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級的數學還有救嗎?─ 1【教學流程】

這次期中評量成績出來,全班數學平均分數比隔壁兩班均多出10幾分。我很訝異,當然隔壁班老師也是。

剛接手五年級時,關於這一屆的數學程度,我們三位老師均認為他們普遍數學基本觀念模糊、計算能力差、題意解讀有困難 、學習動機低落……處於令人搖頭嘆息的局面。通常我們認為不難的題目,在成績上他們仍難有表現。

這次考試後的檢討,我和隔壁班老師討論,為什麼我們班的數學成績拉上來了?我做了什麼事嗎?我們複習了相同的複習卷,習作的講解與訂正模 式也差不多,給學生同樣的觀念:「題目與訂正要自己算,不能用抄的。」 那為什麼我們的分數遙遙領先?

我思考著幾種可能,但並非存著炫燿的心態﹝隔壁兩班的老師也是認真負責舉目共睹的﹞,只是記錄下我的思考,究竟從高年級開始,挽救學生的數學能力,到底來不來得及?

[@more@]【背景說明】

1.此次數學評量單元為「南一版六下數學領域」,考試範圍為:單元一~四。﹝比例、速率、體積的計算、四則混合計算 。﹞ 速率和四則混合運算是小朋友認為最頭痛的,速率,不知道他在問什麼?求什麼?四則運算,加減乘除,尤其小數和分數又混合著來,要克服許多關卡﹝分數的加減要通分、分數的乘除要化成假分數﹞,其中有一個觀念不清,正確答案就算不出來。

2.出題者為隔壁班老師。三班複習卷都一樣,三班均未針對裡面期中評量題目做複習。

3.考試時間60分鐘。

【數學很重要】

自從看了「東大特訓班」之後,感受到“數學”對學生學習自信尤其重要。學生數學學得好,會覺得自己是很聰明的,有能力的,所以對於其他科目也會有較大的自信來學好它。

【教學流程】 

以一單元為例:

1.講解課本例題,講解完後讓學生在課堂上即時練習,抽幾位同學上台解題,並說明作法﹝沒時間就老師說明﹞。交換改完後錯的馬上訂正。

2.搭配今天授課內容寫數學習作甲本,有時間就先講解甲本內難題,沒時間就先回去寫寫看,有問題隔天在課堂上討論。﹝如寫之前沒講解,隔天改完之後會針對錯誤較多的題目說明。﹞

3.寫完習作甲本,就寫習作乙本。此時可搭配「訂正習作甲本」,當作功課。乙本的題目通常是較有變化的,會在課堂先講解。不過講解後,仍是不讓小朋友抄寫作法,需要學生回去自己再思考一遍。

4.寫完數乙後也是要訂正,也是當作功課。此時便可寫數學練習簿,練習簿均不事先講解,改完某幾題發現有問題再說明。

5.訂正數學作業簿,當功課。

………………………………

【相關閱讀】

1.高年級的數學還有救嗎?─ 2【教學特色】

2.讓學生專注於學習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