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了23年的道歉

吳○○老師,您安好:

『對不起!』是他23年來一直想跟您說的……

二十三年前,您還在○○國中服務的時候,一名輕狂不馴的國二生,用自以為英雄式的叛逆,以天理不容的不敬詞語侮辱了您。而這位『少年英雄』,還是您相當器重、疼愛的孩子~~他人生的第一次吃西餐,是您和陳○○老師,帶他去公館吃的;他叛逆、聰明的腦袋裡,是您不斷地自掏腰包,買了一堆勵志小品(如:『開放的人生』、『螢窗小語』),助他啟迪心智,誘他敦品正念;他不斷地用他自以為是的小聰明,故意氣您、凌辱您,可是您卻從來不忍心為這樣惡劣的舉止,祭上嚴厲的懲處。您只是一再寬恕、忍耐,直到心碎,黯然離去……

[@more@]

其實,他轉到別的學校時,他就已經後悔了。因為在新的學校、新的班級,他沒有了歸屬感;同時,他也感受不到真心在乎、關懷他的老師,取而代之的,是將他視為升學業績的功利教書匠。於是,他開始不帶書包回家,他開始不愛讀書,他也開始學習糟蹋青春!

這二十三年來,他咎由自取地歷經許多人生的仆跌。他沒有怨誰!也沒有後悔!但是,他一直覺得內疚、自責的,就是那段不堪回首的曾經……

他一直想要讓自己有點出息,再去找老師,跟老師好好地賠個大禮。可是,他還是沒有擺脫自己剛愎自用的人生,無法擁有世俗的榮華權名,來榮耀恩師。

但是,隨著時間一年一年的過去,他就越來越心慌,他怕自己會一輩子沒出息,就這樣去找老師道歉,反而會讓他自己和老師很沒面子。所以他一直掙扎、徬徨,不敢行動。直到最近,他似乎想通一個道理就算他這一生庸庸碌碌,他相信老師您也一樣會接納他的懺悔。就像您昔日的寬容與犧牲,是不計代價、不求回饋的。而他自己的仆仆跌跌是活該受罪,怎可用等到他日飛黃騰達為藉口,蹉跎神聖的贖罪。

向您道歉,是他這一生唯一放了超過二十年以上的念頭。不曾斷念,卻也不敢行動。

所以,他鼓起了勇氣與誠意寫了這封信。想要向老師請求一個道歉的機會!

老師,您願意見他嗎?您願意給他一個機會嗎?

——————————————————————————–

『他』跳出來面對

『我』自慚形穢,躲在『他』後面,偷偷觀望

『他』鼓起勇氣、誠意,要將自己這身罪孽化開

『我』曾經帶給老師傷害,卻害怕這身罪孽得不到諒解,將隨著自己帶進棺材

『我』和『他』僅差距一步

『我』向前跨上一步

『我』是『他』 『他』是『我』

我是許家昇

我希望老師您能原諒我,跟我見上一面。

讓學生我能向您道歉好嗎?

不肖學生家昇叩呈 於宜蘭2006/09/26子夜

研習、出息與休息

老師又來了!
壞的老師,讓你上天堂;
好的老師,讓你睡覺睡到爽。
——————————————————————–
手指不斷磨動滑鼠的滾輪,翻點著星期三下午的研習訊息。試著感受、理解張貼的主題,期待能找到一場,值得去填滿這段空白時間的生命約會。

[@more@]

可惜自己想法功利,遇到沒興趣,就當催眠曲。自己調整一個舒服的姿勢,拉下眼皮,把大腦關機。
畢竟…
不能有『出息』,也得要『休息』,留下回家陪陪妻小的體力!
所以,坐的位置,就得要好好考究,找一個講師視覺的死角,讓自己的『息』,要『出』要『休』都可以。
終究是來捧場,至少要給人留點面子,為自己留點裡子。
而根據我長久沈睡的心得,前排的左右側的最邊邊,就是最好的位置!
進可近處觀聽,退可神遊太虛~
————————————————————————
一場研習,像是播種
灑在心田,就算是成就
沒有後續的灌溉和施肥
就只能靠每畝心田的本質與特性
自行去發芽成長
不需期待 不需壓力
條件充足時,只要種子不死
破土的新芽,將證明心田未曾乾枯

有啥用啥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於教育領域上,在各級學校及教學研究機構的努力下也發展了相當多年。從『擴大內需』的方案到現今的『租賃案』,各級學校在硬體上有了全面發展資訊教育的基礎建設;全國各縣市的程式語言高手,也不斷地研發出不同的教學平台。還有許多軟體操作的教師進修研習,來滿足整個『資訊運用需求』的市場。

似乎這一切的安排,應該能夠讓『資訊教育』徹底地普及到各級學校的教育工作上。可是,筆者在教育現場的觀察,並不完全如此。感覺上,好像就差那麼『臨門一腳』。事實上,軟體及教育平台發展已經盡量做到方便好操作的程度了,甚至,透過各種計畫調訓各校種子資訊教師來學習各式平台的操作。可是,在實際運用的效果上,感覺似乎還是無法劍及履及。

個人實際上有兩點體會:

[@more@]

第一,『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發展口號,可以修正為『資訊科技融入生活』。

第二,資訊技能的學習與運用,應該配合實際教學實務,從『運用』推進到『活用』。

畢竟,人類所有工具與技能的使用,都是為了處理生活中的大小事務。工具創造的過程,一開始絕對無法發展成相當專業化的工具,應該是有需要的人,透過長期使用,產生個人心得,而去發展符合他個人較為順手的程序及技能。而這些關鍵就在於,人類是為『活』而『用』。

因此,筆者在資訊技能的運用上,大都是建立在一些普遍工具的活用上,和現有的一些教育平台的綜合運用。茲舉出三個活用的例子,供大家參考。

E呼百諾

使用平台:MSN、PowerpointScweb班級學生管理系統

運用時機:問答教學、分組討論、建立答題互動秩序、想法發散與收斂歸納

使用程序:

  • 建立各組學生帳號。
  • 建立啟動號令與程序。
  • 教師在MSN中鍵入問題,學生根據問題,進行小組討論,然後鍵入相關回答後回覆。
  • 結束時,教師鍵入停止。並將學生剛剛所回答的內容,複製下來。轉貼到Powerpoint,將字體放大後,對回答內容,與學生一起進行歸納與整理。
  • 按照學生回答內容的正確程度,包含數量、創意、速度等可參考向度,給予加金幣獎勵【使用二城國小張至文老師所發展的Scweb班級學生管理系統】。

E觸即發

使用平台: Powerpoint、影像處理軟體

運用時機:實施評量使用

使用說明:

  • 跳脫紙筆測驗的限制,使評量能以多元的媒體素材做為題目。
  • 將題目以Powerpoint來顯示,透過自訂動畫等軟體使用技能。將題目設計為定時自動播放的模式,使出題者能在考場間巡視、監考。
  • 應考程序以及考試過程的掌控,可透過事先的簡報製作,將其建立起來,使評量過程能井然有序。

E瓶E缽

使用平台:Powerpoint、單槍投影局部放大功能

運用時機:實驗程序講解使用

使用說明:

  • 透過簡報工具裡的簡單幾何圖形,建立實驗室中的實驗器材圖示。
  • 透過簡報工具中的群組、移動、旋轉的功能,向學生講解實驗程序。
  • 最後可以操作簡報工具中的復原與取消復原的功能,來產生動畫的效果。並且可反覆,讓孩子熟悉操作程序。

結語:

資訊科技的活用未必可以『E步登天』,但是卻常可帶來『E鳴驚人』的效果。只可惜,發展過程中,有些跳躍和急功好利,並沒有做好『E步E步來』的資訊基礎教育。往往導致參與資訊技能研習的老師,疏於運用於實務中,造成『E曝十寒』。不過,『E樣米養百樣人』,相信在我們這『E群人』不同專業的有心努力下,教學第一線的老師會慢慢上手,充分運用,用到最後還會『EE不捨』呢!

123 456

對年段分法,所想的有的沒的~

---------------

~123 456~

一班教三年 用心在起點

小三可自治 小四好先制

[@more@]

小一雖辛苦,小三享清福

小四控制先,小六不瘋癲

妳愛123 我愛456

教學工作有定位

教育成就好滋味

崋山論劍—收功信

近來,去一些學校報告班級經營。
跟大家談談自己的一些三腳貓功夫。
會後寫了一封EMAIL,算是為研習再做一些補充~~
————————————————————————-

[@more@]

各路英雌好漢,有請~
感謝大家參與本次盛會,在各位前輩先進面前現醜了。
一些三腳貓的把式,還教大家見笑!
不過,雖然是一些草莽功夫,卻也是敝人在下用過”心’‘的過程和呈現,
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幫助。如果沒有什麼助益,也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娛樂。
會後有老師提到了他在教學現場的’個案’,
當然,這些個案都是相當的棘手的,讓老師常常不知所措。

其實,我在跟大家談學生自動化策略,
有很多的概念,是在架構一個教學現場的整體功能。
不論是橫向的組織或者是縱向的程序,
這些都是希望建立一種非人治的班級管理策略。
讓班上大多數的人,在能正常運轉的班級內,正常的學習。
這些是基礎工程!

至於個案,因為特殊,就不能用普通方式。
但是,要用特殊方式,就會有普世價值的衝突或爭議。
而且,個案問題的發生,往往是諸多互動日積月累所造成的,包含成長過程、家庭背景、自身個性、人際互動現況等,
要尋求解決的策略,更不是從教師「人治」的功力,能治本解決。
需要有效的配套、程序、設計、心機才能展現效果。

所以,我認為先把普通的小朋友都整頓、控制起來,是當務之急,莫捨本逐末。全體都健康,才能集中火力救個案!
麻、辣、燙,夠味!就像七傷拳,不是每個人都能操作的,
同樣一句話,他說和妳講,效果就各不一樣。
希望各位老師不要在招式中受限而模擬招式,應該從策略要素中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方式。

————————————————————————-

我的臉有時很塞,
那是要製造師生間倫理的距離。

其實,我的心有很多的愛,這些早已經散到四肢百骸,
舉手投足間,只要你注意,就能感受那份滿到溢出來的關愛!

當我與孩子互動精彩,他早已忘了我的臉很塞!

師生間最遙遠的距離

師生間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學生畢業離開了你

而是 你站在學生面前學生的心卻神遊天際

師生間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你站在學生面前學生的心卻神遊天際

而是 明明早已魂不附體 卻瞪大著眼睛望著你

[@more@]

師生間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明明早已魂不附體 卻瞪大著眼睛望著你

而是 明亮企盼的眼眸裡 卻見到一臉的狐疑

師生間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明亮企盼的眼眸裡 卻見到一臉的狐疑

而是 用自己不再在意的心 對這份無助所築起的一道高牆…

收拾東掉西落的字句,安頓七上八下的心情

不知何時?淡~成了生命的滋味;隱~成了人生的狀態;冷~成了自己的體溫……

許多人問,哪裡找得到我?

想想,可能自己也找不到!

[@more@]

沒想到,昔日好友在網路前,鍵下了一個思念的名字。

就這樣,捎來一張卡片,也撩起了許多過去……

———————————————————–

所以,藏不了了。只好!站出來囉!

———————————————————–

在這裡,放些教育工作的自己,算是這個領域曾經活過!

教育隨想~~~

在教育工作上的想法、概念

或抽象、或具體、或亂七八糟……

看不慣抱不平~~~

難吞、難嚥,想吐就吐!

不公、不平,大鳴大放!

教育真善美~~~

真~依靠、信賴

善~奉獻、服務

美~感動、欣賞

點滴

每天都是點點滴滴

點點滴滴裡面都有自己

[@more@]

完整的

破碎的

都還是自己

找個大缸

盛裝過去

哇!滿滿的自己

倒影中看到過去

過去的我依然清晰

行動

教育當局用很多的經費,為老師辦了許多研習。只是研習終究還是研習,往往只是形式上的去讓身上的感覺器官感受一下而已。一場研習下來,有多少人聽到心坎裡?就算聽到心坎裡,又有多少人能夠學習到關鍵能力,去付諸於行動,運用到教學現場裡?

很多老師在教學現場裡,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明明都有告訴孩子,要怎樣!不能怎樣!為什麼孩子就是學不會?於是只能在事後氣呼呼地,在那邊說:『老師有沒有講!有沒有講!老師講的你有沒有在聽?……』看看學生,想想自己吧?

[@more@]

個人的體會,關鍵就在於『知』與『行』的差距,『行』與『動』的連結。不論是課程或者是研習,對參與者來說,都是去感受施教者對所講內容的詮釋。一流的的施教者,能運用適切的詮釋方式,將訊息傳達給受教對象。如果受教對象能完全吸收,那麼Input過程就算成功,於是『知』的程序算是完成。可是要『行』?關鍵就在受教者到底『行不行?』。『行』在這裡,我把它解釋為『能力』。

如果在『知』之後,該執行運用的能力,未曾具備或有所不足。那麼學習者就不知道該如何開始?或需要自己花時間摸索。就這樣,我們就會看見Output的衰減或停滯。當然,就無法成功的引『動』。

成長過程中,因為家境的關係,做過很多粗工鄙事,所以使自己累積了許多社會經驗。做過工地粗工、油漆工、工地監工、塑膠沖模工廠小工、速食店服務員及管理幹部、披薩外送員、傳銷業行政企畫、保險經紀人、公益團體義工;又因為轉服志願役的關係,完整地歷練排、連級幹部,最後歷練軍紀輔訓隊隊長退伍。這些過程,因為個人工作態度比較認真,使自己將工作做到相當的水準。所以,豐富的工作經驗是我重要的能力資源。

也因為成長過程中花了很多時間,修習社會學分。所以很多高階知識和技能,無法學習得到。因此,每每發現有興趣的研習活動,就會積極把握,就算是要自費,也必須去滿足對學習的渴望。就這樣,又讓自己更『行』了!

而這些加總的功力,便產生了即知即行的『行動力』!

『行動』是向目標前進的一種趨力!雖然,我不學無術,沒有傲人的學歷。但是還是無法說服自己為學歷而學習,我只為我想學、我願學、我能學的而努力!而所累積的能量,使我能釋放轉化成推動教育工作的動能!

突破

教育職場就跟大多數的職場一樣,有人與人之間的是是非非,有利益衝突的恩恩怨怨。不過,這個職場有異於其他職場的特色,就是『封閉』與『保守』。這種情形,造成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無法貫徹改革,突破教育沈疴。再加上教育職場這個社會所公認的鐵飯碗,讓一群不算少數的教師,以得過且過、因循苟且的心態過日子。這樣的醬缸文化,讓教育革新無法貫徹。惡性循環下,教育改革效能不彰,倒果為因的情形下,又讓這些教師有了駐足觀望的藉口。

雖然因為師資多元化,有一些擁有社會工作經驗的新師資,投入這個職場,使得這個職場開始有些變化。但是,隨著少子化的師資縮減和教育職缺的飽和,以及沒有建立教師退場機制,造成教育師資的無法活化。更不要說,奢求新的教育熱情挹注職場,刺激教學成長,突破現今教育困境。

[@more@]

『叛逆』是世俗給我貼上的標籤,因為我的想法有時會違逆世俗觀點。不過,我寧願解釋為『很有想法』。這種自以為是的性格,讓自己在青少年成長階段,做了很多的錯事,付出了許多的代價,同時也讓自己更加的成熟與理智。這樣的成長過程,雖然圓融了一些待人處世,但還是沒有綁住自己在無限空間自由飛翔的思緒。現在的我還是『很有想法』!

只要敢『想』就能跨越封閉,產生創意!而將想法付諸行動,就能突破保守,進行創造力改革。而這股力量的具體呈現,就在於不畏世俗眼光,所做的『突破』!

『突破』是一種像種子萌芽穿土的魄力!如果我屈就於世俗的羈絆,如果我對未知感到恐懼。我只能沈寂在土裡,無法去感受寬廣世界的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