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XA心靈導師培訓課程_阿德勒心理學運用於班級經營(6) 低年級–愛管閒事

時間:7月14日

地點:光復國小

課程:MOXA心靈導師兩年研習_暑假課程(104.7.8~15)

課程主題:阿德勒心理學運用於班級經營─班級討論[愛管閒事]

主講師:吉靜嫻老師 (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系教授,阿德勒心理學之應用講師)
講師:黃柏嘉老師(心理諮商師、阿德勒心理學講師)、鮑順聰老師(建國中學輔導老師、阿德勒心理學講師)。
………………………………………………………………………………………………..

由於前一天下午有幾位學員缺課,吉老師要我們玩「問候的裝模作樣」,來跟這些夥伴互動。兩人一組,選擇去跟昨天缺課的其中一位同學打招呼。先私下談妥誰是真誠問候,誰是裝模作樣,然後由缺課同學猜誰是真的,誰是假的。

這個遊戲的結論是:無論多不願意,一個問候,假的也會變真的。學會如何跟別人維持友好關係。
(我覺得這個遊戲雖讓我有點抓不著頭緒,但是結論還滿有意思的。)

班級討論—午休

學校內的午休狀況通常是依老師想法與學生年紀而定,低年級老師通常會讓學生午休,因孩子年紀小,專注時間短,也容易因為累而有情緒。中高年級之後,可能有的班級睡有的班級做靜態活動。

吉老師在這個部分採取較彈性的做法,也分四個狀況處理。

[@more@]

1.有的孩子願意睡,時間到了就會醒來。(不會有問題)

2.有的孩子睡著了,但時間到了卻起不來。(可以請同學叫他)

3.有的孩子不睡午覺,下午有精神。(可以安靜的做自己的事)

4.有的孩子不睡午覺,下午沒精神。(設邏輯後果,下次要趴在桌上休息,但下下次還有機會不睡。)

班級討論低年級—愛管閒事

《狀況劇一》

低年級常會有某些同學喜歡管同學的行為,而且次數頻繁。

學生A:「老師,B的課本都沒有收起來。已經上課了都還沒有收。」

老師:「A,我看到你有些話想跟B說,你直接跟他說好不好?」

學生A:「可是上課不是不能說話嗎?」

老師:「你如果知道上課不能說話,那你就可以下課找時間跟他說。」

學生A:「老師,C東西亂丟」

老師:「A,我看到你是一個非常熱心助人的人。他很想幫忙B,也很想幫忙C。那我們今天就來討論我們怎麼樣幫忙別人?我們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願意幫忙別人的人他要怎麼做?另外一個是,他要幫忙你,而你已經知道了,那應該怎麼做?」

學生A:「我看到D早上在早餐店抄作業。」

老師:「我聽到A你觀察力很好,你說你看到D在早餐店抄寫作業。你看到他寫作業想要跟老師說,你想跟老師說的目的是什麼?」

學生A:「他都沒有自己寫自己的回家功課。」

老師:「我看到你告訴我的是你很希望D能自己寫作業,能夠學好是嗎?我要說的是,我覺得這個話你直接告訴D比較好,來現在跟D直接說說看。」

學生A:「老師校長從旁邊走過去了」

老師:「ok,校長會巡堂。A,我要說的是,校長的事情讓他自己去做。好嗎?現在請你跟D說你早上看到的事,我看到你希望D能自己練習作業,他能夠會。那老師給你一個任務是,你要怎麼跟他說,讓他能夠接受?」

學生A跟D說:「你作業要自己寫,不能抄別人的。」(學生D:「我本來都自己寫啊!」

老師:「D,我看到你想要告訴他說,你的作業是自己寫的。你要怎麼樣告訴A你收到A對你的關心,你跟她講你的感受可以嗎?」「可以用我喜歡,跟我不喜歡」

學生D跟A說:「我不喜歡你說我作業用抄的。」

老師:「告訴他你喜歡他什麼?我喜歡你提醒我要自己寫作業,是嗎?」

學生D跟A說:「我喜歡你告訴我作業要自己寫」(學生A:「你下次告訴我,我就不會告訴老師」

老師:「我們知道有些同學是非常熱心要幫助別人的,我們要幫他找到一些方法是可以幫助別人的。」「還有沒有什麼事是要討論的?」

學生D:「我們上次玩球的時候,A都把球拿走不還我們。我們去追他,他就一直跑。」

學生A:「他們都亂講,我看他們要吵架了,所以把他們的球拿走。」

老師:「A,沒關係,我們讓D先說。D,我聽到的是你跟B、C一起在玩球的時候,老師猜,你們沒有邀A是嗎?」(沒有)「謝謝,那老師就猜對了」

老師:「你們三個幫老師做點事,你們猜你們在玩的時候,A想不想跟你們玩?」

C:「他沒有說他要玩啊」

老師:「好,所以下次有機會的話,告訴A:如果你想跟我們玩的話,跟我們說好嗎?來,C,你現在跟A說說看。」(C對A說:你下次要跟我們玩你要說,不然我們不知道要邀請你。)

老師:「A,你說說看。如果你想玩的話」(A對C說:我想玩,下次你們要玩要邀請我。)(B說不要)

學生A:「B不要跟我玩,B說他不要跟我玩。」

老師:「我看到A真的很想要跟你們玩。你們可不可用我喜歡我不喜歡來告訴A:我喜歡什麼,如果你跟我們玩的時候我不喜歡什麼?

學生D:「我不喜歡你拿了球就跑,你跑好快我們都追不上。」

老師:「我覺得D已經表達得很好,那老師可不可以幫你加一點點?我不喜歡我們在玩球的時候你拿了我們的球跑好快,這樣我們追不到你,就沒有球可以玩了。是嗎?你要不要跟他說一下?」(學生D對A說:我不喜歡你在我們玩球的時候把球拿走跑好快,這樣我們就不能玩球了。)「這樣我們也不能跟你們玩球了」(學生D:「我們也不能跟你們玩球了」)「如果你遵守我們的一些規範我們就願意跟你玩」(學生D重複)「不要拿了球到處亂跑可以嗎」(學生D重複)

學生B:「可是他很兇」

老師:「我聽到B好像有些話想跟A說,B你說說看好嗎?用我不喜歡,我不喜歡你拿球打我們或是我不喜歡你說話很大聲,這是我猜。如果你不欺負我們,我們就喜歡跟你玩球。試著說說看」(B搖頭)

老師:「你不敢說。那老師這樣說你同意嗎?如果我是B的話,我會說:A,如果你說話小聲一點,我們就會喜歡跟你玩。如果你說話太大聲,或者是太兇了,我們就不想跟你玩。B,老師這樣說ok嗎?還有沒有什麼話要說?」

學生C:「他有一次把球丟出去,都不撿。我有跟他說,沒有用。」

老師:「你下次再試試看,你以前都跟他說我不要跟你玩。你下次跟他說,他做了什麼事情,你們不要跟他玩。」

學生C:「老師他捏我!」(學生A:我沒有)

老師:「A,老師看到你剛才拍他一下,你想說什麼?我想說的是,老師相信你沒有。那下次如果你拿到了球,你可以做什麼事?」

A:「我會跑,讓他們追不到我啊!」

老師:「喔~你們的問題我好像有點找到了,你們到底在玩什麼樣的遊戲?」

學生C:「我們要射門啊,我們的球放好好的,結果A就來把球搶走。」

老師:「喔~所以你們要把球射進球門。」「那A你在玩的是什麼球?」(橄欖球啊)

老師:「所以你拿了球就趕快跑了。所以我要說的是,如果你們要一起玩球要搞清楚,這次我們在玩的是足球還是橄欖球。A,如果他們邀請你去玩足球,你知道足球怎麼玩嗎?」(踢到球門那邊)「很好,所以他們邀請你玩足球,那你覺得那顆球放那邊應該要做什麼事?」(A:就把他踢進去啊)「很好,那你們三位,如果有一天有機會跟A玩橄欖球,球放在球門前面,你們知道要做什麼嗎?」(A:就拿起來跑啊,讓人家追不到。)(C:可是我們沒有要玩那個啊)

老師:「所以他們再一次告訴你的是,他們現在玩的是足球。那是他們三個正在玩的球,那A,你有個選擇,你可以選擇跟他們玩,就要玩足球。」(A:可是那很無聊)「那你跟他們玩足球玩得很無聊的時候,你可以做什麼?」「那這個時候我就建議你可以再借一個球」(自己玩不好玩)「如果不好玩的話,你就要教會他們玩橄欖球。」

老師:「你是一個精力充沛的孩子,也學得很快。我看到你還有話想說,來,問D說你要怎麼做他才想跟你玩橄欖球?」

A:「D,我要怎麼樣才能跟你玩橄欖球?」(D:我又不會玩)「我可以教你啊!」(D:可是你只跟我玩嗎?)「我先把你教會了,就可以再教其他人啊!」(D:…….)「老師他們又不要跟我玩」

D:「你可以跟我們玩踢球,在球門那邊當捕手。」

老師:「好,那下次A你跟她們玩的時候,他們三個就踢球,你就在球門前面擋球,好嗎?」

老師:「我要說的是,A很願意照顧大家,如果大家有什麼事情可以直接跟他說,好嗎?」

………………………………………………………………………………………………..

所以當班上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在這個地方停下來處理這個問題。不是罵小孩,如果罵A,他就會覺得選邊站,那A會更不服氣。也許他不會報復老師,但是他下課會更想搶他們的球。老師絕對不選邊站。

要教孩子如何處理日常生活上的事情。教孩子怎麼溝通,所有的問題都是出在人際跟溝通上。

◎當A在遇到被排斥的時候,我選擇用一個亮點來看他,他是很想照顧同學,很有活力的,他也願意參與活動。

◎大原則就是:不選邊站。我們要教孩子。(不是罵孩子)

<QA時間>

學員回饋:在互動的過程心得
「讀你,讀自己
;讀自己,讀你,讀彼此的不同。感動自已,感動別人,感動彼此的相同。才懂得選擇,去看見,去了解。讓兩顆心靠近一些些,也往幸福的方向,靠近一點點。
管閒事
→如何幫助別人。從負面行為看到正面的行為,很令人佩服。

Q:常規的建立,通常導師與學生較有默契,但到了科任就破功。
A:每個老師都要為自己的風格而負責。老師不用全面性,如果科任老師來詢問,可以邀請科任老師一起來定班規。

Q:如果孩子在上完科任課,還有問題還沒解決,來找你的話怎麼辦?
A:同理
、安撫,陪著老師一起想。也教孩子如何跟老師溝通,下對上的溝通。(以後面對上司也需要下對上溝通的能力)

Q:如何面對因學生問題來找老師的盛怒的家長?
A:家長盛怒,只要安撫他的情緒。老師不用當警察、當偵探,處理孩子比較重要。
◎老師不用當偵探,想要把事情還原。每個人戴上不同顏色的眼鏡,看到的事實都不同。也許兩方都沒人說謊。如果查真相的話,好像就會有一方是對的、一方是錯的。沒有,我們就是要教孩子。
◎跟家長說我儘快的來處理,但如果做不到的不要承諾家長。

《狀況劇二》黃柏嘉老師面對盛怒家長

面對盛怒的家長,有些句子可以用到:

「我看得出來你很生氣,也想好好跟我討論。」

「我們在想我們可以怎麼樣幫助孩子」

「我看到你很生氣,但有一件事其實我很高興,就是你很在乎孩子。」

「我沒有辦法一個人教孩子,我需要你的幫忙。」

「我很高興看到你很生氣,那表示你越愛孩子。但是越生氣就越要做對的決定。」

「孩子難免會吵架,我們要教會孩子怎麼樣為自己說話,如果您每次在孩子學會為自己說話之前就先跳出來,這樣他可能就學不會。」

「我想邀你當我的夥伴,我們一起幫孩子。我覺得孩子很幸運的是,我可以花一些時間幫他,爸爸工作這麼忙,還要幫他。有兩個要幫他的人….我知道他很內向,這個也不好學,但是我猜我們一起幫他,一起使力,他會學的會。但如果你下次又跑的比他快,他就不用努力,因為你講得這麼好。」

可以另外跟家長約談孩子家裡的情況,要家長空一個小時,跟他談孩子的事。

◎心理學告訴我們,涉入任何的三角關係,都是倒楣的。

◎不幫忙傳話,各別跟不同家長談各別孩子的事。(不跟甲家長說乙孩子的事)

《吉老師》
面對盛怒的家長,要先肯定他愛孩子,同理他的難過,心疼孩子。
跟不理性的家長說明,你現在做的每一步都會影響孩子在學校的狀況。例如開記者會,最受傷的還是孩子,是不是叫大家都不要碰他?(反而會被孤立了)

◎家長兇,不是針對老師,而是要宣洩情緒,老師不用怕,要做情緒的切割。

◎教情緒管理的時候,我們也會教宣洩情緒。

◎讓孩子有希望,也讓孩子有機會改過。讓孩子在你周圍,能看見他們有一線的亮光。讓孩子在你的眼中,看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