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童詩投稿 學生愛上寫作(刊於國語日報94.06.02)
許多報告指出,當今學童語文能力不佳與閱讀頻率息息相關,因此,各校如火如荼展開閱讀寫作計畫,提升閱讀興趣。宜蘭縣三民國小和六年級孩子約定投稿國語日報,一個班如果被刊出三篇,學校從來沒有舉辦過的畢業旅行就可以成行。
很高興的是,孩子們投稿被刊登出來的,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五篇。記得第一次六年孝班小朋友思瑜的作品被刊登在國語日報上,那段時間,孩子閱報率超高,總是期待自己或同學的作品能再次刊登在版面上;結果真的沒讓大家失望,作品陸陸續續被刊登出來,同時也使其他學生起而效法。
從仿作開始 提升寫作興趣[@more@]
孩子從不知道怎樣下筆,到現在已經出刊五集六孝小子作品集,當初引導孩子踏出寫作的第一步,就是從仿作下手。國語日報週日童詩精選中,評論老師說:「要孩子寫作,可以先從仿作下手。」碰巧國語習作內要學生仿作「夢想」,我試著讓孩子創作,收回來批改時,發現孩子寫得還滿有內容的,於是讓學生投稿。慶幸的是,第一次就被國語日報童詩金榜刊登出來,大大提升班上學生寫作興趣。
週週寫童詩 結集出班刊
後來,因為孩子們的主動創作,使我不忍心看見他們投稿沒中時失望的神情,腦海中興起編製班刊的念頭。當收集到一定數量,就請學生打字,並且畫上插畫,就這樣〈六孝小子作品集〉出版了,也展開週週寫童詩之路。
當然,要孩子創作,就要給他們補充新資料,於是我使用報上一些不錯的內容,設計適合班上孩子程度的教材。像我將語文教室沈惠芳老師「閱讀寫作一家親」中的精選文章,影印給孩子,跟他們討論內容和修辭。近來,我在國語評量考卷上用加分題的方式,給孩子看圖寫短文,紫涵媽媽分享說,想不到她的孩子能在短短時間內,將短文內容寫得那麼充實、豐富,令她動容。聽到這樣的話,對老師來說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母親節前,我在「為兒童寫詩」中,看到雲想老師所寫的?逑外公的背?逜這首詩,用隱喻法和排比方式來敘述與外公間的感情。我靈機一動,請學生仿作,動筆寫一篇跟母親節相關的童詩,孩子都可以在限定的時間內創作不錯的作品;例如紫涵寫「媽媽的心」:媽媽的心是一個未卜先知的算命師,了解我心中的空虛與孤獨……貞均寫「媽媽的愛」:媽媽的愛是一朵永不凋謝的花兒,在我生命中染上耀眼的色彩……雅雯寫「媽媽的手」:媽媽的手是一個軟綿綿的抱枕,擁有神奇無比的催眠曲,帶我走進童話裡的夢工廠……
剪下每日精選 加強心得撰寫
孩子寫童詩的功力大大增強,但是寫讀書心得時,通常只有幾句話就交差了事,於是我開始引導他們寫心得。我發現兒童園地版每日精選所選的文章,題材都與孩子的生活息息相關,最重要的是文章不長。所以要求學生將文章剪貼在白紙上,依據文章內容寫出大意、心得。令我感動的是,孩子主動增加主題,像佩菁的「成語區」、貞均「修辭區」、裕豐和黃晴的「重點提示區」;又如詩涵的文章題目是「外公的童年生活」,她還特別畫出以前和現在的孩子吃的食物來比較,我覺得孩子們真的是太優秀了!
以前批改作文時,總是很頭痛;不過現在可是完全改觀,反而很期待孩子們會創作什麼令我驚訝的作品出來。而且我現在只要說下週要寫作文,孩子們的反應不再哀鴻遍野,我想這就是進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