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帶目的性來讀少年小說–吳在媖

「不要帶目的性來讀少年小說」
兒童文學作家
吳在媖

前幾天我寫了一篇文章談少年小說與孩子的品格,這幾天我反省了一下,發現我可能會誤導大家,所以今天要再說明一個觀念:「不要帶目的性來讀少年小說。」

什麼意思呢?

所有的閱讀都是自發性的,都要讀者自己願意讀、喜歡讀,才能「入心」。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大人安排了所謂的「品格書單」,孩子閱讀時卻沒有回應。

您真以為孩子這麼笨嗎?

孩子知道大人想透過少年小說來說教。

如果我拿一本擺明教忠教孝的小說,讀完後您就會忠孝兩全嗎?

沒這麼簡單,為什麼?

因為沒有得到感動。

好的少年小說不是說教小說,而是寫出許多「細節」讓讀者感同身受,進而瞭解世間各種人的難處。我們才能在面對類似的人生歷練時,發揮同理心,做出心安理得的事情,當一個喜歡的自己。

所以,選書是重要的,選描寫角色內心感受的好書。

而且,為孩子朗讀。

朗讀,才不會只有快速看到情節而沒有慢慢看到細節,朗讀,才能讓讀者細細體會書中角色微妙的心情,「感同身受」。

情節可以讓讀者眩目,但「感受」才可能給讀者看世界的溫暖眼睛。

品格,是教不出來的,只有「感受」才能拓展我們心的寬度。

朗讀,一個字一個字慢慢澆灌,文學的花園才有養分,才會花開。很多朋友都跟我說:「我孩子讀很多課外書了,可是怎麼作文都寫不好?」

孩子是看到情節,還是細節呢?

只有看到細節,孩子才有感受,才可能寫出不一樣的文字,動人心弦。

請為他朗讀,不管他是否已經國中、高中。讓孩子每一滴養分都完全吸收,而不是落入土中。

有朋友說,來不及了,我沒有從小親子共讀的習慣,孩子現在大了,不會聽的。

大家每天都會跟孩子說一點老生常談吧?是不是強迫孩子聽呢?如果你是孩子,難道不會願意拿共讀活動來換說教時光?

試試看吧,為孩子朗讀一段,你真心喜歡的片段,這是比說教時間更讓孩子靠近你的時光。

少年小說要進入孩子的生活,必須要在孩子從閱讀裡面得到「愉快」的感覺開始,他們才會主動閱讀。

所以,別壞了孩子閱讀少年小說的胃口,別把少年小說當說教工具,先跟孩子一起從少年小說中得到單純愉快的閱讀體驗吧!

真心分享你自己也愛看的少年小說,孩子會跟您更靠近。

所以,大人們,叫孩子閱讀之前,我們自己要先放下手機,拿起書籍。

106學年班親會

106學年五孝班親會

時間:106/9/6(三)pm 7:00~9:00

地點:南屏國小四樓視聽教室、五孝教室

歡迎各位家長踴躍出席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