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4-1學校提供多元化、種族活動之機會

 

學校原住民教育內涵–以南澳鄉金岳國小為例

 

學校簡介

本校位於宜蘭縣南澳鄉金岳村,學校規模小,學習環境優雅,是社區藝術文化中心,深具發展潛力。金岳村為泰雅族部落,社區居民以農、工為主,社經地位普遍低落,居民生活較為困難。此外,為發展原住民體育與音樂之天賦,成立籃球隊與舞蹈隊,積極提升學生體適能與音樂技能,使其發揮個人最大潛能,並培養團體合作精神,近年來,參與各項比賽,成績表現優異,也備受肯定。學校顯現專業成長、創新教學、團隊合作、用心與愛心的優質老師,培養健康、快樂、悅讀、創新、與文化的全人發展學生。

舞蹈隊簡介

金岳國小舞蹈隊至今已成立20年,在學校持續努力、默默耕耘之下,本校舞蹈隊榮獲了許多獎項,廣受好評,最重要的是,學生能在這學習中,體會泰雅族音樂藝術文化之美,並增進孩子對自我族群的認同與信心,進而學習維護傳統文化,延續民族命脈,促進族群和諧相處的態度。

舞蹈隊演出

2007年7月 應邀到海南島文化交流。

2008年5月 應邀到沖澠石垣國小文化交流。

2008年7月 應邀到國家音樂廳擔任音樂會活動開場。

2010年7月 應邀到中國珠海深圳文化交流

2012年7月 應邀到北海道釧路市國際文化交流(阿寒湖小學與白糠町小學)

2013年4月 屏東山地門原住民文化園區表演

2013年4月 國泰世華銀行基金會頒獎典禮表演

舞蹈隊戰績

2008E起舞動全國原住民族青少年及兒童母語歌舞劇競賽北區第一名/全國冠軍。

2009 E起舞動全國原住民族青少年及兒童母語歌舞劇競賽 (全國)第四名。

2010E起舞動全國原住民族青少年及兒童母語歌舞劇競賽北區第一名/全國冠軍。

2012E起舞動全國原住民族青少年及兒童母語歌舞劇競賽全國殿軍/最佳創意獎。

99學年度宜蘭縣民俗舞蹈團體乙組特優

99學年度全國民俗舞蹈團體乙組優等

100學年度全國民俗舞蹈團體乙組優等

推動民族教育相關活動

  1. 母語教學

l       族語教學課程:1-6年級,每週一節。(40mins)

l       母語日:每週五,課間活動。(20mins)

  1. 民族教育(民族支援教師規劃與實施)

l       民族教育課程融入課程(各班級每學期至少一次)

l       協助「語言巢」工作計畫的推動與執行

l       暑期傳承活動:傳統釀酒(結合科展活動)、部落傳說繪本製作(文史活動)、木琴課程、口簧琴課程

l       校園族語情境布置

l       民族資源教室

l       族群交流活動

u     2012與阿美族文化交流(花蓮松浦國小)

u     2012與泰雅族文化交流(苗栗泰興國小、清安國小、汶水國小)

u     2013與排灣族文化交流(屏東武潭國小)

u     2013與阿美族文化交流(花蓮觀音國小)

 

民族教育相關活動分類表

活動型態

教學內容

學習類別

師資

靜態活動

族語教學、母語日

語文類

專任母語老師

親子母語共讀

語文類

母語老師、助理老師

語言巢活動

語文類

民族教育、部落耆老

族語戲劇比賽

語文類

母語老師、助理老師

製作民族繪本

語文類、美術類

外聘老師

傳統編織,織布、藤編

工藝類

外聘老師

口簧琴、木琴、木管

音樂類

民族老師、校內老師

傳統歌謠

音樂類

校內老師

釀酒、染布

科學類

民族老師、校內老師

動態活動

傳統舞蹈訓練

舞蹈類

民族老師、校內老師

通告演出

舞蹈類、表演類

民族老師、校內老師

縣舞蹈比賽、全國舞蹈比賽、E起舞動

舞蹈類、比賽類

民族老師、校內老師

尋根活動

體能類、文化類

民族老師、校內老師

族群交流

文化類

民族老師、校內老師

 

 

 

 

 

 

 

學校團隊分析

1.職員組成

 

 

校長

主任

正式

教師

代理

教師

代課

教師

族語

教師

幹事

校護

校工

廚工

小計

原住民

1

1

4

2

1

1

0

0

2

12

67%

非原住民

0

1

2

1

0

0

1

1

0

6

33%

小計

1

2

6

3

1

1

1

1

2

18

 

l                             原住民教職員比例高於非原住民教職員。

 

2.教師組成

 

碩士

碩士

修業中

碩士

預備生

教育學士

其他學士

小計

原住民教師

2

2

2

2

1

9

69.23%

非原住民教師

3

0

0

0

1

4

30.77%

合計

5

2

2

2

2

13

 

38.46%

15.38%

15.38%

15.38%

15.38%

 

 

 原住民教師比例高於非原住民教師。

 

l      碩士生比例占54%,本校老師相當的上進、愛讀書。

3.教師所屬族群分布

 

 

族別:

 

泰雅族

8

44%

阿美族

3

17%

太魯閣族

1

6%

漢族

6

33%

共計

18人

 

 

 

 

 

 

 

 

l        泰雅族教師比例高於其他族群教師。

 

 

 

 

 

l        金岳國小教師進修情形表

職務

姓名

進修研究所名稱

論文題目

一忠導師

李0玟

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98/碩士

前導組體型式與先備知識在多媒體學習成效與認知負荷上的影響──以國中地理科為例

二忠導師

陳0曼

佛光大學/文學系/98/碩士

陳虛谷的小說與新舊詩詞的研究

三忠導師

莊0強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100/碩士

泰雅族獵人養成之文化底蘊及其教育價值

教導主任

陳0傑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所)/101/碩士

宜蘭縣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

四忠導師

李0澔

台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102/碩士

原住民運動會選手的社會支持與主觀社會階層對運動…….

教務組長

魯0伊0伊

東華大學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

即將畢業

校長

周0明

台灣師大教育行政研究所

修業中

總務主任

鄭0玲

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暑期在職專班

報考中

訓育組長

徐0珍

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暑期在職專班

報考中

 

小結

 

就個人的生命經歷來說,「山地人」的身分到15歲告一個段落,取而代之的是「平地原住民」的身分,當時並沒有太大的情緒,直到我展開自由學習的大學生活,原住民的身分讓我感到相當突兀,很不習慣,也很不舒服。我想應該是大多數的人都還是認我們是「山地人」,是住在山上、來自不文明之處的一群人。大部分漢族群,很難會有像我們一樣的感觸,除非他們出國遊學,讓自己完全處於一種「異文化」的空間。雖然,我們說同樣的話,看同樣的書,但是我們多了一種「與母文化體疏離」的感覺。是一種挑戰,是一種心靈層面的挑戰,我們試圖學會在「異文化」裡生存,幸運的是,我們也有很多同伴-接受我們,包容我們的人。

原住民族教育內涵,即原住民文化本位教育(culture-based education);除了涵蓋原住民的「認識論」、「世界觀」、文化與生活方式等素材之外,還應把原住民文化視為原住民與周遭世界及其他族群互動的一種動態的變遷現象。………透過「賦予權力」(empowerment)之轉化(transformation)的教育實踐,以達到以下具體教育目標:

(一)                促進民族認同以維護原住民族尊嚴。

(二)                傳承與發展民族文化以延續原住民族命脈。

(三)                改善弱勢處境並能更有效的參與大社會,以增進原住民族福祉。

(四)                增進族群關係以促進族全共榮。[1]

 

  在建構民族教育鷹架的同時必須將原住民主體的世界觀、價值觀、史觀等等多面相的因素考慮於其中。

  杜威主張,「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長」。教育,原存在於生活中,但原住民的生活中,教育與生活是雙軌進行,同時處在不同的,甚至是對立的文化空間,他們需要付出更多時間與能量去調適。

  

 

研究心得

  1. 雙文化交錯的空間裡,原住民孩子一出生就要學習調適在雙軌式的思考模式與文化脈絡,學習靈活的轉換與分別。(也許新住民之子也是如此)
  2. 民族教育的大機器開始運作,原住民的主體性在其中占有多大的裁量權、主導權?
  3. 校長、主任是否為原住民籍,對於學校是否要推動民族教育具有關鍵的因素。
  4. 原住民教師的比例,對於原住民孩童建立民族認同與文化再生產的意願與興趣,有正向的助益。
  5. 鼓勵原住民教師對民族教育的研究,使教師獲得民族覺醒與自我認同,也幫助修補民族文化與信仰斷裂的部分。


[1]陳伯璋、李瑛(1999)。《原住民民族教育內涵與實施之規劃研究》。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