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學校通知,下個學年度有意願要上攜手計畫課後扶助的老師,需參加「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補救教材研發研習」。我跟同學年老師就討論到,需研發課後扶助補救教材嗎?班上參加課輔的學生,多是學校課程內容跟不上的孩子,每個孩子的程度參差不齊,但大部分是以日課的課程為主,當孩子遇到不懂的狀況時給予不同說明與講解,也許更詳細,也許使用不同方式。很多情況我們都是一對一的教學,根據練習卷,或是日課的課程來說明,甚至是作業指導。這些對孩子才是真正有需要的幫助,否則上了研發的課程,學校的作業還是沒人指導,就又回到功課缺交,學習意願低落的問題。
這些孩子,都是家裡沒有人可以指導其作業的學生啊!
[@more@]
輔導團願意帶領第一線的教師研發課後扶助的課程,強迫產出“一些教材”,能體會其用心良苦,但這真的是孩子所需要的嗎?或者,是同一班的孩子都適合的嗎?
六個年級抽籤結果,很榮幸的,由我們學年“得標”。由於另位老師人不在宜蘭,只好由我來參加。
這樣的教材研發研習,在報名時分為四組:國中語文、國中數學、國小語文、國小數學。但第一天研習的課程為什麼沒有分四組教學呢?講師一開始也說他上的內容是屬於國中的數學,國小的老師請包涵。﹝如果確定了內容取向,為什麼還要國小教師參加呢?﹞
上了一整個早上的“國中數學平方根”,接下來上有關平方根的常見錯誤類型,講師很認真,準備的材料也很充分。但,這不是我們需要的。
參加研習的老師很包容,雖然課程不符合自己所需,但大部分都還是留下來了﹝包括我﹞。只有一些老師先走了,但幾個認識的人都有一個感覺,國中的數學課程叫小學的來聽幹嘛?
早上的課程是「數學領域補救教學教材編輯之規劃與設計」,下午是「國語文領域補救教學教材編輯之規劃與設計」。希望下午的課程有能較符合國小語文課程探究。
明天的課程分為四組上課,國小的部分,規定:宜蘭市、羅東鎮、頭城鎮、礁溪鄉、壯圍鄉、員山鄉,以上負責「國語文補教教學教材編輯」。三星鄉、五結鄉、冬山鄉、蘇澳鎮、大同鄉、南澳鄉,以上負責「數學補教教學教材編輯」。
國中的部分,縣內每校必須指派一名國語文教師、一名數學教師參加,編輯教材。
9月15日,就已編輯好的教材來發表與分享。到時候真的能產出?到時候是不是不考慮學生程度差異,要統一全縣的課輔教材?希望到時候能有些彈性與調整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