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參加的另一場研習,讓我覺得非常實用。尤其吉靜嫻教授是教師出身,在班級經營上有非常豐富的經驗與應對技巧,透過這次的研習讓我以不同的角度看待我的這學生,也讓整個班級的氣氛有微妙的變化喔~
◎有關出生序與教養
這是這次研習的主要課程,以下摘錄幾則吉靜嫻教授陳述的概念:
✿出生序可分為「生理的出生序」和「心理的出生序」。如排行老二,但表現明顯優於老大(或老大有疾病),在父母的教養暗示下,可能會具有老大的性格特質。
✿五歲之前,性格變大致成形。11歲以前,習慣與想法是較易改的。
✿孩子會先做性別認同,再做排序。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滴水穿石」。
✿手足之間要學習的是「合作」,不是競爭。
[@more@]
✿每個小孩在家庭裡都會想要一個特殊的位置。最聰明?最漂亮?最頑皮?(都有可能)
✿孩子會見縫插針,哥哥表現不好的地方,弟弟就會在那方面努力表現。
✿獨生子女同時擁有老大與老么的特質。
✿雙胞胎不要把他們視為「同一個人」,沒有人是完全相同的。
✿家裡較常出狀況的是老大,可能悶著,無法求救。
✿如果要讓孩子感受到愛,就閉著嘴巴做,如果開口,愛會抵銷。
✿在回憶童年,如果沒有感受到愛,父母年老了,也會很難對他付出愛。
✿如果孩子做錯,不要急著罵他,可能是孩子還沒找到方法。
✿人生不是對或錯,而是要再0到100之間找到答案。
✿鼓勵的話不要吝嗇說。
✿孩子的行為是有目的的,要覺察孩子的目的,是否要引起媽媽的注意。
✿家中如果有兩個孩子,父母要讓兩個孩子都有重要的位置。而不是一個好的、一個壞的。
✿如果進入孩子的世界,可能自己的表現也不會比他好。
✿要了解他,可說:「我猜,你這樣做,一定有你的理由。」用罵的,行為是不能改善的。
✿如果家裡小孩吵來吵去,不致發生什麼大事,可以不要介入,讓他們自己解決。
✿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讓孩子自己找到新的方法。讓孩子在手足的相處中學會解決問題。
✿當兩個孩子有衝突時,如一定要處理,父母(老師)不要選邊站。選邊站或指責,會讓對方關起門來。
✿不要把孩子貼上任何標籤。
✿即使單親的家庭,不代表孩子不會有成就。(老師舉了「孟母三遷」、「精忠報國」中的母親~XDDD)
✿要教出負責任的孩子,就是讓他負責任。你罵了他就等於幫他把責任扛下來。孩子多大,就讓他負多大的責任。
✿如果我們都能看到他的苦,他會願意繼續。
✿你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就得到他的愛,只要你了解他、愛他。
✿如果親子關係非常不好,孩子會先表現在功課,想讓父母受傷。這時,父母就需重建關係。
✿新生父母要幫孩子做好準備,才能避免分離焦慮。避免恐嚇,讓孩子更焦慮。
✿規範不是訂給孩子的,全家都要遵守。
✿與父母的關係,會形成以後跟長輩的關係互動模式;與手足的關係,會形成以後跟同儕的互動情形。
✿罵三字經,別人會怎麼看你?不罵不代表別人不壞,而是要讓自己更好。
✿孩子的行為都有目的,從出生序只是協助了解孩子行為的目的。
【兩個男孩】
✿哥哥對弟弟的影響會比弟弟對哥哥還大。
✿孩子對女性的觀念,全在媽媽身上,要有與異性相處的經驗。
✿手足的影響是超過父母的。
【兄妹】
✿兄在15歲之前,會擔心父母較愛妹。
✿父母教養有方,就能教出兄也是長子,妹也是長女,兩個都負責任。
……………………………………………………………………………………………………………….
【延伸閱讀】
老師分享了她很珍貴的資料,提供您參考。如要使用,請列出她的全名以示版權。
3.四種錯誤行為目標(吉靜嫻).pdf (這個部分我覺得很有趣,是講有關孩子的錯誤行為,“到底是誰的責任”?以及師長應如何應對?不過因與研習主題不符所以老師沒有講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