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最喜歡學校辦活動了,大學校辦一個活動便需要許多的協調、細節規劃,但小學校人數少,較有機動性,所以要克服的困難也較少。
全校性的活動除了全校路跑、跳蚤市場、園遊會、萬聖節、兒童節、球類競賽……我們還辦過中秋節聯歡、英語週、書畫展、師生音樂發表會… 。活動的辦理當然會增加師生的壓力與負擔,也會影響正常教學;但另方面,學生在準備活動的謀合與創意,到最後的表演或呈現,卻是他們培養自信的舞台。 ﹝而這兩難問題也常常困擾著我….﹞
高年級的活動,老師通常是居於「指導」,或是「分配工作」的角色。不像低年級老師,一整個活動都無法休息,只能在攤位當老闆。
【準備流程】
[@more@]1.請每位小朋友至少帶一樣東西來。﹝其實也有沒帶的,沒蓋獎勵章是怕他們為了獎勵章而拼命帶來他們還想要的物品。﹞
2.各組討論或自行判斷自己帶來物品的價值,黏好價格標籤紙後分堆放置。
3.老師進行確認價值與微調。
4.說明時間,並請各組排定輪值名單。
今年我們沒有海報、價目表也省了,反正每樣物品都有價格標籤,免得誤放。 每次短暫的活動就會回收掉一大堆的海報,我想,強調資源再運用的跳蚤市場就免了吧!
↑我們的「鎮店之寶」,超大熊!
班上同學都會先購買自己班上的物品,向心力很足夠!
哇!成功賣出去,每個人都笑得闔不攏嘴呢!
每組輪值販賣人員的銷售風格不大相同,有的大聲吆喝、有的主動出擊把物品拿到四處賣、有的使用買一送一等推銷策略,更有的﹝如上圖﹞等顧客自行前來…..
看著超級推銷員強調該產品的功能,並會視對象為其思考「可能的用途」就覺得他們真的很厲害。例如閃亮皮帶,銷售員看到家長就說:「可以搭配衣服。全新的喔!」看到小朋友會改成:「可以當禮物送媽媽或姐姐!真的很便宜!」
辦跳蚤市場活動到底有沒有教育功能?也許就像chr說的,端看你認為他們學到的是「什麼教育功能」?
也許「思考銷售策略」、「如何說服別人」、「別人拒絕後如何自處」、「買賣的管理與難處」、「自我金錢購買規劃與節制」…..是他們這次活動的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