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有三個孩子,廿五歲的老大一切正常,廿四歲的老二從小聰明卻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老三小威國小六年級,當他出現和哥哥一樣的症狀,媽媽心中一驚,趕緊帶小威看醫生,確定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more@]
更新日期:
2006/12/30 04:09記者: 李盛雯/台北報導
「我們家老二智商測驗一三七,老師說,這麼聰明的孩子怎麼可能是過動兒!」
陳家有三個孩子,廿五歲的老大一切正常,廿四歲的老二從小聰明卻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老三小威國小六年級,當他出現和哥哥一樣的症狀,媽媽心中一驚,趕緊帶小威看醫生,確定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小威的母親很感慨,她說如果以前就知道ADHD,也許老二就不用離家「小威今天能得到治療都是犧牲哥哥換來的」。
長相清秀的小威和哥哥一樣聰明,從小名列前矛,但ADHD讓他的符號轉換能力不佳,認字、寫字動作慢,容易拖延同學時間而被大家怪罪,人際關係受挫,小小心靈很受傷。
到了五年級,明明會的題目,考試就是寫不完;寫篇作文動輒五、六個小時,連老師也誤會他故意表現不好。後來雖然開始吃藥,卻遇到學校老師誤解,認為小威只是被寵壞了、找藉口。
小威的媽媽不氣餒,為了讓他在學校適應得更好,勤跑學校跟老師溝通,鼓勵讓小威當同學的小老師,學習交朋友。母子倆還討論發明出一種「彩色魚」的遊戲,只要小威表現好,就可以在魚鱗上著色,畫滿一條彩色魚,全家會幫他慶祝,爸媽還會頒獎,讓他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