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走一條快樂學習的路」

很少在演講或研習課程時閱讀一本書,我的本意並不是“利用時間”,而是這本書字字句句似乎都在敲扣著對於目前台 灣教育現況下一個媽媽的憂心…..

今天的研習會場,前面講師認真講述;左側同學嘩啦嘩啦的大聲談笑;旁邊的老公以很痛苦的姿勢打瞌睡,而我則隨著 作者的描述時而感動淚流、時而輕聲淺笑……..

這一本書是李艷秋及其兒子合著的「走一條快樂學習的路」。

DSCN3246

[@more@]

這本書讓我感動的地方在於,描述讓孩子出國之前的掙扎、不捨、憂慮、懷疑…….種種情緒的父母,是如何做出最後 的決定。台灣普遍的成績、學歷的迷思讓孩子“變了一個人”,母親在兒子升上國中之後每天都在「收」與「放」之間矛 盾擺盪,希望孩子是快樂的學習的,但看到成績卻又覺得他應該不夠用心……成績成了家庭風暴的根源。考試的壓力撕 裂了親子關係、忽略了對方的愛、喪失了彼此的信任。

於是這倆位對台灣教育價值扭曲的現況感到絕望的父母,做出了如此痛苦的決定─讓孩子出國。﹝在要升國三那一年﹞

在一個健康的教育環境及體制下學習的孩子,才能培養出主動學習、敢於追尋自我夢想的人。在台灣往往把考上“理想的 ”大學當成唯一目標與出路時,孩子其實對未來是茫然的、不確定的。在努力之後成績仍然無法達到父母的標準,其實孩子心裡是自責的、對自我是否定的。但整體台灣的普遍社會現象就是如此重學歷、讓明星學校重升學、讓父母重分數、重排 名,受苦的當然是孩子。

孩子每天只能補習到很晚,為了考試而讀書,面對父母的殷殷期盼,孩子又何其無辜呢?

內文提及美國學校﹝也許不是全部美國的學校都如此﹞是重視體育的﹝每天下午2點45分後就是運動 時間﹞、是重視隱私的﹝絕對不會在全班面前朗誦孩子的分數﹞、是注重生活教育的﹝用餐禮儀及適當整理自己的儀容﹞ 、是重視親師溝通的﹝學校發問卷給家長填寫想要和哪位任課老師單獨訪談﹞。

尤其在看到每位老師必須要在期中及期末給兩次評語,語句都是肯定、讚揚孩子的,就覺得那些老師好厲害,尤其是科 任老師也都是要如此做時,更覺佩服。當然我們可以稍稍反駁說:因為我們的師生比太高。

介紹以及借我這本書的同事友人很有意思,她先問我:「會不會介意我介紹李艷秋﹝藍﹞的書給你?因為校內似乎藍綠 分明。﹝有嗎?﹞」我哈哈大笑~~~只好回她:「我算是政治冷感型的,好聽一點叫中間選民啦!」

不管藍綠,我覺得身為教師或父母,都應該閱讀這本書。﹝教育官員們尤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