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星期三是我和這些外籍配偶見面的日子,卻在中秋節這週上起課來卻分外沉痛…..
通常到了二年級,外籍配偶的補校生出席率都已經很穩定了。該走的在一年級就會流失了, 原因很多,大概都是家人反對或要生小孩、顧小孩沒空等……
就在10月4日這天,得知班上2位上課很認真的外籍生﹝以下簡稱A和B﹞沒來上課的原因竟然是“家暴”和“離家出走”!?
[@more@]
當天上課前接到A學生的電話,說因為感冒要請假一天。由於A女平時上課認真,很少遲到早退,所以我也不疑有他。
上課時發現B學生也沒來,電話也沒人接,就問了他們的好友C。結果她卻說B可能不會來上課了。
啥米?不會來?看C的表情怪異,欲言又止的樣子,心想也許是B的婚姻狀況出了問題,於是就打電話去B女家關心。結果B女的老公說:他已離家數日,沒有聯絡…….
回到教室又問了C,他才說B長久以來和老公感情不好,常吵架。一個禮拜前被老公趕出去,只帶了幾件衣服。她老公說任何東西都是他的,不准帶走。我問C,那她怎麼生活?﹝…….﹞孩子呢?﹝目前給姑姑帶回去養,B說反正孩子長大自己就會去找媽媽,多想沒用。﹞吼~~~怎麼不是跟爸爸?
接著C又說A並不是感冒,而是前幾天他要教孩子,輕輕打了孩子。結果她老公看見了,就一直踹她。已經是第二次了。﹝不准她打小孩,啊你就可以打老婆喔?﹞
生氣!生氣!悶…….
為什麼這些外籍新娘長久以來都被當作「傳宗接代的工具」或是「廉價的外籍勞工」?臺灣人以經濟優勢娶回這些外籍配偶,如果沒有在生活中建立起感情基礎,婚姻是很容易變質的。
令婚姻生變的因素太多:
其一:他們認為配偶是“買”來的,可以勞役支使。﹝有錢是大爺啦!﹞
其二:娶外籍配偶其他家人的觀念,總是認為要“乖”就好。這裡他們所謂的“乖”跟愚蠢差不多。最好不要讓他們接觸太多新訊息,不要穿的跟台灣人一樣漂亮,不要有自我意識,不要有朋友,只要乖乖的在家幫忙就好了。﹝所以很多新生都是因為結交新朋友,而被家人認為是結交壞朋友,而反對他們來上學﹞
其三:認為外籍配偶總是“挖”家裡的錢回娘家。一下子要蓋新房子要錢,一下子要匯錢回去“補貼”。﹝這應該是她們自己賺的吧?﹞
其四:通常這些會去娶外籍配偶的台灣郎大都是因為在台灣娶不到老婆的弱勢族群,也許是殘障,也許是好賭好酒,也許是其貌不揚,也許是懶惰不工作………..這樣的人如果自己不努力,不懂得珍惜,任誰和他結婚都會有狀況的。
不能否認,也許有些人真是喜歡異國婚姻,或是因緣際會在國外認識而真心交往結婚的。但大部分台灣人對於這樣不是對等身價的婚姻配偶並不公平。少了尊重,多了懷疑。
現在我根本聯絡不到被趕出來的B學生,不知道她哪?需要什麼幫助?我該跟校長去她家做“家庭訪問”嗎?這樣會不會干涉了人家的“家務事”?
希望她趕快回來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