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寧靜運動與學校推廣

寒假沒閒著啊~,參加了兩場都是三天的研習,雖然辛苦,但收穫豐富啊~~

心寧靜運動是「 靈鷲山三乘佛學院 」所發起的運動,希望透過簡易口訣,進行短暫靜心。這兩年靈鷲山舉辦了幾場教師研習,參與的老師將這樣的簡易口訣與靜心技巧帶入班級經營,在上課鐘聲完成後接著播放「心寧靜音樂」進行「課前靜心」,能有效平撫剛上課噪動的心。

IMG_5556

[@more@]

通常宗教團體秉持著善意,都希望能將自己宗教內精華的部分推廣到學校,並不是宣達教義,而是從品格出發,設計出多種活動,期待能影響我們的孩子,引發天性良善的部分。

例如從基督教團體所培育出來的 彩虹媽媽 義工到學校說故事;佛教類的有慈濟靜思語或品德教育宣導活動、 福智文教基金會 等,都是多年在學校經營的成功例子。

至於這樣的運作是否違反 教育基本法第6條 教育應本中立原則。學校不得為特定政治團體或宗教信仰從事宣傳,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亦不得強迫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及學生參加任何政治團體或宗教活動 」之規定?我想這個部分尚不至於。因條文主述是為了避免在校園進行宗教宣傳教義等活動,違反民主「宗教自由」原則。事實上,本文所舉的宗教文教團體在校園的推廣之例在校園均無宣傳教義之行為。

例如就曾有人會誤解讀佛光大學的學生都要吃素是一樣的道理。以我為例,我就讀過教會學校與佛學院校,均不曾被校方要求學生做禮拜或宗教行為。學校在這個部分會謹慎行事,而不致於因為引進這樣的教育資源而讓學生有信仰的引導偏好。

這些從宗教發展出來的非營利組織或基金會能夠在教育界持續運作,我想是教育現場有這個需求使然。

什麼需求?以下舉四個例子說明。

其一,在學生早自習時間,可能需進行教師朝會。在教室的學生,年級越低越有安全虞慮,這時如果班級有這樣的需求,而班級內家長又無法入班照顧,這時如果有彩虹媽媽、或讀經協會的資源,通常是受到老師歡迎的。

其二,班級在推廣閱讀寫作或是生命教育,許多老師會讓孩子抄寫或背誦每日佳句,而靜思語的內容就相當適合引進成為教學資源。

其三,品德教育在班級的經營上,有些老師會使用福智基金會的「觀功念恩」聯絡簿,將每日的反省與對他人的感激寫下並表達,能讓孩子更能惜福。

其四,每次剛上課,老師總需要花些時間來收回下課四處飛散的童心,若任課老師還沒入班,也許班上的秩序就會透過班長管理,無論是大喊不要講話、或是登記受處罰,都不是最佳的方法。因此,靈鷲山的「課前靜心」自然就會收到老師的歡迎,甚至在宜蘭,也有國中(例:凱旋國中)或高職(例:頭城家商)採全校實施,更多老師則是在班級內實施。(101年在宜蘭實施現況102年實施狀況。)

由於我曾參加過以上不同宗教文教組織團體的教師研習、或參與過以上宗教在校內所宣導的活動,甚至是身旁異校朋友、網友的實施經驗分享,對於「宗教進入校園」這件事能看得更清楚。

宗教的文教組織進入校園並不可怕,反之,往往能協助教師進行班級經營或生命教育課題更順暢、充實。

參加這場研習時,有某校校長分享曾遇到家長質疑讓宗教入校園不妥,甚至要求校方若堅持要進行,要請校長自己錄音。關於這個部分各校應有不同的應對與溝通,但如果這樣的錄音檔內容並不涉及宗教宣傳,我想是應該尊重其「智慧財產權」的,這樣的活動與口訣是此文教團體所研發推廣,如能在教育界有些好的影響,讓我們孩子學習得更好,教育界也應心存感恩的使用,尊重原始創作權更是教育的基本身教,不是嗎?

 …………………………………………………………………………………………………………………

以上文章太嚴肅,請大家輕鬆一下,看看研習照片~

 靈鷲山位於福隆山上,在福隆火車站會有接駁車。山上的風景優美,沒去過的可以上山走走,有提供素齋喔~

聽說這個「十一面觀音山」靈鷲山的佛門禁地,一般人不能參觀的喔。

IMG_5585

走一段路上去之後會看到這個↓ 真的很雄偉耶。

 這是我們這小組的組員,從幼稚園老師到大學教授都有。(很好奇大學怎麼推?)

IMG_5584

心寧靜團隊可以到校協助推廣,這是他們到我們學校的推廣畫面,裡面的主講者是宋慧慈老師喔!

IMG_5950

…………………………………………………………………………………………………………………………

【參考資料】

寧靜一分鐘口訣(中文版).mp3 

凱旋國中版-心寧靜一分鐘.mp3 

2013第五期心寧靜-情緒管理教師研習營簡章.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