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南澳鄉國民小學辦理「103年度山野教育」
南澳鄉七所國小畢業生聯合成年禮-南澳古道巡禮實施計畫
壹、依據:宜蘭縣政府103年1月22日假教師研習中心召開山野教育原民尋根
會議決議事項辦理。
貳、目標:
一、瞭解原住民傳統祭儀的意義與內涵,傳承泰雅文化並注入生命力。
二、熟悉成長環境,深耕在地文化,培養學生競爭力。
三、藉由南澳古道巡禮,瞭解古道風貌、故事、先民生活情形,讓學生熟悉
族群歷史與文化。
四、學習生活技能、生存技藝,培養學生生活能力。
五、認識地理環境、周邊山脈、大自然食材,落實環境教育,培養學生閱讀
大自然,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的能力。
六、藉由泰雅傳承活動體驗,吸取耆老的智慧與經驗,習得傳統文化技能,
培養學生多元能力。
参、指導單位:教育部、宜蘭縣政府。
肆、協辦單位:宜蘭縣環境教育輔導團、羅東林管處。
伍、承辦單位:宜蘭縣碧候國小、宜蘭縣南澳國小、宜蘭縣金洋國小、宜蘭縣
武塔國小、宜蘭縣東澳國小、宜蘭縣澳花國小、宜蘭縣金岳國小
陸、籌備委員一覽表:
職稱  | 姓名(現職)  | 
主任委員  | 教育處吳清鏞處長  | 
副主任委員  | 教育處體健科林郁欣科長  | 
召集人  | 碧候國小吳元和校長  | 
副召集人  | 南澳國小羅小琴校長  | 
執行委員  | 金洋國小李勝雄校長  | 
執行委員  | 武塔國小曹天民校長  | 
執行委員  | 東澳國小鄔誠民校長  | 
執行委員  | 澳花國小羅健國校長  | 
執行秘書  | 金岳國小周文明校長  | 
執行幹事  | 碧候國小楊偉琳主任、南澳國小林淑玲主任、金洋國小謝筱菱主任、武塔國小古春玉主任、東澳國小薩仲萍主任、澳花國小鄭嘉毅主任、金岳國小陳國傑主任  | 
諮詢委員  | 金岳社區發展協會陳芃玲總幹事、東岳社區發展協會漢聲總幹事、金岳社區卓順來耆老、金岳社區張金振耆老、武塔社區韋清田耆老、專家學者曹天瑞博士、專家學者陳銘裕校長  | 
柒、實施課程、內容與分工:
一、原住民族教育:祈福儀式、祭祖儀式、成年禮儀式、分享晚會。
【南澳國小、碧候國小】
二、本土教育:瞭解南澳古道風貌、故事、居民生活運用情形。
【金岳國小】
三、童軍教育:學習營隊生活、搭置帳篷、大自然求生技能(生火、烹煮)。
【武塔國小、金洋國小】
四、環境教育:認識地理環境、周邊山脈、動植物及大自然食材。
【澳花國小】
五、傳承教育:體驗射箭、設置陷阱、製作竹筒飯及習得植物染技能【東澳
國小】
捌、各項重要活動辦理方式:
課程名稱  | 活動內容  | 活動說明  | 承辦學校  | 實施方式  | 
原住民族教育  | 1.祈福儀式 2.祭祖儀式 3.成年禮儀式4.分享晚會  | 1.準備傳統祭儀所需的物品,並邀請耆老帶領學生共同進行祭典儀式,讓學生體驗並完成祭儀中所有文化洗禮,並授贈完成証明,共同 與耆老們分享著喜悅與福氣。  | 南澳國小 碧候國小  | 如活動行程表  | 
本土教育  | 1.瞭解南澳古道風貌 2.瞭解古道故事 3.瞭解居民生活運用情形  | 邀請金洋社區發展協會解說員,解說古道人文歷史(昭和典故、里程碑、撒韻之鐘、吊橋)、生活故事及居民生活運用情形,讓學生討論互動,熟悉族群人文色彩與生活文化 ,並激發出不同的領悟與想像。  | 金岳國小  | 如活動行程表  | 
童軍教育  | 1.學習營隊生活 2.學會搭置帳篷 3.學習大自然求生技能(生火、烹煮)  | 以課程實務的方式,讓學生實際操作營隊生活、搭置帳篷,學會生火 烹煮等大自然求生技能,並完成及享用晚餐。  | 武塔國小 金洋國小  | 如活動行程表  | 
環境教育  | 1.認識古道地理環境 2.認識古道周邊山脈 3.認識古道動植物及大自然食材  | 邀請金洋社區發展協會解說員,解說古道地理環境及動、植物生態,了解哪些動、植物可作為泰雅美食食材及建築的材料,培養學生閱讀大自,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的能力。  | 澳花國小  | 如活動行程表  | 
傳承教育  | 1.體驗射箭 2.學會設置陷阱 3.製作竹筒飯 4.學習植物染技能  | 讓學生體驗設置陷阱、傳統射箭、製作竹筒飯及學習衣服植物染等傳統文化,吸取耆老的智慧與經驗 ,習得文化技能,培養學生多元能 力。  | 東澳國小  | 如活動行程表  | 
玖、活動日期:103年5月29日(星期四)上午8時起至103年5月30日(星
期五)下午6時,計2天1夜。
拾、活動地點:南澳古道(全程來回7公里)。
拾壹、活動行程表:
日期  | 流程  | 課程內容  | 地點  | 圖示  | 
103.5.29 (星期四)  | 08:00 – 08:30  | 報到與集合  | 南澳古道入口處  | |
08:30 – 09:00  | 祈福儀式  | 南澳古道入口處  | ||
09:00 – 09:30  | 童軍教育-瓶口結教學  | 南澳古道入口處  | ||
09:30 – 12:00  | 解說古道風貌與故事  | 南澳古道  | ||
解說古道地理環境及周邊山脈  | 南澳古道  | |||
12:00 – 13:00  | 原住民教育-祭祖儀式 用餐、休憩與合照  | 南澳古道  | ||
13:00 – 15:30  | 解說古道動植物及大自然食材  | 南澳古道  | ||
解說古道人文及居民生活情形  | 南澳古道  | |||
15:30 – 17:00  | 童軍-搭帳篷教學  | 古道紮營處  | ||
17:00 – 19:00  | 童軍-碳烤教學(晚餐)  | 古道紮營處  | ||
19:00 – 21:00  | 分享晚會  | 古道紮營處  | ||
22:00  | 就寢完畢  | 古道紮營處  | ||
103.5.30 (星期五)  | 06:30  | 起床  | 古道紮營處  | |
07:00 – 08:00  | 早餐  | 古道紮營處  | ||
08:00 – 09:30  | 團集會教學  | 古道紮營處  | ||
09:30 –12:00  | (男)射箭教學、陷阱製作 (女)植物染教學、竹筒飯製作  | 旋檀溪河床  | ||
12:00 – 14:00  | 午餐與休憩  | 旋檀溪河床  | ||
14:00 – 15:00  | 成年禮儀式  | 古道入口處  | ||
15:00 – 16:00  | 撤帳、整理環境  | 古道紮營處  | ||
16:00  | 賦歸  | 
拾貳、活動位置圖: 宜蘭縣南澳鄉山野教育南澳古道活動位置圖
拾参、參加人員:
一、南澳、東澳、碧候、金岳、武塔、金洋、澳花七校六年級全體學生。
二、各校校長、主任、六年級導師、三位護理師、耆老及工作人員。
拾肆、行前準備工作:103年5月26日(星期一)下午13:30。
一、勘查活動路線場地:進行道路修繕、安全維護及確立活動場地。(詳如計
畫玖活動位置圖)
二、定點導覽:學生分四組,聘請四位講師,沿路講述昔日的生活故事及體
驗傳統生活。為讓所有參與者皆能聽到導覽,必須將定點導覽位置明確
劃定,完成導覽後,再共同出發到下一個導覽點。(詳如計畫玖活動位置
圖)
三、行前說明會:
(一)活動務必掌握參加人數及其安全,確認行程與執行內容,以便活動
順利進行。
(二)讓大家詳細了解古道巡禮情形與路線、路況,並提醒路程中及活動
所應該要注意的事項。
(三)分配工作人員與參與者應注意及負責的工作,讓活動順利及安全進
行。
(四)所有參與者須穿著雨鞋或溯悉鞋等,以防滑且俾利步行古道,並提
昇安全。
(五)古道0.8K-1K及1.8K-2.5K二處屬較危險地帶,如下圖
步道狹窄,周邊為懸崖,參與人員經過時,務必守秩序且慢行,抓
著繩索通過,切記,繩索為輔助安全,切不可完全用力拉扯,避免
危險。
(六)學生分4組巡禮步道,每組各隨隊1位山野達人,因應全程突發狀
況,維護學生安全。
(七)活動前函文林務局,活動前能做好南澳古道安全維護與修繕工作。
拾伍、經費概算表:
課程內容  | 項目  | 單價  | 數量  | 總價  | 備註  | 負責學校  | 
原住民族教育  | 耆老鐘點費  | 800  | 4時×3人  | 9,600  | 祈福、祭祖、成年禮  | |
山肉  | 2,400  | 1式  | 2,400  | 祈福、祭祖用  | ||
小米酒  | 200  | 24瓶  | 4,800  | 祈福、祭祖用  | ||
紋面貼  | 50  | 100張  | 5,000  | 成年用  | ||
番刀(木製)  | 300  | 60把  | 18,000  | |||
背簍(小)  | 300  | 60個  | 18,000  | |||
證明書  | 40  | 100張  | 4,000  | 覆貝  | ||
場地佈置費  | 6,000  | 1式  | 6,000  | 祭台、凱旋門用(其中2,500元由環教輔導團支應-場地佈置費)  | ||
雜支  | 2,200  | 1式  | 2,200  | |||
小計  | 70,000  | 上開經費可相互勻支  | ||||
本土教育 環境教育  | 講師費  | 800  | 4時×4人  | 12,800  | 解說古道人文歷史、地理風貌、動植物生態、大自然食材及居民生活情形  | |
車資  | 1,000元/趟  | 15輛×2趟  | 30,000  | 四輪傳動車輛(學校至古道入口處)(其中10,000元由環教輔導團支應-車資)  | ||
活動手冊  | 100元  | 130本  | 13,000  | 製作活動資料、教材、學習單等(其中3,000元由環教輔導團支應-材料費)  | ||
成果費用  | 8,000  | 1式  | 8,000  | 製作成果手冊、影音光碟(其中2,000元由環教輔導團支應-資料印製費)  | ||
山野達人  | 400  | 6時×4人  | 9,600  | 4組學生各隨隊1人,因應全程突發狀況,維護學生安全。  | ||
攜帶式擴音器  | 2,000  | 7個  | 14,000  | USB播放音樂曲目功能及可用於100人以上戶外場所  | ||
救護人員  | 2,250  | 2天×3人  | 13,500  | 執行醫療及救護工作  | ||
紅布條  | 2,000  | 1式  | 2,000  | |||
保險費  | 50  | 130人  | 6,500  | |||
行政費  | 10,000  | 1式  | 10,000  | 會議文具紙張、影印墨水  | ||
講座鐘點費  | 1,600  | 3小時  | 4,800  | 行前教育  | ||
導覽費  | 1,200  | 3小時  | 3,600  | 場地探勘  | ||
資料蒐集費  | 300  | 30人  | 9,000  | 行前教育、場地探勘  | ||
饍費  | 70  | 30人  | 2,100  | 行前教育、場地探勘  | ||
場地佈置  | 2,400  | 1式  | 2,400  | 行前教育  | ||
材料費  | 250  | 30人  | 7,500  | 場地探勘所需礦泉水、毛巾、帽子、與傘等  | ||
雜支費  | 1,200  | 1式  | 1,200  | 原子筆、A4影印紙、文具、紙張 成果相片、耗材等(其中600元及500元由環教輔導團支應-雜支)  | ||
小計  | 150,000  | 上開經費可相互勻支  | ||||
童軍教育  | 睡袋  | 400  | 21袋  | 8,400  | ||
帳棚  | 600  | 35頂  | 21,000  | 參與師生、工作人員與耆老  | ||
鐘點費  | 800  | 4時× 4人×2天  | 25,600  | 指導學生瓶口結教學、操作營隊生活 、搭置帳篷,學會生火烹 煮等大自然求生技能,並完成及享用晚餐。  | ||
運費  | 1,000元/趟  | 2輛×2趟  | 4,000  | 載運睡袋、帳篷、用餐用具及食材(含第一天中、晚餐及第二天早餐)  | ||
雇工費  | 2,400 人/天  | 8人/2天  | 38,400  | 廚工4人 工人4人  | ||
餐費  | 320  | 130人  | 41,600  | 含第一天中、晚餐及第二天早、中餐(其中7,000元由環教輔導團支應-饍費)  | ||
木炭  | 40  | 50包  | 2,000  | |||
瓦斯  | 300  | 2罐  | 600  | |||
爐灶  | 1,100  | 2組  | 2,200  | 烹煮食材用  | ||
鍋子  | 800  | 2鍋  | 1,600  | 烹煮食材用  | ||
童軍繩  | 10  | 100條  | 1,000  | |||
礦泉水  | 120  | 20箱  | 2,400  | |||
雜支  | 1,200  | 1式  | 1,200  | |||
小計  | 150,000  | 上開經費可相互勻支  | ||||
傳承教育  | 射箭講師  | 800  | 4時  | 3,200  | 泰雅弓藝師  | |
製作陷阱講師  | 800  | 4時  | 3,200  | 陷阱藝師  | ||
植物染講師  | 800  | 4時  | 3,200  | 植物染藝師  | ||
竹筒飯講師  | 800  | 4時  | 3,200  | 竹筒飯藝師  | ||
運費  | 1,000元/趟  | 2趟  | 2,000  | 道具搬運  | ||
泰雅木弓  | 3,500  | 7組  | 24,500  | 射箭教學用  | ||
泰雅竹箭  | 200  | 70枝  | 14,000  | 射箭教學用  | ||
染布  | 60  | 50張  | 3,000  | 植物染教學用  | ||
染布工具組  | 200  | 7組  | 1,400  | 植物染教學用  | ||
竹筒  | 30  | 130枝  | 3,900  | 竹筒飯教學用  | ||
糯米  | 150  | 10斤  | 1,500  | 糯米  | ||
雜支  | 1,900  | 1式  | 1,900  | 雜用  | ||
小計  | 65,000  | 上開經費可相互勻支  | ||||
合計  | 435,000  | 
拾陸、經費來源:
一、由宜蘭縣環境教育輔導團補助55,000元。
二、由縣府專案補助380,000元。
拾柒、預期成效:
一、藉由活動,讓學生熟悉成長環境,深耕在地文化。
二、透過舉辦傳統祭儀,讓學生體驗並完成祭儀中所有文化洗禮,並授贈完
成証明。
三、藉由解說南澳古道風貌、故事、先民生活情形,讓學生熟悉族群歷史與
文化,激發出不同的領悟與想像。
四、透過活動,落實環境教育,培養學生閱讀大自然,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的
能力。
五、藉由傳承活動,讓學生吸取耆老的智慧與經驗,習得傳統文化技能。
拾肆、本計畫經籌備委員會通過後,陳縣府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clip_image004[1] clip_image004[1]](https://2blog.ilc.edu.tw/wp-content/uploads/sites/2144/4452/4452-2499807.jpg)

![clip_image002[4] clip_image002[4]](https://2blog.ilc.edu.tw/wp-content/uploads/sites/2144/4452/4452-249981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