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緣起
由於暑假期間有幸參與了一場由中華民國激勵協進會所舉辦的「意識會談進階班」的研習課程,讓我對於「四層次會談」有更深的體悟,希望能把這個方法介紹給校內老師運用於教學上,便著手規劃了一場「四層次會談教學應用」的校內教師研習課程。
[@more@]
我思索著如何讓老師們能夠了解四層次會談到底如何進行,進而對意識會談有所概念。在研習的一開始,我便使用四層次會談的提問技巧,帶領著老師討論「尋求合作、邁向成功」這篇文章。接著再介紹如何設計出“有層次”的問題,以及在班級使用的時機。
對於我,這是第一次帶領“對於四層次會談完全陌生”的成人團體。對於校內老師,大家也很少在公開場合做討論性的回饋與分享,所以這次的經驗實在是難能可貴的。研習課程結束之後有老師期盼能觀摩我在教學現場如何實施四層次會談的討論。於是從一個研習規劃,變成一場四層次教學的教室觀察,在教室觀察之後,幾位老師更回饋了許多他們在教室所觀察到的討論狀況,經過彼此的澄清與檢討,讓校內老師對四層次帶領有不同的經驗與成長,這是最大的收穫。
方法只是工具,如何利用有序的提問,凝聚團體的共識,並讓團體的人藉由別人的經驗獲得支持與成長,提升每個人的自我認同感,這才是意識會談的價值所在,不過這其中的點滴,還是要實地去操作才能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