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書 孩子就願意唸書

  更新日期:2010/05/23 17:35 美國一項長期研究發現,只要家裡有書,孩子就比較願意讀書。 內華達大學社會資源系艾凡絲教授花了二十年的時間,調查了二十七個國家,關於家裡藏書跟孩子教育程度的關係。艾凡絲說,以高中畢業為基本要求來看,家裡若藏書超過五百本,高中畢業後平均會繼續求學三點二年。他說,藏書影響孩子繼續求學的時間每個國家不同,在大陸,家裡有五百本以上書籍家庭,孩子會多讀六點六年的書,美國比較少只有二點四年。但是,家裡有書對孩子的一生確實有重大影響。 艾凡絲說,以美國為例,高中畢業後再領到一張專科文憑的人,年薪會比高中畢業生多了七千兩百美金,大約二十三萬台幣。要是能拿到學士學位,年薪會多出兩萬一千美金,大約六十三萬台幣。 艾凡絲說,其實家裡的書架只要不空就能鼓勵孩子繼續求學,哪怕只有幾十本書都好。他說,從年薪的差距來看,花點小錢買書換來的效益真的很大。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523/1/265y4.html

好文分享–『兩塊錢的啟示』

兩塊錢的啟示       有個年輕人到公司應聘會計,這位剛剛本科畢業的大學生在面試時就遭到拒絕,因為他實在太年輕了。公司找的是要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資深會計人員,年輕人一再堅持,他對主考官說:      「請給我一次機會,讓我參加你們的筆試。」       主考官拗不過他,只好答應了他的請求,結果這為位年輕人居然通過了筆試,由人事經理親自複試。人事經理對這位年輕人非常有好感,因為他的筆試成績是最好的,不過年輕人的話呢? 讓經理極為失望,他坦率的對經理說自己沒有工作過,唯一的經驗就是在校時掌管學生會的財務。找一個毫無工作經驗的人做會計無疑是很不划算的,經理決定收兵。他對年輕人說:      「今天就到這裡吧!如有消息我們會打電話通知你。」       年輕人從座位上站起來,向經理點點頭,從口袋裡掏出兩塊錢雙手遞給經理。      「不管你們是否錄取我,請都給我打電話。」       經理從來沒有遇見過這種情況,竟一時呆了。不過他很快回過神來,問:     「你怎麼知道我們不給沒錄取的人打電話呢?」     「你剛才說有消息打電話,那言下之意就是說沒錄取的人就不打電話了。」      經理對這位年輕人產生了興趣,接著問:     「如果你沒被錄取,我們打電話給你,你想知道什麼呢?」     「請你們告訴我在什麼地方不能達到你們的要求,我在那方面不夠好,這樣我好加以改進。」     「這兩塊錢?……」      年輕人微微一笑:     「給沒錄取的人打電話不屬於貴公司的日常開支,所以由我來付,請你們一定給我打電話」      經理也微微一笑:    「請你把這兩塊錢收回去,我們不會打電話給你了,我現在就通知你,你被錄取了。」      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要找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經理在工作會議上說:      「一開始就被拒絕,仍堅持參加筆試,說明他有堅強的毅力。清算帳務是一件十分繁瑣的工作,沒有足夠的耐心和堅強的毅力是不可能做好的,坦言相告自己沒有工作經驗,則顯示他的誠實,這對於從事財務會計的人尤為重要,即使不能錄取也希望得到別人的評價,證明他有面對不足的勇氣和取於承擔責任及力求更好的上進心。員工不可能在工作中不出現差錯,也不可能把每項都做得十分完美,我們可以接受員工的失誤,卻不能接受員工滿於現狀止步不前。」      「我們需要員工和企業共同前進,自己掏電話費,反應出他公私分明的良好意識。堅強的毅力,可貴的誠實,敢於承擔責任的勇氣,力求更好的上進心,公私分明的做人原則,都是公司所需要的,經驗不足可以積累,公司發展的希望就寄託在這些優秀的年輕人身上。」 ——態度,決定一個人的高度。——

家中藏書萬卷,有助孩子成功。

家中藏書萬卷 有助孩子成功?! 更新日期:2010/04/16 20:40 莊瑞萌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報導】書中自有黃金屋,古老智慧告訴我們讀書的好處,老祖宗的智慧格言經過數千年之後,對現代人依然管用。根據美國一所大學分析全球27國家超過7萬名學生後發現,家中藏書越多,學童接受教育的時間較沒有藏書習慣的家庭學生為長,可見閱讀習慣的確會影響日後的學習。   美國內華達大學研究了27個國家,73000名學生就讀時間長短後發現,來自於家中有藏書的學生,大學畢業的比率比家中沒有藏書的孩子多出20%,另外,家中藏書量若超過500冊以上,學童受教育期間平均多出3.2年,顯示家中藏書多寡,與孩子將來受教育的期間長短有關。   不過研究人員也發現,每個「家庭收入的多寡」才是影響孩子受教育時間長短的原因之一,而且世界各國皆然。   內華達大學研究人員麥坎舉例表示,「位於亞洲的中國,家庭藏書超過500冊以上的家庭,孩童接受教育時間比沒有的家庭學童平均多出6.6年,在美國同樣的情形,則多出2.4年」。   因此研究人員推論說,不管國家的經濟條件、政治制度或文化如何,「閱讀與教育之間緊密相連」,而且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確是往後發展的基礎。   這份研究報告同時刊登於《Research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期刊。  

小學生一週一素, 多纖多鈣多健康。

小學生一週一素 多纖多鈣多健康 更新日期:2009/11/16 04:09 文╱週一無肉日聯絡平台   如果從養生的觀點來看現在的飲食問題,年輕一代的飲食,特別是小學生可說是「史上肉食最多的世代」!   擁有中西醫雙執照的黃建勳醫師觀察,近來,有許多小女孩年紀輕輕的胸部就發育、月經來潮…,都是因為消耗過多的動物性食品,吃進了沒有必要的荷爾蒙累積所致。   不論從中西醫養生的觀點,黃建勳認為,愛吃肉都非好事,而針對很多小朋友的便秘、痔瘡問題,植物性飲食還有第二項特點,就是纖維素,要想解決學童的便秘困擾,一定要從植物性飲食著手。   前長庚主治醫師、敏盛醫院主任許尚文醫師也指出,有的家長擔心,不吃肉、又不喝牛奶,孩子會不會骨質疏鬆?   其實,早在1972年,美國臨床營養期刊就已經有一篇肉食者跟蔬食者的比較,研究發現,蔬食時間越久,骨頭的密度反而越強硬,尤其到風險最高的7、80歲,蔬食者的骨密度差不多是1.3,強度是肉食者的將近兩倍之多!   另外1986年哈佛大學有一位很有名的教授提供一份很大規模、很有公信力的一份研究,他發現,全世界牛奶喝最多的3個國家是美國、紐西蘭、瑞典,結果骨質疏鬆的比例,就是前3名!   南投縣、新竹縣有的學校,甚至從去年就已經開始「週一無肉」了,根據學校體健科老師的反應,學生過胖或是血脂肪過高的情況,都有很顯著的改善。   許尚文說,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吃一天會不會造成營養不夠,反而是吃一天素夠嗎?   前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院長陳惟華醫師就說到,有人擔心少吃肉,孩子的鐵質會不會不夠?其實不會。素食者比非素食者缺鐵的機會更小,因為大部分的蔬果裡面含有維他命C,會促進鐵質的吸收,植物裡頭含有很多鐵質、維他命A跟纖維素,多吃蔬果的小朋友反而會攝取比所謂多吃肉的小朋友要來得多。   有人則擔心鋅這個礦物質會不會不足?因為鋅是生長發育所必須的!其實穀類、堅果、豆類都含有豐富的鋅,素食者都可以有很好的鋅攝取量。   另外,一般來講,動物性的蛋白質會干擾鈣質吸收,所以低草酸鹽類的蔬菜──甘藍菜的鈣質已經證實比牛奶的鈣更好。   食品科技研究所博士陳建中教授則指出,從食品的成份而言,肉類的蛋白質成分大概是10幾到20左右;植物方面,一般豆類可以達到20幾甚至30,大豆更是高達40,所以不必擔心蛋白質的問題。再者,黃豆其實是一種完全蛋白質,人體該有的基本20種胺基酸都具足。   一般,我們所謂的飲食指南就是用「食物金字塔」觀念。事實上,只要把動物的部份改用其他的植物取代即可。   陳建中建議,如果學校改採無肉餐食,則一樣是──穀類6份、蛋白質用合起來一樣5份的豆類與堅果取代、蔬菜4份、水果2份、油脂只需很少即可,甚至根本可以不必另外添加油脂。因為一般的植物裡就已經有油脂了。  

童年做家事, 將來工作才高薪。

童年做家事 將來工作才高薪 更新日期:2009/11/15 22:17 現在很多家長擔心孩子長大後找不到工作?專家說要增加孩子競爭力,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參與做家事,美國哈佛大學就發現,童年時家事做得多,長大後不但人際關係比較好,就連獲得高薪工作機會的可能性,也高出四倍,來看今天的主播周記。 什麼,都小六了,還真有同學沒做過家事,沒關係,只要肯學就會做,先來挑戰一下最入門的摺衣服。同樣年紀同個班級,卻有同學超專業,可比百貨公司專櫃人員,摺得又快又好。摺衣服、洗碗掃地早就會了,還想挑戰高難度學做菜,家長放手讓孩子做,真的很重要。美國哈佛大學更研究發現,童年經常做家事,長大後人際關係比較好,獲得高薪工作機會會高出四倍,失業機會則大大減少了十五倍。真是萬萬不得過度保護,捨不得讓孩子做家事,會剝奪學習機會,因為就連拖地、掃地、擦桌子、擦窗戶這些小小的家事,也能養成勤勞習慣,還能培養孩子分析判斷、選擇做決定以及負責任的能力與態度,家長要想得開,不要讓孩子變成考試一百分的生活白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