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母校60週年校慶
教育除了知識的傳遞外,最重要的是啟發同學認識自己的特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性及對事物的好奇心,而這些人格特質的養成與國小教育階段所處的環境及師長教導是息息相關,這也是母校賜予我們同學的智慧,它影響了我一輩子!我心中充滿對他無限感激與懷念,在此僅祝母校校運昌隆、60歲生日快樂。
第十四屆(民國60年)畢業校友 游鎮村 敬賀
現任職於南開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教授 兼電資學院 院長
全新的繁體中文 WordPress 網站《宜蘭部落格教育平台 網站》
賀母校60週年校慶
教育除了知識的傳遞外,最重要的是啟發同學認識自己的特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性及對事物的好奇心,而這些人格特質的養成與國小教育階段所處的環境及師長教導是息息相關,這也是母校賜予我們同學的智慧,它影響了我一輩子!我心中充滿對他無限感激與懷念,在此僅祝母校校運昌隆、60歲生日快樂。
第十四屆(民國60年)畢業校友 游鎮村 敬賀
現任職於南開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教授 兼電資學院 院長
最清晰鮮明的記憶
小時候的記憶是最鮮明的,然而說到啟蒙教育,小學教育可以說是最最重要的,想當時一切都很缺乏,資訊又不大流通的時代,一個懵懵懂懂的鄉下小孩子,就知識的學習與訊息都完全要靠學校老師的教導,所以對於老師是非常信任的。比如說,在30年前,一個鄉下孩子要如何到市區去唸國中,高中,甚至上大學,這都是很新鮮的事,當時,經過吳水來老師的細心說明,了解了如何選擇補習班、選擇甚麼交通工具等問題。而當時城鄉間仍有相當的差距,要如何去克服它並超越它,是個很實際又現實的問題,這是個很重要的關鍵時刻,如果沒有老師的指導與幫助,那又會變成怎樣呢?
小學階段的學習就像海綿般,用盡氣力吸收各樣的精華,讓自己茁壯。我到現在都還記得老師的名字,一二年級的鄭韻琪老師、三年級的游岸川老師、四年級郭誥卿老師、五六年級林信德老師,毎一個階段的引導對於人格的養成,像涓涓的流水一般不間斷,也蓄積了往後面對社會的能量與基礎。小學六年的時光,是人生中最精彩的時光,自然課的解剖實驗,體育課的踢毽、跳繩、跳箱、跳高、丟鉛球,晨間打掃的拔草、掃水溝、掃廁所,社會科那大時代的歷史,還有健身操整齊劃一的動作,都烙印在新版的最底層,一輩子也忘不了。然而,下課時間,在校園內騎馬打仗、丟躲避球、玩彈珠、教室後面大樹下野炊、射橡皮筋、玩紙牌等,更是我們那個時代大家共同的記憶。感謝母校大湖國小,在幼童階段給予最紮實的人生基礎,讓人生的道路上得以勇往向前,今年母校60週年校慶,衷心祝福,校運昌隆!
大湖那些年 林錫章
大湖國小是我擔任教職的第一所學校。
民國62年我從台北師專畢業,分發員山鄉大湖國小任教。當年大湖是員山鄉內班級數(含分校)、學生數最多的學校;報到後校長(韓維舉)說因為今年沒有代課老師,所以新來的男老師要先到山頂上的雙連埤分校任教,抓到交替(有新進的男老師或代課老師)或外調他校的才能下山。分校雖然山明水秀,但是當年交通不便;從圳頭到雙連埤只有一條坎坷不平,狹窄又危險的產業道路,專供運木材和白瓷土的拼裝車卡車行走。因此我們和當地居民都是走路由圳頭經九芎林,爬40度陡坡的小徑到分校,一趟約一個多小時。
當年分校約有四十位學生人,編制為二班,採隔年招生複式教學(現在稱為混齡教學)。我抽籤當五年級級任,鄭秋榮抽到一三年級,陳仕宗抽到科任;農忙時節,教室裡都會增加幾個幼幼班的小朋友。當時學生中午放學都回家吃午餐,一點多再回來上課。確實如電影【看海的日子】所描繪的情節,下午會有學生把家裡的牛牽來,綁在操場邊的田裡吃草。
雙連埤那時還沒有電,村民晚上點煤油燈,我們點蠟燭。還好有瓦斯爐,我們的三餐也就簡單處理;幸好家長很熱情,我們有吃不完的地瓜和當地蔬菜。學校飲用山泉水,因為沒有水塔過濾,下雨就混濁;最難受的是教室裡、宿舍內經常有蛇出沒。山上濕氣很重,蓆子掀開,發現蟑螂、蜈蚣到處逃竄。生活、交通極不方便的偏遠分校卻沒加給(非屬山地鄉),教育工作的第一站竟是如此困頓,當年和同學們談起,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還好我們三人倒也任勞任怨,甘之如飴。
當年雙連埤的湖域很大,兩個相連的大草毯上有很多的鳥類棲息。月圓之夜,東犬西吠,湖面野鴨聒噪,竹林裡透出昏暗的農家燈火,真如桃花源的境界。記得某個星期天,我們向羅家借了三把開山刀,帶著幾包火柴,校工的老婆資助我們幾個饅頭和地瓜,三個人沿著野溪旁的小徑,到台北縣境的哈盆(現在的湖山植物園)去探險。到了中午時分,碰到一位在那裡(可能是盜林)種香菇的農夫,他看我們的長相和裝備絕對不是林務局的巡山員,很熱情的招待我們吃午餐,雖然簡單,卻都是道地的野味,至今仍回味無窮。飯後,他要我們儘速原路返回,以免下午山中起霧迷路,這趟探險之旅,讓我們深信山中有人間仙境。
民國88年初,我由寒溪國小調派回大湖國小擔任校長。那時雙連埤已經脫胎換骨,道路已經拓寬,鋪上柏油馬路;湖山植物園也開發完成,聲名遠播,遊客如織,雙連埤成為世外桃源。但因人口外移嚴重,雙連埤分校僅存的三名學生由政府雇計程車每日接送至本校上課(來回車資每日500元)。後來住在雙連埤的吳姓女生畢業了,住九芎林的一對兄弟不久也搬到山下去住,雇車接送的方案正式終止;分校校舍依縣府的規劃整修改建為生態教室,縣府的經費挹注,田立委的協助,生態教室增添了住宿、衛浴、冷氣與大型貯水塔等設備。民國90年,全縣五升六的學童還都到雙連埤進行兩天一夜的宿營與生態教學活動。然而【好山好水好無聊】,年輕人到此一遊,照個像,就走人;到福山植物園的團客也是到這裡吃頓飯就匆匆離開。加上當年雙連埤的地主、當地農家與環保團體為了劃為保護區而互相抗爭,讓雙連生態園區始終無法成功。現在生態教室委由荒野協會經營,相信必能有積極的創新與成效。
接掌大湖國小那些年,有優秀的教學與行政團隊,呂學禮、李圻獅、張漢肇會長領導的家長會、李淑珍隊長率領的愛心志工隊的鼎力配合與支持下,校務運作順暢。倒是當時有官商合資的財團在學校旁邊建大型瓦斯分裝場,地方與家長組成自救會長期抗爭。有一次趁著監察委員下鄉探訪民情,自救會請學校主任協助書寫抗議白布條,也要求學校停課一天讓家長帶學生一起去抗議(最後有十多位學生參加)。地方大老更把我「押」去員山鄉公所,要我代表他們向監委們表達反對瓦斯分裝場的心聲,我在(資方)媒體(宜蘭有線電視)的鏡頭下表明維護學校師生安全的立場。過幾天,教育局長找我,說我在員山鄉服務,為什麼招惹到其他(XX)鄉的議員,該議員還說要在(11月)定期大會提議凍結大湖國小的預算。教育局了解後,認為學區設立納骨塔、垃圾場、瓦斯分裝場等嫌惡設施,地方與家長帶學生去抗爭是常有的事,學校的處置並無失當。隨後在另一次的激烈抗爭中,家長會李圻獅會長被資方雇請的圍事小弟用木棒打到頭部流血,還上了當天電視午間的頭條新聞。瓦斯分裝場事件日後經地方不退讓,大老們與劉縣長溝通之後才逐漸平息下來。
大湖國小是典型的農村學校,雖然學區廣大,有四大村,但因人口外流嚴重,八十年代只剩十二班學生兩百餘學生。但是當年有直笛隊、與布馬陣等鄉土特色;曾經和台北市的大湖國小交流,全國各縣市約八所的【大湖國小】的校長們也曾經想組成姐妹學校;我們和家長會籌足了經費,也訂好了車,正打算成行,可惜因SARS風暴嚴重,政府停止大型活動而作罷。校長改遴選制後,我遴選回員山國小服務。現在雖然退休十年多了,但是當年曾在大湖國小服務的老同事,雖然很多早年外調在他校退休,我們每年都還會定期聚會,細說當年,互祝健康。尤其是男老師大都曾經輪流到雙連埤分校任教過,談起以前的酸甜苦辣,更足回味。
(林錫章,已退休,現任員山國小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懷念大湖國小的日子
我於民國八十年三月六日到大湖國小服務,猶記得就職當天,馬路旁邊排列著迎接我的師生,不但揮手致意,而且鞭炮沖天,煙霧瀰漫,非常熱鬧。交接典禮時,代用禮堂也坐滿各界來賓和學生家長,深感榮耀,也深為感激。
初到大湖國小,有些不習慣的是教職員工和學生比湖山國小多六倍,感到工作量比較多,壓力也比較大。好在一個月之後就可以適應,當時一個五年級的女學生問我:「校長,現在已經習慣了嗎?」使我感到無比溫馨。
由於校園花朵比較少,因此我就請兩位工友協助,積極種杜鵑花、插粉竹……,使校園增色不少。另外,校門口大馬路旁有一條長五十公尺,二公尺寬的大水溝,為了維護學生及路人安全,特別向當時的省議員盧逸峰先生爭取一百萬元加蓋,獲得家長的讚許。隨後完成敬業樓和勤學樓兩棟建築及操場綠化美化、午餐廚房及設備,並開辦營養午餐。所有工程從設計、招標到監工、完工,都由當時的總務主任陳吉村先生負責,也最為辛苦,特此向他表示感謝之意。
在大湖國小八年期間給我的感覺是老師們教學認真,感情融洽,大家全力為學生付出。尤其是四十周年校慶時,大家更是將校慶辦得熱熱鬧鬧、風風光光,贏得嘉賓和家長的肯定。為了提昇教師的教學技能,每周三下午的進修時間除了看電視影片之外,並當場發表心得,增加印象。外出研習地的教師,返校之後扼要報告重點,並分享給其他同仁。為了增進同仁間情感及抒解壓力,適時舉辦自強活動,曾到縣內優美景點旅遊。
學生方面,都能實踐「守秩序、愛整潔、勤讀書、重公德、常運動」的五大要求。在校外的語文競賽、合唱比賽、科學展覽、體育競技都有良好的成績,尤其是傳承技藝—布馬陣,更是名聞全縣,經常受邀到各地表演,得到好評。
家長方面由於對學校的向心力,因此願意支援學校,校慶活動時積極參與並贊助經費,愛心志工隊義務到校協助學生安全工作及各項活動。尤其是在蔡錦獅先生擔任家長會長期間,更募得將近六十萬元經費,配合縣政府撥給之一百五十萬元成立「大湖國小教育基金會」造福學生。還有陳重光會長率領家長委員義務鋪設往合作社之水泥通道,維護學生出入的安全。張漢東會長向當時擔任省議員的劉守成先生爭取經費充實設備及美化校園,提供學生良好的學習環境。李圻獅會長積極支持布馬陣,使該項傳承技藝獲得良好績效。以上四位家長會長對學校的貢獻,清源永遠感念,難以忘懷。
總之,在大湖國小八年期間,日子過得充實又快樂。因為已達兩任之久,並且適逢員山國小的李秀梅校長退休,只好依依不捨地離開大湖國小。清源 永遠懷念在大湖國小服務的點點滴滴,更感激前任校長奠定良好的基礎,以及全體同仁、家長的配合和支持,才能留下美好的回憶。
自從清源離開大湖之後,先後由林錫章、鄒肇財、曹議鐸、林清輝等校長接任,在他們卓越領導,全體同仁及家長配合之下,軟硬體皆有進步,各方面的表現也令人刮目相看,甚感敬佩。
欣逢六十周年校慶,清源虔誠祝賀大湖國小校慶活動圓滿順利,成果豐碩,也祝福全體老師教學愉快,學生成績優良,校運順利昌隆。
欣逢母校–大湖國小六十週年生日,漢洲承蒙林校長的盛情邀約並推舉漢洲擔任六十週年校慶籌備委員會主委,能與各級長官、各界嘉賓、師長及校友們,共同參與,歡渡大湖國小六十歲生日,感到萬分的榮幸,感謝各界鼎力協助使校慶各項籌備工作能順利完成,在此,漢洲致上最誠摯的敬意與謝意。
漢洲是大湖國小第十三屆畢業生,雖然歲月匆匆已過數十寒暑,回想當年在校就讀時光,校園生活景象依舊歷歷在目,在當時物資及資源匱乏的農村年代,生活壓力是求學最大阻礙,能有機會入學堂就讀,實屬不易,當時的學校環境設備十分簡陋,求學過程更加艱辛,那段與同窗好友們共同成長及學習的日子,是漢洲一生中最甘甜美好的回憶。
教育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工作,大湖國小在林校長及歷任校長、老師及家長共同努力;各級長官及各界貴賓的協助下,已蛻變成環境美觀、設備新穎的優質校園,學生都能在溫馨、明亮的教室裡學習及成長,讓身為校友的漢洲,感到無比的欣慰和感恩。
小學的基礎教育是培養人才的搖籃,相信在這麼好的學習環境,及老師孜孜不倦的指導下,同學們必能成為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的優秀好學生,每一位在這裡成長求學的孩子都能留下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也因為母校優良的校風、優質的環境,才能不斷的為大湖地區孕育出許多優秀及傑出的人才。
再次感謝各級長官、各界貴賓、地方賢達、校友及家長們的熱烈參與,在迎接六十週年校慶的同時,讓我們懷著惜福、感恩的心共同再為學校美好的將來努力,使校務更加進步順利。
最後,敬祝大家身心健康、母校校運昌隆、人才輩出!
員山鄉民代表會 副主席 李漢洲
大湖風華六十載 春風化雨育英才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國家的未來,因此在這座培育下一代的生命花園中,我們辛勤地開墾、播種、施肥、灌溉、除草、呵護,並期待綻放。
大湖地區的阿玉山麓,地靈人傑;大湖國小含英咀華,玉蘊珠藏;大湖校園綠意盎然,熱鬧繽紛;大湖學子質樸活潑,勤奮好學。
今年,105年,欣逢大湖國小走過一甲子歲月,六十載滄桑砥礪,六十載春華秋實,值此歷史時刻,永和謹以誠敬的心,與全校師生同賀。
重憶往昔,本校尚未設立前,學子必須長途跋涉至員山國校就學,並一度遷至大湖集會所及暫借廟宇上課;後經地方爭取,民國四十六年八月奉准獨立設校。一甲子過去,經歷風霜洗鍊,時代更迭,校方秉持「大地蘊才,湖光興賢」的願景,春風化雨,廣栽桃李,培育無數的社會菁英與國家棟樑。
在歷任校長及學校老師的齊心協力下,大湖國小的蛻變與成長有目共睹。在教學環境部分,成立本縣第一所非營利幼兒園、打造風雨操場、改善圖書館空間、建構多樣性校園生態空間等。在學習活動部分,舉凡運動、藝文競賽,以及其他領域都有優異表現;除了是自行車國手的搖籃,去年第七屆植大盃直排輪比賽,一舉囊括21個獎項;另外,學校社團「本地歌仔戲社」曾獲得全國歌仔戲大賽第1名。
面對時代變遷,大湖學子保留傳統,汲取新知,發揚校譽,體現自我。大湖精神在生命的長河中,展開永續的漣漪;扮演著引航的燈塔,代代相傳。
期許並祝褔大湖國小六十週年校慶活動圓滿順利,校運昌隆,未來的日子裡能再接再厲,承先啟後,絃歌不輟,締造輝煌燦爛的教育新頁。
員山鄉鄉長 江永和 謹誌
樹人育才一甲子 誨教無類遍桃李
將近2萬2千次的晨昏交替,大湖國小從1957年開始,便守護著在地的孩子們,從未停歇。在這裡,師長們孜孜不倦地將一個個黃毛小子作育成人,60年來未改初衷,很榮幸的能借此一角,大聲的祝福大湖國小「歡慶甲子!生日快樂!」
教育,是宜蘭人最看重的一環,所以多年來,無論縣府經費再怎麼拮据,教育預算的編列從不曾挪移遞減,堅持鄉土、多元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擁有健壯的雙翅,才能為了追夢而縱橫天涯。
大湖國小就有這樣的特質和堅持,位於阿玉山麓,水源豐沛,風景秀麗,地靈人傑的所在。創校以來,歷任校長用心經營,各科老師春風化雨、戮力耕耘下,終能孕育無數優秀學子。即便面臨少子化的衝擊,全體教職員仍兢兢業業以「大地蘊才,湖光興賢」為學校經營願景,努力耕耘此幸福學園。因此,學生各項表現非常優異,屢傳佳績,不論是在運動比賽及美術比賽、宜蘭本地歌仔傳承上,都有亮眼成績,更重要的是,孩子們能在這裡,快樂的成長。
大湖國小的蛻變與成長是有目共睹,除了校務的推展外,在縣府及中央的經費補助下,完成了宜蘭縣第一所非營利幼兒園興辦、新建風雨操場、圖書館空間改善計畫、「亮綠校顏」景觀工程、雙連埤生態教室防漏工程、樂活運動站設置等。同時,也募集社會資源,贊助弱勢清寒學生,並開辦弱勢學生免費課輔班、暑期免費幼小銜接班等,充份達到課後照顧百分百、幼兒照顧百分百政策。另外,本地歌仔社的傳承,大湖曾獲得宜蘭縣尬歌仔比賽全國歌仔戲比賽第一名。
這是一所有故事、有歷史的學校,更難得的是她呈現多元創新、蓬勃發展的活力與朝氣,每一項成績的背後,都有孩子們的努力、校長的用心、師長及教職員的費心,以及支持學校多元發展的社區人士、家長、校友、捐資興學企業等的善心。因為有您們的付出,大湖國小才能歷經歲月、更顯璀璨。
過去,大湖國小在教職員及社區的努力下,培育了無數優秀的校友,在社會各領域綻放光采,留下光輝的歷史足跡。展望未來,聰賢在此誠摰的祝福大湖國小能繼往開來、校務蒸蒸日上,敬祝「大湖甲子,再創新猷」!
宜蘭縣縣長 謹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