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學校來了一個新的科任老師。迷人的丰采、親和的態度讓人如沐春風,也很快的擄獲了小朋友的心。
但一開始上課之後,就發現不妙。班級幹部回來報告上該科任課時大家都很吵,都聽不到老師在說什麼。﹝影響了其他孩子的學習﹞我想也許她教學比較活潑,用遊戲或是活動來取代枯燥的教學,那是很吸引孩子的。常規的部份可能就會亂了點,也沒多處理。
之後實習老師去看了她教學,回來描述孩子的狀況就像是「脫韁的野馬」,就覺得不太妙!孩子在這樣的狀況是無法專心學習的,如果下面“熱鬧”的狀況是跟教學無關的,不是活動、不是遊戲、不是討論,而是竊竊私語、隨意走動、開心談笑…..那上這樣的一節課有何意義?
[@more@]
今天孩子回來報告,今天上科任課超級亂的。有人的鉛筆盒被藏起來了,在後面教具箱找;有小朋友拿蛋去,破了,在處理;有人隨意離開位置和別人談笑…….老師已經說自己身體不太舒服,他們還一直吵,都管不聽。要值日生留下來關燈處理善後也沒人理她…….
孩子會形成怎樣的樣貌是老師養成的,老師的尺度為何、標準在哪,孩子試了幾次就知道。看見同學瞎鬧老師沒處理,就有樣學樣者不知凡幾,平時在教室守規矩的學生換個場域、換個老師也會變成魔鬼。而難道老師不知道這樣的魔鬼是自己養成的嗎?這樣混亂的學習氣氛,學生如何定下心來討論呢?
也許老師會覺得這個科目不是主科,讓孩子輕鬆一點沒關係。可每每孩子總把老師的體諒曲解了,認為這個老師好欺負呢?
科任老師要實施班級經營是不容易的,因為也許堂數少,要記的孩子又多,無法及時制止。但就因為這樣老師更要尋求某些策略來解決啊~~
最近我們班除了遇到了這位可愛善良的老師之外,其實也有其他新老師,但學生的學習狀況卻有很大的反差。如此更顯得科任「班級經營」的重要!
【自然老師】─訂定規範
班上五年級時科任課真的懶散慣了﹝詳見:帶著你的聯絡簿去上科任課﹞,直到上了六年級遇到了自然老師。老師反應我們班很誇張,要他們準備一本自然筆記本竟然已經第二週了還有一半的人沒備齊。生氣的責罵了他們,並糾正上課發言應有的規矩──自然老師說了她的名言──1.「用頭腦做事」2.「不要廢話」。實習老師說:從此以後,我們班上自然課“超級認真的”!
的確,我們班還好遇到了這位自然老師,否則可能到了六年級還在學習的狀況外!
【社會老師】─處理遲到問題
當級任老師很有意思,可以觀察到小朋友對哪些課遲到很在意,有些課遲到卻一點感覺都沒有,我們班上社會時就是如此。明明都已經上課5分鐘了,還珊珊的準備課本、慢慢的喝水、緩緩的走,臨去上課前我還聽到他們在走廊外的嬉鬧聲!
我馬上打電話給社會科任老師,請他協助糾正遲到的行為。老師當天馬上處理了,而且有效。
科任老師對於遲到的原因,如果是老師在處理事情,或是參加社團活動等往往會諒解。但如果沒有要求,孩子每次都有用不完的藉口、正當的理由。於是遲到成為習慣,影響了自己的學習、也有可能浪費了全班同學的正課時間。
所以,孩子很會察言觀色,他們永遠知道你是怎樣的老師。
常規的要求並不等於上課枯燥、有壓力,相反的,在他們習慣如此的氛圍之後,老師與孩子會共同經營出收放之間的默契。可以有活動、可以精彩,但要他們靜下來分享過程時卻又能專注。
只有一昧的嚴格是沒有感染力的,老師要能同理孩子的心情、上課要活潑、引人入勝,活動有趣又有意義,但如班級如果是混亂的,這些都不用談了。
快樂學習,當然很好;但只有快樂、沒有學習,可就不是學習的樣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