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習課程大綱
1.對話教學現場示範
2.有效提問的層次設計
3.分析「示範問題」層次
4.四層次會談如何運用在教學情境
5.四層次問題設計練習
[@more@]
﹝二﹞帶領會談材料:
尋求合作,邁向成功 一位賢明的父親和他七歲大的孩子,在整理花園,遇上一塊深埋土中的大石頭。父親心想,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練習,便要他的孩子獨立將巨石移開。 孩子聰明的在石頭旁邊挖了個洞,找來一根木頭插進洞中,用另外一塊小石頭墊在底下,使勁的撬了幾下,大石頭聞風不動,看來以他的力氣是不足以撼動這塊巨石的,孩子馬上告訴父親,他動不了這塊石頭。 父親在一旁看得很清楚,冷冷的告訴這個七歲的孩子,他並未盡全力,要他再試試。這一次孩子用盡所有的力緝,小臉兒通紅,汗水從額上滴進土裡,最後,整個身子都壓在木棍上,石頭仍是絲毫不動。 孩子大口喘著氣,頹然坐倒在石頭旁,他的力氣顯然和要做的事相去太遠,父親和藹的走到他的身邊,問道:「你確定已經使出全部的力氣了嗎!?」 孩子大聲回答:「當然用盡我全部的力氣,你看這石頭……」,父親溫柔的望著他的眼睛,堅定的說:「不,我親愛的孩子,你沒有用全力,我就在你身旁,你還沒有請我幫你的忙。」 |
﹝三﹞意識會談四層次問題設計單
對象:國小教師20名 日期:95年11月15日 地點:會議室 主題: 尋求合作 邁向成功 問題設計者:any | |||||
理知目的: | 體驗目的: | ||||
開場 | Q1 | Q2 | Q3 | Q4 | 結語 |
1. 接觸四層次會談的緣由 2. 課研組長的責任與自我期許 | 1. 這裡面有哪些主角? 2. 他們在做什麼? 3. 孩子幾歲? 4. 父親要求孩子做什麼? 5. 孩子面臨了什麼困難? 6. 孩子怎麼解決他的困難? 7. 困難有沒有排除? 8. 石頭沒有移動,父親對孩子質疑了什麼? 9. 孩子怎麼回答? 10.父親最後怎麼說? | 1. 你覺得這個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 2. 請用一些形容詞來形容一下這個孩子… 3. 孩子面對問題有沒有努力?從哪裡句子可以感覺到? 4. 父親為什麼不幫他?他想要教育孩子什麼? | 1. 生命的歷程裡有沒有遇過大石頭?﹝被要求完成難以達到的事?﹞ 2. 成長過程中有沒有合作的經驗? 3. 有沒有在尋求合作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挫折感受? 4. 在教學的過程,你怎麼看待合作的學習?你做過什麼樣的設計?成效為何? 5. 請說說看教學情境上有沒有和同儕有合作的經驗呢? | 1. 你認為合作需要留意什麼,才有可能成功? 2. 在教學的現場,你要如何尋求支援或是合作? 3. 如果有機會,你會如何在教學上設計「合作的情境」? 4. 在班級經營上如何營造合作的氣氛? 5. 從今天的討論裡面,你學習到什麼?請用幾句話來說說看? | 大家能體會到合作的價值,但在尋求合作甚至是合作的過程往往需要開放的態度,用智慧達成合作的可能,這樣一來,合作才能真正達成1+1>2的實際效果。 |
時間5 | 5 | 5 | 10 | 10 | 5 |
﹝四﹞實施後的檢討
會選擇這篇文章的原因是希望老師透過故事,進而討論到老師在教學環境下是不是也能尋求資源,甚至同儕合作。我相信很多老師遇到問題都會去請教自己的教學好夥伴,但通常也只會侷限在「自己的好夥伴」。如何透過對話,建立彼此的信任,成為一個強大的的教學支持團體我認為是老師成長最有效率的方式。
在這次的會談裡面,老師對於學生的合作學習有許多精采的對話,例如學生合作學習常會有的狀況、多位老師提供自己分組教學的經驗與建議,以及態度如何的影響合作的意願,讓帶領者的自己也學習不少。
在提問到「成長過程中有沒有合作的經驗?」時,我感覺團體回應不夠熱絡,也許是這個問題還需要更多時間的醞釀,也或許老師對於這樣開放的方式,講出自己的經驗有所顧慮,於是我便改從「教學環境上有沒有實施合作教學的經驗?」談起,果然較能觸發回應。從學生的合作學習再到老師之間的互相尋求資源及合作,能做更有利的印證。
是的,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上會遇到的問題:只有少數人做事、工作分配不均、推卸責任、歧視某些同學……等問題,在我們成人的合作情境之下不是也經常發生嗎?「老師如何營造一個願意合作學習的班及氣氛?」這一點老師們也提供了相當寶貴的經驗足供我們省思。
四層次會談實作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