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演講[785.28/b874]

碼:B005434

標:785.28/b874

作者:蘭迪.鮑許(Randy Pausch

出版社:方智

內容簡介:

 我們改變不了上天發給我們的牌,只能決定怎麼打這手牌。──蘭迪.鮑許

  蘭迪.鮑許是一位熱情、風趣且教學認真的大學教授,在46歲時被診斷出罹患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胰臟癌。隔年8月(2007年),醫生說他的癌症已經轉移,可能只剩下三到六個月生命。9月,蘭迪教授應學校之邀發表了一場演說,這場演說讓現場400個人笑聲不斷,也讓不少人流下淚來,後來網路大量流傳,在全球各地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這場充滿幽默、啟發性及智慧的演講廣獲迴響,之後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傑弗利採訪了蘭迪教授53次,寫成了這本精采豐富又讓人動容的──《最後的演講》。蘭迪教授所傳達的訊息之所以如此撼動人心,是因為他以誠懇、幽默的態度去分享他獨特的經驗。他談的不是死亡,而是人生中的重要議題,包括克服障礙、實現兒時夢想、幫助別人實現夢想、把握每一個時刻……

  本書不僅是獻給天下所有的學生、教師、父母以及擁有夢想的人,其實也是蘭迪教授打算在未來20年要教給三個年幼孩子的事情。

 

推薦原因:

◆很多人躊躇在人生的十字路上總是會問自己:「我幸運嗎?」《最後的演講》這本書道出人生什麼是無奈、什麼是遺憾、在你人生中最需要的是什麼。無奈原因是,作者蘭迪.鮑許是一位快樂的教授,除了認真在學校教學事務上,還擁有一個幸福又快樂的家庭,只是幸福與快樂竟在一天之內變成人生中的無奈,因為上帝狠狠對他開了一個玩笑──蘭迪得了胰臟癌。可是,蘭迪並沒有放棄生命中存在的正面價值態度,反而勇敢、開朗去面對死亡,讓自己生命不要有遺憾。義傑這幾年在社會支持下,走過地球無數荒野之地。自己在面對生命的挑戰與冒險之間,就是抱持著不對自己生命中的無奈在十年後變成遺憾的態度。很高興能為台灣讀者介紹這本新書《最後的演講》,希望讀者閱讀後都能去挑戰自己生命中的無奈,不讓它成為生命中的遺憾。──極地冒險家   林義傑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06898

 

燦爛千陽[869.157/ 4053]

條 碼:B003414

書 標:869.157/ 4053

作者:卡勒德.胡賽尼

出版社:木馬文化出版

內容簡介:

    如果注定要面對悲慘的命運,我們該將何去何從?

  15歲的私生女瑪黎安,與母親相依為命住在山區簡陋的小屋,最大的心願就是和父親一起看電影過生日,沒想到卻導致母親自殺,更讓自己被迫嫁給一位40歲的鰥夫鞋商。20年後,出身中產家庭、受過良好教養的15歲少女萊拉,在戰火中失去所有的親人,為求生存,不得不也選擇嫁給瑪黎安性情乖戾的丈夫。

  瑪黎安與萊拉儘管相差了19歲,對於愛和家庭的概念大不相同,但兩人的命運卻因為戰爭、喪親而交纏在一起。在共同歷經了丈夫的凌虐之後,她們不但情同姊妹,甚至更如同母女般相互依存,最後還扭轉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作者以感人至深的力道,描繪了阿富汗女性在砲火、飢餓、暴虐與恐懼之下,如何絕望地忍受煎熬苦難,與命運搏鬥,以及她們如何憑藉著對家庭的愛,勇敢地犧牲自我,而最終,也是愛,或者說,是對愛的記憶,支撐倖存者勇敢活下去。

  這是一個讓人難以忘懷、心碎的故事,關於一個殘酷的年代、一段不可能的友誼和永遠無法毀滅的愛。

  而儘管生命充滿苦痛與辛酸,但每一段悲痛的故事中都能讓人見到微弱的希望曙光。

推薦原因:

    繼暢銷書《追風箏的孩子》之後,阿富汗裔美國作家胡賽尼再度以阿富汗的動亂為背景,推出如史詩壯闊的作品。故事以兩位女性為主角,時間橫跨三十年,經歷抗俄聖戰、全國內亂、神權暴政。胡賽尼對於父權暴政的描繪既生動可信又觀察入微,女性的悲劇是只能仰賴父長、丈夫、兒子的鼻息度日。胡賽尼筆下不但勾勒出當今阿富汗的苦境,更刻畫出這些堅毅角色的生命歷程,還有她們心裡永不熄滅的希望。——出版人週刊

 

    胡賽尼筆下的瑪黎安和萊拉所承受的殘酷人生,幾乎讓人無法相信世上豈能存在如此悲慘的境遇,不過這卻是萬千個阿富汗婦女親身經歷的真實遭遇。書中有些轉折,或許有人認為過於浪漫天真,但這些轉折才是《燦爛千陽》動人之所在,道理和《追風箏的孩子》是一樣的。我們童年時許下的承諾會永遠神聖,真摯的愛會永不止息,公義真理終將得勝,女性情誼會帶來意料之外的巨大能量。這些事看似難以置信,卻令我們深深著迷。

——娛樂週刊

本書特色

  時空跨越三十年的揪心記錄,一部關於家庭、友誼、信念和自我救贖的動人故事。《燦爛千陽》再次以阿富汗戰亂為背景,用細膩感人的筆觸描繪了阿富汗舊制度與新時代下苦掙扎的婦女,她們所懷抱的希望、愛情、夢想與所有的失落。

資料來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2419

 

蘇西的世界[874.57/4442]

條 碼:B004667

書 標:874.57/4442

作者:艾莉絲.希栢徳

出版社:時報文化

內容簡介:

    故事從一個已經死亡的小女孩的自白引發讀者強烈好奇:「我姓沙蒙,唸起來就像英文的『鮭魚』,名叫蘇西。我在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六日被殺了,當時我才十四歲。兇手是我們鄰居,媽媽喜歡他花壇裡的花,爸爸有次還向他請教如何施肥。」小說裡蘇西.沙蒙第一次出場時,她已經上了天堂。她從這個奇怪的新地方俯瞰人間,以一個十四歲女孩清新活潑的口吻,告訴我們一個滿懷希望的故事。天堂看起來很像學校操場,操場上擺著不錯的鞦韆架;天堂裡有輔導老師幫助新來的人,還有朋友和她同住。只要肯動腦去想,她想要的東西都會出現在面前,不過她最想要的是回到人間和心愛的人共度,卻始終無法如願。

  《蘇西的世界》作者Alice Sebold採用大膽的敘事技巧,將一樁人間悲劇化作懸疑處處卻又風趣溫馨的故事,是一本充滿同情理解的療癒小說。

 

推薦原因:

  今(2002)年度最具爆發力的小說處女作……兼具大衛.林區 (David Lynch)的驚悚與茱蒂.布倫 (Judy Blume) 的童真美好,一次前所未有的閱讀震撼。

-《時代》雜誌

  從讀者的角度而言,《蘇西的世界》是我很久以來最奇妙、最難忘的閱讀經驗之一。本書痛苦中帶著詼諧,脆弱中帶著堅強,又帶著一絲刻骨銘心的悲傷。這是一部想像力的盛宴,也是心靈重建的獻禮。

普立茲獎得主Michael Chabon, The Amazing Adventures of Kavalier and Clay的作者

  本書以和人間一樣真實的天堂為場景,以濃濃深情與機智探索家庭之愛、羞澀而忐忑不安的青春期、以及在人生旅程留下深刻印記的愛情與失落。

─Amy BloomA Blind Man Can See How Much I Love You的作者

  讀完本書之後,你每次逛書店時,八成會忍不住摸摸本書的封面,只為了重溫閱讀時的悸動,《蘇西的世界》就是這麼一本特別的小說。

─Aimee BenderAn Invisible Sign of My Own的作者  

  作者帶領讀者大膽踏入難以想像的國度……,讓不同風格的敘事呈現前所未見的精采結合……既苦澀卻又完美……

─Los Angeles Times Book Review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35095

 

挪威的森林[861.57/4254]

條 碼:B002960.B002961

書 標:861.57/4254

作者:村上春樹

出版社:時報文化

內容簡介:

一部設定在六O年代日本學運時代的東京少年故事,主角與兩名女子的愛情物語,一個有著恬靜形象、另一個則像旺盛的生命動力,村上自己曾說《挪威的森林》是一部有著「激情、寂靜、悲哀」的愛情故事,一部百分之百的愛情小說。

  這本小說在八O年代席捲日本,銷售數字突破五百萬冊,算起來每七個日本人就有一個人讀過《挪威的森林》,可以說這本小說是全球現代年輕人的愛情經典讀本,改版後以上下冊推出,封面設計採用村上自己設計的綠紅版,再度引爆村上小說閱讀風潮。

   我在怎麼也睡不著的夜裏想起直子的各種姿勢。不可能不想起來。因為在我心中實在積存了太多關於直子的回憶,而這些回憶正一一想撬開任何一點點的縫隙往外鑽出來。我實在無法壓制阻止這些的奔騰而出。

  我想起她在那雨天的早晨,穿著黃色雨衣打掃鳥舍,搬運飼料袋的光景。想起那形狀倒塌了一半的生日蛋糕,和那夜把我的襯衫都哭濕的直子眼淚的感觸。對了,那一夜也下著雨。冬天裏她穿著駝毛大衣走在我身旁。她總是夾著髮夾,總是用手摸著那髮夾。並以澄澈透明的眼睛注視著我的眼睛。穿著藍色長袍彎曲雙膝把下顎搭在那膝蓋上。

  就這樣她的印象像漲潮的海浪般一波又一波地向我沖來,把我的身體沖往奇怪的地方去。在那些奇怪的地方,我和死者一起活著,在那裏直子是活著的,跟我交談,或者也曾經互相擁抱過。在那些地方,死並不是終結生的決定性要素。在那裏死只不過是構成生的許多要素之一。直子包含著死而依然在那裏繼續活著。而且她對我這樣說:「沒關係喲,渡君,那只不過是死噢,你不要介意。」

推薦原因:開南商工簡素雲老師

    本書改編於作者部分的生活經驗,敘述主人翁渡邊與兩位女主角直子與綠之間的感情故事,書中的角色個性鮮明,以渡邊的第一人稱描述愛情與人生觀不同的價值感受,讀者可以從故事中不同角色的視野去看這個世界,去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如同書名一樣,本書架設了一個幽靜、與世隔絕的空間,在村上細膩的文筆之下,書中的意境就像是挪威的森林般,充滿神秘感,卻又充斥著豐富的情感與溫暖,讓人瞬間融入故事的劇情裡,隨著主人翁或歡笑或流淚,更體驗生與死之間淡淡的哀傷與重生。
   
本書是村上春樹在八零年代的經典之作,已被翻譯多種語言,成為經典的文學創作。作者以獨特的筆法描寫許多意識流般的人生觀,也對於八零年代日本學運的思想有獨特的見解。這部小說對於學生生涯、愛情還有生死之間都有很細膩的描繪,不管從文學角度或者從故事劇情的角度去看,都是一部相當經典之作。本書書名源自於披頭四經典老歌挪威的森林,故事中也圍繞著許多當代經典的搖滾或爵士音樂,藉由本書不但可以用更獨特的方是體會生命不同的價值,更可以了解音樂對於生命的重要性與特殊的意義,是值得推薦的一本好書。                                  

資料來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59365 http://post.books.com.tw/schoolpaper/blog/6277.htm

 

三杯茶【785.28/0054】

條碼:B003402

書標:785.28/0054

作者:葛瑞格.摩頓森 ,大衛.奧利佛.瑞林

出版社:馬可孛羅文化出版

內容簡介:

三杯茶

敬上第一杯茶,你是一個陌生人

再奉第二杯茶,你是我們的朋友

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將用生命來保護你

一個早逝女孩的生命,讓另一群女孩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在過去的十二年,巴基斯坦、阿富汗及西藏山區,六十所學校陸續成立,摩頓森守護妹妹的信念,讓他願意用生命去化解世界上最大的仇恨,幫助一群女孩有勇氣改變世界。

當我們懷疑,一個人的力量是否真的能改變世界時,願意放棄日常生活享受的摩頓森做到了!

  書中主人翁摩頓森原來是個登山家,1993攀登世界第二高峰K2時發生意外,與隊友們失去連絡,只留下他一人,沒有水也沒有食物。十分幸運地,他在巴基斯坦山區的一個偏僻小村落被救起,而且在村民的細心照護下,他的身體得以康復。被村民的善良所感動的摩頓森發現,當地小孩只能坐在戶外髒汙的泥地上上課。村民窮到沒錢聘請老師。摩頓森於是承諾一定會回來為他們辦所學校…… 

  他放棄白天的工作,過著最低度的生活,到圖書館尋找名人錄、找出一個個參議員與明星的名字,在還不會使用電腦的時候,租用打字機開始寄出580封信;當他灰心不已的時候,是小學生激勵了他:

  「我真的發現,要解釋半天,讓大人聽懂為何要幫助巴基斯坦的學生是件很困難的事。」摩頓森說,「但是這些孩子馬上就懂了。當他們看到照片時,沒有辦法相信怎麼會有這樣的地方:孩子在寒冷的天氣坐在戶外,沒有老師教、卻努力上著課。他們馬上就決定要做點什麼。」

  六個月後,他終於收到回信,一張一萬二千美金的支票,足夠蓋第一間學校,他終於可以前往巴基斯坦蓋學校,……

    摩頓森會實現他的承諾嗎?

  一個人,一個承諾,一段辛苦漫長的旅程,許許多多人的愛心,一個美麗的承諾,終於實踐。故事的後來,的確是美好結局:在過去的十二年後,摩頓森總共在巴基斯坦、阿富汗及西藏山區,蓋了不止一所,而是六十所學校,特別是能讓女孩子上學的學校。

推薦原因:你意想不到的另一種生活  開南商工陳暐中老師

    有一個女孩因病痛而死,哥哥為紀念她而寫的一本書,意想不到的卻救了遠在另一個半球的人,因為作者的到來,幫助了一群想求學的小女孩,也因有他,讓那地方的人,有了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全因哥哥要幫妹妹完成理念,而自發性的登上K2這座世界上第二高的大山,不幸失敗,被當地居民以三杯茶救起,喝茶時所說的話,第一杯茶,你是一個陌生的人;第二杯,你是我們的朋友;第三杯,你是我的家人,我將用生命來保護你,也因被這三杯茶救起,為了感謝他們,而要為他們建造一座學校,而他也實現了他的承諾,讓他發現黑夜裡的星星,越黑越發亮,因為當今現代的小孩不知讀書的好,但渴望知識的鄉間小孩,是不顧一切也想求學的,但是環境所限而不可得,這諷刺當代學生有書不唸,身在優渥的生活裡,卻不珍惜。在高山上的物資一切顯的貴重,每一滴水,每一口茶,每一口糖,是何等的珍貴啊!告訴是讀者在地球的某個角落有人比你落後,比你困苦,但他們以他們的方式,和堅強的意志,等待著希望,等待有人能願意伸出援手幫助他們,所以當你迷惘時,該想想是否還有轉機,書中也告訴大家,承諾是何等的重要啊!一旦說出口了就要做到,絕不可中途放棄,書的作者要告訴大家只要不放棄,總會有出路的,總會有機會的,只要心中的意志不變,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這世界上是沒有不可能的事的,也因這份理念,作者成功在中亞地區蓋了六十多間的學校,因作者妹妹早逝,而帶來另一個地方女孩的重生,所以我希望大家務必要讀讀這本書,而知道這世界上每天都有不可能的事發生,只是你願不願意去做而已。PS(成功只屬於勇敢踏出第一步的人)

資料來源:

(1)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00704

(2) http://post.books.com.tw/schoolpaper/blog/3524.htm

目送 [855/0102]

條碼B003003                     

書標:855/0102

作者:龍應台                  

出版社:時報文化

內容簡介:

   《目送》的七十四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  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繼年度超級暢銷書《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之後,「華人最犀利的一支筆」龍應台再推出思考「家族人生情感」的最強新作《目送》。作者曾說自己當上母親後開始上「人生的課」,自謙成績不佳,而她口中這堂困難無比的課,正是我們所有人必上且百味雜陳的一堂課,正如她在〈目送〉這篇近期傳閱率最高的文字中寫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從牽著孩子幼小的手,情意滿滿的親情,到青春後期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的背影;從陪著年邁母親如帶著女兒一般,思及自己也曾是父母眼前一去不返的背影,龍應台這七十四篇文字處處是我們感同深受的親情滋味,篇篇有讓人沉吟難忘的人生情景。每個家庭如果要選一本跨三代共讀、生活分享的書,《目送》絕對是最細膩動人的一本。

推薦原因          

 一本動人的生死之書     大安高工老師:周家嵐_國文科老師

第一次讀龍應台,是高三那年的盛夏,已推甄考上大學的我春風得意,她的《野火集》點燃了我對人生與社會的熱情;第二次讀龍應台,是孩子剛滿週歲的清明,她的《目送》勾起我對已故父親的思念,對日漸老去母親的不捨,對稚齡孩子的疼惜,對人生虛無與蒼涼的惆悵。原來,時間可讓一團燎原的野火變為平凡巷弄中的一盞燭火,而這樣的轉變,要多少歲月的洗鍊與悔恨後的了悟才得以成就?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這是龍應台在本書第一篇散文〈目送〉裡的一段話,是她在面對成年兒子展翅高飛時,回憶起自己與父親相處過程所寫下的體悟。小時候,父母的關懷、慈愛常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他們的耳提面命、諄諄教誨更常招來白眼一頓。不知何時,我們長大了、成家了、年老了,走過了父母曾經走過的心路歷程,才明白自己的幼稚曾經帶給父母多大的無奈與傷痛,也在此時,我們才會懂得,再怎樣的不捨,人生終究只能一個人來,一個人走,有了這樣的體悟,面對生老病死苦時,才能做到放下與釋然。
  《目送》是一本感性與深度兼具的散文集,本書每篇文章都自成一方天地,連貫起來,又是相互照應的串串珠璣。閱讀本書,好似聆聽龍應台娓娓道來自己的人生故事,同時,也讓我們思索與家人之間的互動以及生命孤獨的本質。

資料來源:  

1.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08454#intro2.http://post.books.com.tw/schoolpaper/blog_prt/4720 

大江大海1949 [B005120;856.9/0102]

 大江大海1949



作者/譯者 :龍應台

出版社:天下雜誌

推薦原因

你還會有恨嗎?  武陵高中老師 趙鳳玲老師

        我送給學生、替朋友買的《大江大海1949》超過50本。

        如此熱切地分享這本書,或許是想彌補無法和父親共讀這本書的遺憾吧!

        我想讓父親知道,他那個時代的故事,終於有人關心、有人紀錄、有人了解。那些傷痛和過往啊,或許就可以放下了。

        和太多人一樣,我不曾給過父親機會好好訴說:1949之前,他在怎樣的槍林彈雨、生離死別後,僥倖又狼狽地顛沛到台灣。他那不可挽回的青春、錯過的夢想、來不及告別的家園……一直以殘缺的姿態,在生命底層翻騰,隱隱作痛。

        讀完《大江大海1949》,我終於明白,父親生命中一直欠缺的那個理解與道歉;我也終於明白,生命中的憾恨、怨恨、甚至仇恨,只是因為:我們未曾用謙卑的心去閱讀歷史、傾聽生命。

        雖然父親的眼力已無法負荷文字閱讀,但我仍可和他分享這本書──以更多的溫柔互動、以更多的耐心聆聽。

        如果你也讀這本書,相信你會和我一樣,在淚眼婆娑中,觸摸到歷史課本沒有的溫度;重新審視永遠不該被戰爭扭曲的人性;並且願意執守文化及文明的力量,將那些被時代錯置的靈魂及命運,重新安置。

        閱讀這本書,是一個溫柔的療傷,是一個溫暖的理解,更應該是一個承擔,一個嶄新的開始。

內容簡介       

        所有的顛沛流離,最後都由大江走向大海;所有的生離死別,都發生在某一個車站、碼頭。   上了船,就是一生。

  從1949年開始,帶著不同傷痛的一群人,在這個小島上共同生活了六十年。

  六十年來,我們從來沒有機會停下腳步,問問對方,你痛在什麼地方?

  是時候了,在歷史的這一頁即將永遠地翻過之前,我們還來得及為他們做些什麼?

  龍應台,華人最犀利的一枝筆,繼思考家族情感的暢銷書《親愛的安德烈》、《目送》之後,龍應台再度推出15萬字新書《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

  醞釀十年、走過三大洋五大洲,耗時三百八十天,行腳香港、長春、南京、瀋陽、馬祖、台東、屏東……從父母親的1949年出發,看民族的流亡遷徙,看上一代的生死離散,傾聽戰後的倖存者、鄉下的老人家>

  龍應台說,「我再怎麼寫,都不能給他們萬分之一的溫情與正義」。藉由文學的溫熱,龍應台希望引領讀者一同誠實地、認真地重新梳理六十年前的這段歷史,看見一整代人「隱忍不言的傷」,重新凝視關於人的尊嚴以及生命價值,用最謙卑的心,寫出跨民族、跨歷史、跨省籍的一本書。

資料來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44559

【介紹】又有新書上架囉!26本好書!歡迎借閱唷! 【運動改造大腦:IQ和EQ大進步的關鍵】

【運動改造大腦:IQEQ大進步的關鍵】

 Spark: The Revolutionary New Science of Exercise and the Brain

作者:約翰.瑞提醫師、艾瑞克.海格曼合著

原文作者:John J. Ratey, MD, with Eric Hagerman

譯者:謝維玲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090604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807459

裝訂:平裝

【內容簡介】

15年研究首發!革命性科學發現!運動是天然的健腦丸!

50位讀者親身實作、Amazon 4.5顆星好評推薦!

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業績好人緣也好?

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會玩又會念書?

因為他們的大腦結構不一樣!

想改造失控的大腦嗎?

快繫上你的慢跑鞋,就能工作順利、課業進步、幸福快樂全部來!

只有會「動」的生物,才需要大腦!

做事老是鬼打牆、壓力大到想殺人

憂鬱纏身、忘東忘西、無法專注,緊張焦慮殺很大

??注意,你的腦細胞開始變少、海馬回變瘦、突觸萎縮、血清素快要不夠用啦!

  聽聽「過動兒」約翰.瑞提醫師怎麼說!本書首度公開革命性的大腦研究,透過美國高中的體育改革計畫、真實的案例與作者的親身經歷,證實「有氧運動」不只能鍛鍊肌肉,還能直接鍛鍊大腦,改造心智與智商,讓你更聰明、更快樂、更幸福!

  運動能刺激腦幹,提供能量、熱情和動機,還能調節腦內神經傳導物質,改變我們既定的自我概念,穩定情緒,增進學習力。請別再坐著憂鬱、碎碎念、想個不停,身體只要動起來,就能騙過大腦,增長腦細胞、避開消極因應中心,重新開拓新迴路,排除諸如焦慮、憂鬱、過動、成癮、經前症候群等困擾,還能減緩老化、預防阿茲海默症!

  別懷疑,你絕對有能力改造自己的大腦!想改善智商與心智?先繫好你的慢跑鞋吧!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36495

26本新書~歡迎借閱!Laug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