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丘」,
那是因為他生下來時額頭很高,像個小山丘。
字「仲尼」,
是因為他是家中老二,「仲」,就是老二的意思。
他媽媽曾到附近的尼丘山向神靈禱告,
求賜一個兒子,
後來果然懷孕生孔子,
為表示對尼丘山神明的感謝,
因此將「尼」放在他的字裡。
名和字,都是他父親替他取的,
但是綽號「長人」卻是別人取的。
因為孔子的父親是魯國有名的大力士,
身材非常魁梧,
而孔子因此也長得很高,
才會有這樣的綽號。
孔子出生於西元前551年的魯國(今天的山東省),
如果他還活著,
應該有兩千五百多歲囉!
他從十五歲開始發憤讀書,
到他三十歲時,
已經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青年,
不但魯國人尊敬他,
連隔壁的齊國也知道他。
有一次,
齊國的國王齊景公到魯國訪問,
還特別去拜訪孔子,
向他請教治理國家的方法。
大概就在這個時候,
孔子開辦了一所學校,
開始大量招收平民學生。
在這之前,
所有的學校都是政府辦的,
通常只有貴族才能上學,
一般老百姓根本沒有受教育的機會。
孔子總共開了六門課,
簡稱「六藝」,
不僅教教學生讀書,
還教他們做人、鍛鍊身體,
培養生活技能和正當嗜好。
雖然孔子一生最大的抱負,
是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可是他的最大成就在教育方面。
他主張「有教無類」的態度和「誨人不倦」的精神很受後人景仰。
後人推崇他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因此將孔子誕辰(9/28)訂為「教師節」來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