對於孩子的學習益處良多。
於是利用一些零碎的時間進行有趣的閱讀,
這學期幸運的申請到國報教育實驗班,為引誘孩子擅用這份得來不易
的資源,這學期保留原本的「晨讀十分鐘」外,
我們在午餐時刻,邀請孩子們自願性分享今日新聞或長篇文章中,
最想要説的部份並從分享長篇文章或新聞中出題問聆聽者,
為了打開孩子閱讀味蕾,
我們設計了限制型九/十六/25宮格(先畫上九/十六宮格後,
任選1-30的數字,填入格子中,上台分享者,
可以選一個號碼給同學,讓有此號碼者可以圈起來,
答對問題者同時也說一個號碼,厲害的是先畫上2條線者為「BINGO」
,可丟緊張又刺激的命運轉盤一次或為自己的組裡爭取分數)。
搭配聯絡簿的九宮格,刺激又有趣,提昇閱讀的利器
剛開始以為孩子會說的零零落落,
想不到打頭陣的兩位學生將報紙文章新聞、長篇文章內容說得鉅細靡遺,
不只台風穩健,口條更是了得。
台下的孩子們更是聽得津津有味,有時比較小聲還請播報員放大音量,
當然原本吵鬧的午餐時刻,只要分享者一上台,
頓時之間教室翻報紙聲音(急著找出播報員所說)就此起彼落,
有時還要提醒孩子記得吃飯不要只有看報紙。
看著每次只要一結束這個活動孩子就捨不得的份上,
我又更深入問孩子分享的文章,答對者可以選一個號碼。
在如此熱鬧且刺激的互動下,孩子們對於閱讀更是欲罷不能。
此外,家長是教育合夥人,
為了避免每天只限定兩位分享者的遺憾
,於是在聯絡簿上,加了唸讀分享 (國報新聞或長篇文章一篇,
並將主題版名一一寫下,唸畢,請家長簽名) 作業,
透過這樣的練習,孩子們口語表達能力十足進步,
此外,還有科任老師分享學習較`弱勢的孩子這學期的表達能力較清楚,更聽得懂他們在說什麼。
安靜閱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每天分享一則新聞給家人,預備上台。
天天上台閱讀,開心又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