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所謂的教學特色其實也不算是特色,因為很多老師都是這樣教的, 也許,我只是多花一些時間留校協助孩子訂正完成而已。
另外,這次評量範圍之一的四則運算單元,我曾在教學中抽考過,針對某些沒全對的,每天給予四題練習,再詳細看他們錯誤的點,約實施一週,所以能即時針對其需要補救的部份再說明。也許,這也是他們這次考試表現尚佳原因之一。其中有一位頗讓科任老師傷腦筋的“非常活動學生”,平時也常放學後留校,非常討厭訂正與繁複的運算,每天的數學回家功課幾乎都全錯的,想不到這次竟然考出84分高分,改完他的考卷我馬上宣布他的分數﹝跟我們第四名的分數差不多喔!…..真是太高興了!其實他很聰明,只是缺少耐性。
【教學特色】
1.要求專注:上數學課在秩序的要求上會比其他科目更高。小朋友習慣之後也會隨著教學的步調前進,教學是緊湊的。講解完馬上練習,老師行間巡視便會發現問題,抽幾個小朋友上台演練,也會呈現小朋友易犯的毛病,再次澄清。
[@more@]2.善用問題澄清:老師單純講述,小朋友腦袋是不會動的,以問題來慢慢導入教學可以吸引其注意。而小朋友對許多觀念存有迷思,老師敏感度要夠,故意提問,藉由舉手活動再次澄清。老師提問題的敏銳度,除了教學經驗之外,自己求學的挫敗經驗也很重要。﹝你要知道小朋友會卡在哪裡,最好是自己曾經卡過,並想出道理出來。﹞當然,參考書籍也是可以,例如:我可以學得更好﹝低、中、高年級版﹞,心理出版社。裡面針對小朋友易犯的學習錯誤有示範性的教學引導策略,中年級版我有詳讀,收穫最多。
3.活用口訣、故事來記公式、單位換算:例如,圓面積公式→「伴伴314」 ﹝半徑X半徑X3.14﹞半徑是跟面積有關,因為吃麵要“拌麵、拌麵” ;圓周長公式→「只有314」﹝直徑X3.14﹞。其實這個公式我是配著RAP教的,很容易記。
4.使用數學筆記本:從五年級開始,可以把該單元的重點做一整理,例如整理所有面積公式,在教體積公式時便可以翻看。整理出分數的加、減、乘、除,跨課離清觀念。因數、倍數的整理,對以後的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也是有幫助的。小朋友容易忘,看到了自己寫過的筆記本就容易回想起來,因為某些觀念會重複出現,只是加深而已。
5.要求訂正確實: 訂正對我來說是比教學更繁瑣的事,光一個單元,有數學習作甲本、乙本、作業簿共三本。對大部分的學生來說,訂正也非難事,只要老師講解過就可以訂正無誤。但每班的百分之10,可能專注力較不夠,也可能遺忘速度快,明明上課聽講解是了解的,可是自己獨自面對題目的時候,卻又不知從何下手….所以可能就要再詢問同學或問老師。其中又大約有3~5個,實在是錯誤太多,所以要訂正很久,這時只好放學後留下來,由老師個別輔導訂正。低學習成就學生的問題不盡相同,大部分要看過他的計算過程才知道他到底是哪裡搞不清楚。所以如果說我有多做了什麼努力,我想就是經常課後指導幾位同學釐清觀念,訂正。因為這些孩子的家裡沒有人可以教他,也沒有能力可以上補習班的。
6.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高年級課業多,老師對於訂正的要求很難達到百分百,尤其這些在學習上總是跟得很辛苦的孩子。我對自己的期許是如此,只要功課未完成、訂正未完成,就需要留下完成,養成對自己負責的態度。 ﹝雖然老師的責任是如此,但仍需要保有一些彈性,例如對於資源班的同學無法要求像其他孩子一樣,他們在資源班,老師也會依照其需要設計課程。也就是說,老師的要求也是要有些彈性,尤其是其在不同領域,孩子會有不同能力展現。﹞
對於他們的學科學習,我要求地很仔細,也花了許多心力,甚至曾經感到沮喪。我期待,他們能把基礎學科的根基打好,提升其學習興趣。我認為,只有他真正了解,才能引起其學習興趣。否則,使用多少遊戲、或是數位媒體,都只是表面的短暫吸引其注意而已。誠實面對自己的問題,才是學會的開始。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