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XA心靈導師培訓課程_阿德勒心理學運用於班級經營(3)教室布置

 時間:104年7月10日

地點:光復國小

課程:MOXA心靈導師兩年研習_暑假課程(104.7.8~15)

課程主題:阿德勒心理學運用於班級經營─教室布置與分組糾紛

主講師:吉靜嫻老師 (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系教授,阿德勒心理學之應用講師)
講師:黃柏嘉老師(心理諮商師、阿德勒心理學講師)、鮑順聰老師(建國中學輔導老師、阿德勒心理學講師)。
…………………………………………………………………………………

在教學現場大部分的教室布置都是老師自己規劃與設計,例如版面的安排、美工製做等。之後才會在上面貼上學生作品或教學資源。但吉老師認為,「教室布置」是一個很好做為【班級討論】的主題,小朋友參與討論、製作,當然會更有意願維護整潔。

在進行到分組時,學員們將在學校曾經遇過的分組難題演出來,想不到吉老師親身示範如何處理各種狀況,讓大家十分佩服!

[@more@]

【班級討論】─教室布置

一、討論教室布置責任:

1.「教室布置」是誰的事?

2.鼓勵學生會做的比老師好。

「教室是我們的,除了布置還要維護,我希望我們班能在一個舒適的地方上課。」

二、劃分教室布置區塊:

「教室有哪些地方需要布置?」(例如)大佈告欄2塊、黑板兩邊各1塊、柱子標語。共五區塊。

 三、進行學生分組,推選組長:

 「因為將教室布置分成5區塊,因此我們會分成5組,各組先提出計畫,再來商量。」

 老師提議:現場男生較少,我想請同學推薦五位男生當組長,再由組長邀請你們的組員。

 《狀況1》某男生不要跟某女同組 

老師回應:「我知道你是一個會設計的孩子,也許以前的經驗不好,但我相信你可以提出很好的構想。你也很有眼光,等一下你選擇的組員,也許是很會著色的、很會剪剪貼貼的,或是會幫忙收拾整理,這些都是有貢獻的。」

 (學生還是拒絕…..)

 老師:「我看到你“這次”不想當組長,但你應該可以當很好的組員。」「組長不是一個人做事情,不用負所有的責任。」

(學生起鬨說某同學愛某女同學)

老師:「黃同學跟你是好朋友,但你要把它的秘密說出來可能要考慮一下。」

「你們喜歡我嗎?」「男生是可以喜歡女生的。」「我想跟某同學幫點忙」,問女生:「妳喜歡怎樣的男生?」「喜歡話多的男生嗎?」(透過女生的話來讓喜歡這位女生的男同學自我約束)

問男生:「你喜歡女同學哪裡?」「我看到你是一個觀察力很強的孩子,你想邀請這位女同學,你要老師幫你邀請,還是自己請?」(鼓勵,並提供選擇。)

(某女同學同意加入該組,但說只要那位男生不要像上次一樣不做事就好…….)

 老師:「我聽到妳有一些話,能不能請妳用老師教妳的“我喜歡”跟“我不喜歡”來跟他說。」

《狀況2》我想推薦某人,但我怕別人誤會。

老師:「如果你覺得她不錯,何不說出來讓大家都知道。」

《狀況3》A學生“陷害”B學生出來當組長

老師:「聽起來不錯,雖然你們曾經有衝突,但你還是看到B有領導的天份。」

《狀況4》某生不想當組長

學生:「我很粗心耶!」

老師:「我看到你需要一個很細心的夥伴,所以你等一下選夥伴的時候,把細心放在你的選項裡頭。好嗎?」

學生:「可是我動作很慢。」

老師:「喔~你也告訴我你做事很謹慎!所以你在選夥伴的時候是不是需要選一個好朋友來提醒你?」

學生:「可是老師,我脾氣不太好!」

老師:『所以我知道,你告訴我說你自己覺得脾氣不好。可是你今天無論你做組長或是做組員也好,都是一個團隊精神,不是一個人。所以我很高興是不是用這個機會來學習一下,用我們的班規「我不喜歡」,但我也勸你當你高興的時候多用「我喜歡」。OO,我喜歡你幫我畫這個花。這是一個練習的機會,老師不勉強。可以嗎?』

(這一段吉老師一直對學生鼓勵,把學生自認為的壞行為都轉化成好的。)

四、組長選組員:

「我們現在給組長一點時間,讓組長去找成員。找出對你們來說最佳的組合」

《狀況5》同組內的組員紛爭

處理不想同組的情況,老師要降溫,不要增溫。

(還是彼此不對盤…)

老師:「你們負責那一區塊,而你們有6個人,你們可以自己決定,要分成6區塊,或是2個人負責1/3小塊,等等都可以。」

「你們對彼此,可以多用老師教你們的溝通方法“我喜歡你…..(做什麼)”、“我不喜歡你……(做什麼)”說出來讓對方知道。」

「我們要學會跟喜歡的人相處,也要學會跟不喜歡的人相處。」

五、討論主題:

《狀況6》某組提議標語內容是「吃零食真開心」

老師說:「沒有關係,但如果加上“下課”吃零食真開心更好。」

結論:

老師要謝謝同學這麼認真的討論我們的教室布置,老師沒有要得第一名,但我希望這個教室是我們喜歡的,我們用心布置也要用心維護。

……………………………………………………………………………..

◎處理各種狀況時,要一直將「尊重」放在心中,並教孩子使用「我喜歡」與「我不喜歡」讓孩子溝通。

◎老師在處理同學的糾紛時,不選邊站。

◎處理無法分組(合作)的問題,要支持其情感(區分每個人的情感需要),但其行為要導向對社會(群體)有利的一面。

◎吉老師:我重視我跟孩子的「關係」,也讓孩子學會跟別人建立關係。讓孩子是在一個支持、安全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