蕺菜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草本





蕺菜

科別:三白草科

學名:

俗名:魚腥草 

分布:廣東、海南、日本、印度及中南半島各地、全省中、低海拔山邊路旁濕地,多間見於群生。

解說:「蕺菜」或許很多人不知道,但是魚腥草,聞過的人應難以忘記,雖然新鮮的蕺菜不好聞,但曬乾後可以煮清草茶,或燉雞,是民間使用非常廣泛的植物之一。 她白色狀似花瓣的部份其實是她的總苞片;中間黃綠色的才是一朵朵小花。[@more@]

形態:宿根性多年生草,每年春夏由地下莖伸出新芽,直立上長。全體無毛,具有臭味。高約20~50CM。葉互生,具柄,心型,銳尖頭,全緣,長約3~4CM,托葉線狀,長橢圓形、鈍頭,基腳著生於葉柄。穗狀花序,普通花梗較葉柄為長,總苞4片,形大,花瓣狀,白色,倒卵形。花淡黃紅色,兩性,無花被,雄蕊3,子房1,花柱3,蒴果,略球形。花期6~8月。

用途:藥用為利尿劑、治淋病、尿道炎、中耳炎、煎汁敷腫物及瘡傷並治皮膚病及痔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