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y學數學

其實,我從小數學就不好。

應該說,我從小成績並不好。

低年級的時候,因為考很差被老師留校,爸爸來學校接我,無法理解為什麼我數學只有考40分。回去,在餐桌上,他不悅的神情讓我覺得….很丟臉。不服輸的我,心裡決定要學好數學。雖然我如此“立志”,但….成績還是中等,並沒有出現奇蹟。

國中一年級,那是我最難熬的一段,一大堆陌生的「單位」一股腦的全來了,一公斤是等於幾台斤?一英尺是幾公尺?什麼啊?我對於數學的信心頓時瓦解…..我能瞭解上課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卻還要裝懂,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more@]私立學校的數學試卷是很刁難的,考不及格是很常見的。有一次父親看到我的分數,他覺得:「為什麼你會考成這樣?有這麼困難嗎?」他做了一件我至今仍覺得了不起的事。已經畢業多年的他,做工的他,竟拿起我的數學課本研究良久,再生澀的用他能理解的說明來講給我聽。雖然他講的那些觀念我都已經知道了,但他嘗試著先讓自己會,再來教會我的努力卻讓我深深感動。﹝現在的父母大部分是,不會就交給補習班教。﹞

還好,在國二,遇到了他。一個不修邊幅、但很會教數學的林老師。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所謂的“開竅”,但我似乎比較“懂”數學了。林老師不用課本的,他有系統的整理「講義」,上課就是上講義,有觀念與練習。但看他的講義就覺得好清楚喔!原來這些觀念是這樣! 慢慢的,我也重拾對數學的信心。

高一時,我覺得我的數學不錯,選讀了自然組。但自然組除了數學之外,還有物理、化學。雖然物理老師很帥,但對我理解物理公式沒有幫助;雖然化學老師是密宗大師,但還是沒辦法解救陷入化學等式迷陣的我………我終究放棄了自然組,轉去社會組。

由於我的數學還不錯,去社會組靠數學贏了同學不少分。但高三畢業的大學聯考,我的數學竟然意外的嚴重失常,以至於只能填到私立學校。當時無法置信、萬念俱灰的我,選擇到異鄉補習,重考。

當上老師的我,一直很感謝上天給了我那一年的機會。我到了補習班,才知道什麼叫做「會教的老師」。補習班的老師融會貫通的能力超強,思路清晰,說明清楚,就連講笑話緩和氣氛的能力也很厲害。我重新的學了一次三年的課程,學到的不只是知識,而是「典範」。如何當一個寓教於樂、充滿熱誠、教學有系統的老師的典範。

所以我總認為,學生數學學不好,不是他的問題,是老師的教學問題,或是老師沒發現他哪裡有問題的問題。再如何困難的題目,老師都必須要有辦法解釋到全班每一個小孩子都了解才算成功。也許圖示、也許舉例、也許澄清….就是要想辦法用他們能理解的方法讓他們理解。

精采的授課過程當然勞心勞力,但也許他這一輩子只會遇到你如此的說明,證明他也可以「懂數學」。在他選擇放棄之前,你都是他的最佳啟發者。如同我在國二遇到的林老師,和我親愛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