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學力檢測的迷思與評論

學生可依法拒絕接受基本學力檢測

台北市教師會針對「北市國小六年級基本學力測驗戕害學童正常學習」發出函文,宣導「學生可依法拒絕接受基本學力檢測」。只是市政府理不理會?家長、學生敢不敢這樣做?

教育部和教師會深怕各縣市自辦國小基本學力測驗將亂象叢生,影響正常教學,2008年教育部發函要求各縣市僅能以「抽測」評量國小學生能力,不得辦理學生能力評量「普測」。

2009年12月30日,教育部行文各縣市,修正「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國民中小學學生能力評量檢測注意事項」,其中第四條明訂施測時得採「普測」或抽測方式辦理,但若採普測,每學年、每年級不得超過3個科目,施測年及科目、時間則由各縣市自行決定。

吳清基當教育部長前還是北市府教育局長耶,對國小學力普測是認同的,吳部長會不會把教育部長做小了,拿北市府的教育政策套用在全國呢。北市府之前推出的北(市)北(縣)基(隆)基測和一綱一本政策,未來不知還會不會成為全國教育政策?

本縣從94年度文超順處長在職期間推動國小基本學力「普測」,至97年度施測範圍最廣,共舉行小一注音符號、小三國語、小四英語‧數學、小六國‧英‧數全縣普測,而98年度僅有小六基本能力普測。今年面對教育部放寬「普測」函文,新任教育處長會怎樣做?我們等著看。

延伸閱讀

宜蘭縣基本學歷檢測網
蔡同榮部落格 20100401新聞稿:全面普測大解禁 教育改革倒退噜


幫幫落後的小朋友 靠「學力普測」?

檢測孩子的學習效果需要實施普測嗎?為什麼各縣市都集中在國英數三科呢,與九年一貫精神是否背道而馳?

高中免試入學正在擴大辦理,各界對實施12年國教的共識也很高,照理說,孩子的學習壓力應該要減輕才對,教育部此時放寬各縣市辦理學生能力評量檢測可隨機取樣或普測,真是一大諷刺。

教育主管機關好像把能力檢測當作萬靈丹,好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學習效果,也讓教師據以實施補救教學。可笑的是,補救教學不是應該平常就要做的,怎會等到檢測完再做呢?各校課程計畫都有納入補救教學時數,不也報縣府備查了。

宜蘭縣很早就開始做國小學力普測,當時縣家長協會很認同呢,看看現在全家盟跳出來疾呼不可行,還真是令人覺得彆扭。減輕家長的焦慮及學生的壓力,難 道不是教育主管機關施政主軸之一?本以為實施九年一貫之後,孩子課業壓力會減輕,有更多探索自我能力的時間,進行多元活動,但是,孩子補習的情況未曾減 少,普測難道不會讓情況更加惡化?「考試領導教學」從來就不是一句口號,這是教學現場呈現的真實面貌,教育官員豈有不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老師在教學上 很難避開教育政策的摧折,未來的學童仍舊得在課業學習中匍伏前進。

[@more@] 

回應「幫幫落後的小朋友」

2010-4-4
自由時報
謝國清(作者為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

針對四月三日台東大學曾世杰教授在自由廣場「幫幫落後的小朋友」的投書,文中舉例「若能用一個三十分鐘不到的測驗,找到全縣哪些一年級小朋友沒有學會注音,以確定各校需要的補救教學經費,…」,似乎為「學力普測」找到合理論述,但本人有不同之見解。

事實上,孩子是否學會注音?應該是每位任課教師最清楚不過了;用「學力普測」反而恐怕會讓一部分不善於紙筆測驗的孩子被忽略掉;因此,針對學習落後的孩子進行補救教學,應該是學校必須隨時進行的工作,而非透過「學力普測」後,再進行的工作。

但如果「學力普測」是用來檢視學校的補救教學是否有效?並經過一而再、再而三的資源投入協助學校,而依然效果不彰時,則進行「學校能力」總檢討,甚 至更換校長及老師;本人認為如此設計才能真正幫助學習落後的孩子,教育部如果能設計這樣的制度並確實執行,則家長團體絕對舉雙手贊成。

 

幫幫落後的小朋友

2010-4-3
自由時報
曾世杰(作者為台東大學教授;永齡希望小學教學研發中心主任)

教育部同意各縣市自行辦理國小的學力普測,教師和家長團體強力反彈。

學力測驗經常被妖魔化,反對者認為它會加重孩子的考試負荷、會造成以考試領導教學、會使學生沒有創意等,這些說法在台灣是不是對的?仍有待實證研究的檢驗。但至少我們看到,美國不但不排斥,反而強調要做學力普測。

台灣的情況當然和美國不同,台灣許多中產家庭的孩子唸書考試的時間超過美國孩子太多,但是,反對學力測驗的人士也要想想各地方的差異─各縣市間兒童的學力程度是有天壤之別的。

以台東、花蓮的國語文學力為例,研究指出,兩縣國中三年級的弱讀學生,其平均識字量不到全國小三的平均值;而且學力低落的兒童,普遍分散在各個學 校,教育行政部門努力的重點,就是要把錢用在刀口上,讓需要幫忙的學生、老師及學校,得到較多的資源解決問題。這時,學力普測的重要性就不可忽視了。例 如,若能用一個三十分鐘不到的測驗,找到全縣哪些學校的哪些一年級小朋友沒有學會注音,以確定各校需要的補救教學經費,我看不出這樣做有什麼不好。

學力測驗有其診斷的功能,它可以非常有效率的找到需要支援的學生或老師,它也可以做為「補救介入」是否有效果的良好指標,教師及家長團體反過來要求教育部強制各縣市不准辦理普測,這是因噎廢食的。

 

國小學力普測 教部:不會公布成績

2010/04/01
教育廣播電台
徐詠絮

全國教師會、台北市教師會質疑,各縣市的國小學生能力評量檢測,從原本的「抽測」增加可以「普測」,擔心增加學生課業壓力。教育部表示,修正規定是 國小學力檢測可採「抽測」或「普測」,如果是「普測」,每學年檢測科目不得超過3科,且普測成績不得對外公佈,也不會作為分發學生、獎懲老師的依據,不會 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

教育部表示,因為有縣市反映,希望透過全縣市普測或抽測,瞭解國中小學生的學習情況,作為補救教學、或研擬精進課堂教學、及教育資源分配計畫的重要 參考,因此,去年在全國教育局處學管課長會議提案通過,允許縣市辦理學生能力評量檢測時可隨機取樣或普測。教育部國教司長楊昌裕表示,普測不是一天到晚都 在考試,也不是月考、段考,同時規定普測每年級不得超過3個科目,也要求專業人員施測前完整說明,不會公布個人、班級、或個別學校成績,也不會獎懲老師或 列為校務評鑑項目,完全是為掌握學生的學習歷程。

教育部強調,各縣市辦理普測需衡量有沒有專業人力,並擬定完善計畫,不會增加學生學習負擔,不過,為提升縣市辦理能力檢測的專業規準,教育部已委託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協助縣市辦理學力檢測。

 

教部政策大轉彎/國小學力普測 教師會籲拒測

自由時報
2010/04/01
胡清暉

教育部政策大轉彎,國小學力測驗可採全面普測!全國教師會、台北市教師會昨天發聲明批評,教育部去年發函要求各縣市不得針對國小學生辦理學生能力評 量普測,但在教育部長吳清基接任後,短短三個月就政策大轉彎,根本是「黑箱作業」,此舉勢必增加學生課業壓力,呼籲國小學生全面拒絕參加普測。

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張文昌表示,教育部早在九十五年便嚴正宣示,「各級政府、學校的行政資源,都不得參與或涉入國小基本學力測驗」,但北市卻針對小 六學生進行國語文、數學能力普測,教育部去年九月發函,要求直轄市不得採取普測方式辦理。 北市教師會批評,但吳清基就任教育部長後,竟捨學生不當課業壓力、教師專業組織意見於不顧,在沒有告知全教會、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的情況下,於去年十二月底 發函宣布開放普測。

全教會質疑,教育部此舉,是為了讓吳清基在北市教育局長任內的政策能就地合法。

教育部國教司長楊昌裕則回應,教育部去年曾跟各縣市學務管理科長召開會議,尋求共識後決定開放普測,與部長沒有直接關聯。開放原因是,未來將擴大高中職免試入學,外界憂心學生程度下降,如果只考一至三科,應不致造成國小學生太大壓力。

 

國小普測 教部悄解禁
160萬學童考試壓力增 家長團體籲抵制

2010年04月01日
蘋果日報
郭美瑜、許敏溶、楊惠琪

全國教師會昨踢爆,教育部原規定各縣市政府僅能以抽測評量國小學生能力,不得全面性普測,但此禁令去年底悄悄解禁,各縣市可自訂普測時間、年級、科目以檢視學習狀況。教師和家長團體痛批,這種做法將增加考試次數,加重全國一百六十萬名小學學童的壓力。

引發抨擊

國小學生能力評量檢測主要是用來評量學生的學習狀況,供校方調整教學內容及方式,並針對學習落後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該分數不會計入學生的學習成 績,其中台北縣、花蓮縣、台北市分別於二○○二、二○○四、二○○六年起陸續實施國小國語文、數學及英文領域普測,但引發加重學生考試壓力的質疑,因此教 育部於二○○八年規定,國小學生能力評量檢測只可抽測、不得普測,但此為行政規範、無罰則,故前述三縣市仍繼續實施普測。

每學年不得逾三科

全教會昨指出,近日發現教育部這項禁令去年底已悄悄鬆綁,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教育部行文各縣巿,同意辦理全面性的國小生學力普測,但每學年、每年級不得超過三科,至於年級、科目及何時考試由各縣巿自行決定。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砲轟:「家長團體努力推動免試入學,就是希望減輕孩子的課業壓力,教育部竟開放各縣市進行學力普測,讓壓力向下延伸到國小階段。」他呼籲各縣市抵制普測。

全國教師會教學研究部主任吳忠泰說:「學童學習壓力已很大,沒必要辦普測。」他批評,教育部長吳清基任北巿教育局長時違規推動普測,當上部長後更將普測就地合法,顯示教育政策完全是人治。

基隆建德國小五年級楊姓學生說:「小考已經很多了,不希望又多加全市的學力測驗。」桃縣南崁國小家長李美華說:「大規模學測將增加學生競爭壓力,希望教育部不要剝奪學童快樂學習的權利。」

台灣師範大學特教系名譽教授吳武典認為:「全面考試容易導致另一種競爭壓力,呼籲各縣市以校、以班為單位進行,不必全縣或全市普測。」

桃中高多縣市觀望

教育部國教司長楊昌裕解釋,開放普測主要是有縣市反映,實施免試入學的十二年國教後,學校仍須掌握學生學習情形,要求放寬國小普測限制。他並表示,普測制度未來也可擴及國中。

高市教育局長蔡清池說:「抽測就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實施普測將造成學生壓力,不宜實施。」桃園縣和台中巿也持保留態度。

楊昌裕表示,普測成績不得對外公布,也不能進行排名,但若各縣市決定實施,學校和學生皆不得拒絕。

 

延伸閱讀

2006-12-11 自由時報 檢測蔓延 學童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