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7月13日
地點:光復國小
課程:MOXA心靈導師兩年研習_暑假課程(104.7.8~15)
課程主題:阿德勒心理學運用於班級經營─班級討論[遺失物]
主講師:吉靜嫻老師 (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系教授,阿德勒心理學之應用講師)
講師:黃柏嘉老師(心理諮商師、阿德勒心理學講師)、鮑順聰老師(建國中學輔導老師、阿德勒心理學講師)。
………………………………………………………………………………………………..
在進行偶發事件班級討論時,要先討論安全的議題,例如:班規、教室佈置等,讓班上形成班級討論的氣氛。班級討論的目的是在解決問題,也就要教學生如何解決難題,而非處罰個案學生。
<狀況劇>
上完體育課,小明發現帶來學校的手機遺失了,來跟老師報告,請老師處理。
師:「我看到你有一個困難,也找了值日生幫忙,你也知道我也不在現場,我們可以邀請全班來給你幫忙,找這個手機。」
生:「老師我可以去看每個人的書包嗎?」
[@more@]
師:「我看到你提出來你的方法,小明,這個方法在使用之前能不能請你看看我們的班規寫了什麼?」(尊重)師:「你覺得我如果去搜查你的書包,有沒有讓你感覺到尊重?」(沒有)師:「那你覺得我沒有尊重你,你要給我幫忙嗎?」
生:「可以請他們把書包的東西倒出來,我們來找嗎?」
師:「我看到你想到一個辦法,這個辦法有沒有適合我們班?我們下一節課會抽一點時間來幫助你。」
(上課鐘響)
師:「謝謝各位準時進來,小明今天遇到了一點困難,他想請各位給他幫幫忙好嗎?請小明說說看」
生:「就有一支媽媽買給我的生日禮物,iphone6+,很貴。上體育課時我沒有帶出去玩,上完課回來就不見了,我有問值日生,值日生不知道是誰。媽媽說如果我弄丟的話,我就慘了。」
師:「小明把他遺失的手機描述得十分清楚,大小、顏色,大家能不能幫他找?另外我聽到的是,這是小明媽媽送他的生日禮物,如果不見的話媽媽會很生氣。各位同學,當有東西找不到的時候,我是非常擔心的,我沒有教會大家怎麼借東西。是不是有人拿了小明的手機而忘了跟他說?所以我想教會大家怎麼跟別人借東西。」
師:「今天我們要討論三個問題,跟別人借東西,要用一個好的方法來借東西。我們大家一起來學:如何跟別人借東西。我們也來幫小明做一點事情,不管手機有沒有找回來,要教會小明如何保管?下次不會再丟掉。第三,我們也一起來找這個手機。如果找不到,我們可以來想想辦法,要如何跟媽媽說,讓媽媽不會罵他。他是我們的同學,我們遇到問題,我們大家一起來幫他解決。」
師:「請同學在你周圍找找看,有沒有小明的手機?大家幫忙找一下可以嗎?」
學生A:「老師我知道,小明很臭屁,所以B把它藏起來了。」
老師:「所以我聽到你有一個答案,因為小明的手機很好玩,所以B覺得他很臭屁,而故意藏起來。」
學生A:「你去翻他的書包,就在他的書包裡。」
學生B:「老師,A亂說,是在他的書包裡。」
小明:「老師你打電話,就知道在誰的書包裡。」
老師:「我要說的是,我猜這個手機無論是在A或是在B,或其他同學書包,都是他拿去而忘了跟他說。所以我問大家,有沒有誰願意這個時候拿出來,還給小明呢?我猜的是,也許是不當心,跟他開玩笑或者是拿去了。有沒有?」
小明:「老師你叫他們把他們的書包倒出來。」
學生C:「倒出來你手機就摔壞了。」
小明:「沒關係,我有保護蓋。」
老師:「我聽到小明一直有個建議就是把學生A跟B的書包倒出來,證明他們是清白的。如果互相猜疑,這樣對他們的友誼是有傷害的。」
學生A:「如果要倒,大家全部都倒出來好了。」
學生C:「我沒有拿我為什麼要倒?」
學生A:「搞不好是妳啊!倒出來就知道了。」
學生D:「可是學校本來就規定不能帶手機了。」
小明:「可是又沒有響,我只是放學的時候打電話給媽媽而已。」
老師:「我聽到D很清楚學校的規定,而小明也很願意遵守學校的規定,上課時間沒有開機。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剛才小明真的非常著急,現在請同學檢查看看,如果你覺得現在拿出來ok,那你就現在拿出來。如果不行的話,你就下課拿給老師,我知道你是不當心拿走的。這樣可以嗎?」
老師:「好,那我現在要說的是,假如手機真的沒有找到,因為我們現在真的沒有找到,那我們可以幫幫小明什麼忙,大家一起想想看,讓小明回家不會被媽媽罵。你看他好害怕喔,我想大家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如果你的東西壞了,真的不見了,一定很擔心被媽媽罵。那各位同學,想想看有什麼方法,雖然媽媽還是會罵,小明還是會害怕,不過我們可以讓他覺得好過一點。」
學生E:「能不能請老師跟他媽媽講他手機不見了?」
老師詢問小明:「如果我跟媽媽講你手機不見了,媽媽會怎麼處理?」
小明:「你就說,你把我的手機借走了。這樣我就不會被罵了」
老師:「我要說的是,我教大家要怎麼說,我可以這樣跟媽媽說:小明的手機不見了,不知道誰跟他借了還沒還他?這樣可以嗎?」
小明:「可是我一定還是會被我媽媽罵的!」
老師:「所以老師借ok,別人借就不ok嗎?」「我剛剛說的是,有同學跟他借,還沒還他。」
學生C:「有可能他媽媽會問他說哪個同學借的?怎麼辦」
老師:「我會跟他說,小朋友的事情我不太清楚,我不知道哪個同學借的。這樣可以嗎?」
小明:「可是我媽媽會說不要借給同學。」
老師:「是,我會跟他說我們全班都在幫忙你找,可是還沒找到。」
小明:「這樣子我媽媽以後就不會讓我再帶手機來了。」
老師:「那老師要問,如果媽媽因為這個事情就不會讓你帶手機。那我要問你,媽媽讓你帶手機的目的是什麼?」
小明:「阿就是去安親班要打電話給媽媽。」
老師:「如果是這樣的話,我猜媽媽還是會讓你帶手機。因為媽媽需要了解你在哪裡。」
(師請小明回座)
老師:「各位同學,我們這一節課要學的是,我們怎麼跟別人借東西?我們要想想看,我們要怎麼說別人才願意把東西借給我們?F,你怎麼跟同學借東西?請你示範怎麼跟小明借手機」
同學F:「小明你的手機看起來好炫,可以借我看一下嗎?」(好,可是上面小小兵的保護套不要弄壞)
老師:「小明,等一下同學會練習跟你借東西,你可以決定要不要借他。」
同學G:「小明我都沒有看過這個手機,能不能借我一下,一下下就好。」(可是你上次把我自動筆弄斷,害我被媽媽罵)「我這次不會,我已經知道怎麼保護東西了。」(真的嗎?好吧)
同學H:「小明你手機好酷,快點快點借我看!」(等一下啦,老師在看,等下課再拿給你)
老師:「現在我們請三個不要借給他好嗎?」
同學A:「小明我這個借你,你手機借我。」(不要)「不要你試試看,下課我打你。」(不要)
老師:「我看到A可能覺得小明不想借他,所以他用一個東西跟他交換,這也是借東西的一個方法。同學
I試試看」
同學I:「我不想跟他借」
老師:「那如果你真的很想要手機你會怎麼做?」(我會請媽媽買)「所以我猜你覺得小明可能很難溝通,不想跟他借東西,所以你找到一個方法就是請媽媽買。」
同學J:「我昨天有幫你作弊,老師有說要互相幫忙,你手機可不可以借我?」(可是你都抄我球)「我下次不會了,還是你暗戀誰我可以幫你送情書。我也可以教你英文」(不要)…..用搶的
同學K:「小明,我昨天有看到你作弊,如果你借給我的話,我就不跟老師說。」(師:這叫恐嚇威脅)「2分鐘就好」(好)
同學L:「小明,我真的很想跟你借手機,等你有空的時候再借我,我會等待。」(可以)
同學M:「小明,我們常一起打球,你可不可以借我手機?」(可是你都不傳球給我,下次我要選別人)
同學N直接走過去說:「吼,那麼炫」然後直接拿走
同學O:「小明,我想拿遊戲點數跟你換。或是幫你破關,可以借我嗎?」
老師:「小明,在剛剛我們的討論過程中,你有沒有發現一件事情。會不會是之前有人跟你借手機你都不借他,所以後來也不跟你借就直接拿去?」
老師:「從剛剛的討論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同學是可以借到的。那也有些人是用恐嚇的方式,我覺得會不會讓同學不舒服?如果我真的很想跟小明借,也許可以試試看跟他說我真的很想跟你借,你能不能告訴我,我可以用什麼跟你交換,你願意借我?」(可是我正在用)「那我願意等一下。我可以拿這個望遠鏡跟你交換嗎?」
老師:「我們這一節課學到了,如何跟別人借東西。可是剛剛有同學說不想借,因為他太跩了,可能他什麼條件都開出來了,小明還是不借他,那這個時候也許可以想:我要怎麼樣可以買到這個手機?也許跟爸爸媽媽商量,或是自己存零用錢。」「如果你只有2千元,可是手機要5千,那就可以找爸爸媽媽商量,或是你們有什麼方法?」(學生:「可以買便宜的,降低慾望。」「可以跟媽媽說,提早拿到當生日禮物」)
老師:「像現在有很多二手書,也許可以買二手的手機,比較便宜。或是爸爸媽媽有沒有不要的手機可以給我用?」「所以同學有你想要的東西,可以試試看用借的,同學提供了好多方法。不借你的話可以想辦法去買,或是降低自己的慾望。」
老師:「第二個,如果小明你帶來了一個這麼貴重的手機,大家來幫小明想想看可以怎麼保管不會丟掉?」
同學I:「可以放在老師那邊」(對,I想到一個方法,可以暫時放老師這邊,老師的抽屜是可以鎖上的)
同學P:「有些東西真的很貴重,又不想借同學的話,可以放在家裡就好。」(放家裡是比較安全的)
<狀況二:手機找到了>
同學A說:「小明手機掉了嗎?手機放在我那邊。」(老師:「小明恭喜你的手機找到了」)
(同學起鬨說A是小偷)
同學A:「我自己承認的怎麼會是小偷?」
老師:「我要說的是,小明我們要謝謝A,他幫你找到手機。」
同學A:「不是我,是B拿的,他寄放在我這邊。」
老師:「我們要恭喜小明,因為他的手機找到了,他回去不會被媽媽罵了。A幫你找到手機,你要不要謝謝他?」 (小明不情願)
老師問小明:「告訴我你手機拿回來的感覺?我猜你不擔心了,媽媽不會罵了。這部分不要忘記。如果就這個部分,A讓你回家不會挨罵,你要不要跟他道謝?我猜A現在拿出來可能是他覺得最好的時機,雖然你覺得晚了一點,但說說看你現在的心情?」(小明:「我以後不會借給同學了」A:「我以後不會還你東西了」)
老師:「我剛才有聽到你回答你不會借同學了,可是老師不是問你要不要借同學。老師要你看著手機想想看,你剛剛好著急喔,現在你找到手機了,你心情怎麼樣?」
小明:「這樣我就不會被媽媽罵,因為媽媽不知道。」
老師:「我看到你好在乎媽媽,你現在心情還好嗎?A幫你找到了手機,我猜也許是B想跟你開玩笑,或是A拿了忘了跟你說。我要問你希望別人幫你找到還是不希望?」(能找到最好)「我也是這樣想,現在A幫你找到了,你要不要跟他說謝謝?」(謝謝)
同學A:「可是我現在很擔心的是你們都覺得我是小偷,我又不是小偷,我跟B是覺得好玩的」
老師:「我們這一節課先把這件事解決,你跟B的事情我們再找時間討論。我在這裡要說的是,A,老師從頭到尾都只是跟小明說有人拿了沒有還,老師從頭到尾我都沒有用你說的那兩個字。你在老師心目中不是這樣的,我們班上沒有一個人是小偷,我們班沒有這樣的一個事情,我們班上只有互相幫忙的同學。如果我沒有把各位教會怎麼跟別人借東西,那是我要教的事情。我看到的是,無論是A或是B,我看到他們都沒有把這個東西佔為己有,他們只是玩一玩,他們只是跟他開個玩笑,我要說的是,我沒有把你們教會如何處理你跟他之間的問題。班上任何一個同學有問題我們都要幫忙他,A就是我們班上的成員。如果他拿了手機沒有告訴小明,他現在拿出來我們還是要謝謝他。沒有人強迫他,他還願意拿出來,而且是當大家的面拿出來,我們要謝謝他有這個勇氣。我剛原本還擔心如果沒有人拿出來的話,會不會有同學放在我的桌上,我看到A非常勇敢的拿出來,承認他做了這件事情。我們要非常謝謝他,我們班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小偷。我們都是一群願意陪伴大家給大家幫忙的孩子,可以嗎?」
老師:「經過這個事情之後,小明你有沒有想到其他保管這個手機的方法?」
小明:「就上課的時候不要拿出來,放在身上。」
老師:「那除了剛剛同學講的給老師保管、不要拿來學校、或是隨身攜帶,我也建議小明手機可以寫上自己的名字,因為有些東西非常相似。還有沒有同學有其他方法?」
同學Q:「我覺得如果小明要去安親班要跟媽媽打電話,可以到安親班再跟老師借電話。在學校的話應該可以找老師幫忙。」
老師:「我剛聽到Q說你的手機非常好,丟了很可惜,他給你一個建議,是不是可以跟老師借手機。」
小明:「可是如果我提早放學我怕安親班老師找不到」
老師:「我看到你是一個非常體貼的孩子,不想給老師找麻煩。但是Q怕這麼珍貴的東西又弄丟很不好,所以他給你一個這樣的建議。」
同學R:「老師他可以帶電話卡。」(所以公共電話也是可以使用)
老師:「如果大家都沒有問題,那老師要在這邊做一個結論。我們剛剛討論了,如果你東西丟了,你怎麼樣求助,怎麼樣請大家來幫忙。全班同學來給你幫忙,其實是比你一個人找好多了。第二,如果你要跟別人借東西的時候你要怎麼借?第三,如果要保管要怎麼保管?第四,如果你不借別人的時候,你要怎麼說才不會引起後面同學覺得你怎麼樣?小明:你知道同學借不到你的東西,他們心情怎麼樣?知道嗎?」(不知道)
老師:「那你從剛剛A的反應裡面你猜他覺得怎麼樣?」(我覺得他好像不喜歡我)「是,他覺得你有點驕傲,不太喜歡你。」
老師:「最後,請A告訴小明,你喜歡他什麼?你不喜歡他什麼?」
A:「我喜歡跟他打球,可是我不喜歡他說他手機怎麼樣怎麼樣?」
老師:「好,我們最後一個機會給B。請你說說話」
B:「我不喜歡A一直說我」(來,告訴他說)B:「A,我不喜歡你一直說我。」
A:「我也不喜歡他。」(來,B你告訴A你喜歡他什麼?)B:「我不喜歡他,我本來有喜歡他。」(來,說說看你本來喜歡他什麼?)B:「我本來喜歡他一直邀我去打籃球,我不喜歡他一直說我,我沒有。」
老師:「你們剛有跟對方說你喜歡對方什麼,不喜歡什麼,以後你們相處就要把對方的話放在心上,這是你們兩個之間的事情。那我們今天的討論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
◎當我們設一個邏輯後果,那個是我們所擔心的。當有同學東西丟的時候,老師可以心裡擔心的是我們班上有小偷,可是我們要說:「我很擔心同學不會跟同學借東西」要用正面的詞來形容負面的詞。當用比較正面的字的時候,比較能夠開孩子的心門。」
◎我擔心我沒有教會小明沒有如何保管貴重物品。我沒有教會小明如何拒絕別人借手機。那這樣的話老師的任務就是要教,不是罵。罵沒有辦法把偷竊的問題解決掉,所以你要教小明如何保管東西,也要教大家如何借。
◎在孩子錯誤的行為中看到他正確的行為。(看到他勇於在大家面前拿出來)
◎所以也讓小明了解到,如果你借別人東西表現出來的態度讓別人不舒服的時候,別人可能會用不好的方式來跟你借。
◎在遇到班上有問題的時候,每一次老師都要靜下來想,不是罵孩子。開罵如同推骨牌,辛苦建立的關係,一推就倒,會失去。
◎老師不要歸咎於家庭的問題,老師是孩子遲來的父母。
◎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問題」,而不是針對某一個孩子指責。
黃柏嘉老師:
阿德勒不是想找到一個人,讓我佩服的方法。而是在團體解決、社會興趣。班級討論就是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想辦法,讓解決的方式更多。
大家會發現剛剛吉老師在進行班級討論時,「溝通的字眼」跟「平常的字眼」不同。你必須訓練你的個案熟悉你的說話字眼,讓他們能內化到心裡。例如:「不處罰,我們想辦法。」「不處罰,我們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