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下午晚上─小組會談演練-2

我們這個小組另外還有三人帶領討論─國倉、幼玲、秋香。

我將帶領問題記下,華沛和貴真上人的回饋也記下,大家可以參考。

[@more@]

帶領者:國倉

材料:大和尚小和尚﹝就是以前課本窮和尚、富和尚取經的故事﹞

【問題】

東方有幾個和尚
文章裡面有幾個和尚
大和尚要叫小和尚什麼
人生中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大和尚回答他什麼
臉色如何
理由如何
擔心什麼

大和尚問他什麼
態度怎樣
講的話是
小和尚怎麼回應他
大和尚為什麼沒有想到

大和尚有沒有努力過
努力多久
努力的 是什麼

大和尚又提一個理由
小和尚的回答

提出第三個問題
結果 如何
經過多久 大和尚還是沒有走出廟
小和尚見到大和尚的情境如何
表情 如何

對大和尚的印象(第二層次)
看到困難面 看到機會 考慮太多
看法有不一樣 想法呢
消極 與 積極

小和尚有沒有羨慕這個目標

有時候行動是為了實際行動 或是藉口
你覺得大和尚為什麼要準備呢
也想 但動力不足

你覺得是動力的問題 想要的動力

大和尚為什麼沒有實際行動呢
考慮到實際就會自己有很多限制
對一件事情的一種想法 不怕限制就去做 不曾永有 就不怕失去 擁有了就捨不得了 大和尚有很大的掙扎 捨不得廟 比較想取經還是想當住持

有沒有目標的衝突

從另外的角度看 價值感 西方取經和住持的選擇 大和尚可能是小和尚的貴人

如果是你你會下什麼標題

王華沛教授回到提問的部分哪個場景比較可以改進
第一層次 問題太多
第一階段用很好的鋪陳呈現 不用一問一答 要有效的提問
第二層次沒有談到小和尚的部分
第一層次 大和尚不去的理由
第一層次 有關大和尚的表情 表現
第三層次的理由有沒有出來 有沒有實現願望的經驗 不是主軸
第四層次 核心價值 做而言不如起而行 捨與得
行動市檢驗真理的唯一道路
我們為什麼要行動 我們為什麼不想動

公司的討論會談出什麼東西

秀娥
從大和尚的特質 小和尚的特質 你比較屬於哪一個 有哪個特質
如果人格可以兼具這兩者 更完美
如何自我調整 兩者如何溝通 如何借力使力 更融合
每個人都會有這兩種性格
相互體諒的過程 理性跟感性
代溝 親子溝通
對象不同 例子不同 但都會回到核心價值

貴真上人
材料沒有消化好

消化材料的五個步驟
1要把主角點出來
2主角表現什麼圖像 生命狀態是怎樣的 是怎樣生命的人
3我對故事的感覺 對味 我對大和尚的感覺 我有沒有小和尚的生命狀態
4我有類似的人生經驗嗎
5人性所共通點在哪裡 也出現小和尚 也出現大和尚

以後遇到任何故事把圖像畫出來 角色對位一下 人性本質有沒有這一塊
人性當中有沒有這個部分
消化材料是最重要的地方

取經就是價值 對價值願不願意去踐行


帶領者:幼玲

材料:路加福音﹝馬大與馬利亞﹞

【文章】

他們走路的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他到自己家裡。

他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

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就進前來,說:主阿,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在意嗎﹖請吩咐他來幫助我。

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 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

【問題】

有幾個主角
關係為何
心情是怎麼樣
他們各站在什麼樣的位置 他們在做什麼
鮮明的畫面 你想像馬大的畫面 很大 招呼人的
馬大的心情怎樣
馬例亞在做什麼 心情如何
他的個性如何 不夠貼心
有沒有招待賓客的經驗
有沒有想過招待賓客是要以什麼樣的心情要預備的
以客為尊
耶穌怎麼回答
會選擇做馬大的舉手 會選擇做馬利亞的舉手
你覺得馬利亞的心情如何 他為什麼會做馬莉雅 馬大為什麼會做馬大
為什麼馬大會生氣呢 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可以分享
事情都是你在做 別人都不用作
有沒有馬利亞的代表 說說話
馬大 馬利雅 在乎的不一樣 馬大在乎事 馬利雅在乎人
有沒有在事情的取捨 有經驗
緊急的事情通常不重要 重要的事情也通常不緊急
上好的福分是什麼 聽道 只有一件
一次做一件事 選擇自己要做的事不要抱怨

不管是馬大或馬利雅 每個人都有可能兼備 當下你決定做哪一個

貴真老師
材料要不要還給原點
材料本身是針對對象來流動的
我認定的上好的福分
上好的福分就是價值
在這段時間要的上好福分是什麼

每個人都有馬利亞的時候也有馬大的時候
你什麼時候曾有當馬大的時候
你什麼時候曾有當馬利亞的時候

他們的生命情境 你的呢

對比的腳色很好帶的


帶領者:秋香

帶領材料:朋友﹝歌曲﹞

這些年 一個人 風也過 雨也走
有過淚 有過錯 還記得堅持什麼

真愛過 才會懂 會寂寞 會回首
終有夢 終有你 在心中

朋友 一生一起走 那些日子 不再有
一句話 一輩子 一生情 一杯酒

朋友 不曾孤單過 一聲朋友 你會懂
還有傷 還有痛 還要走 還有我

【問題】

有什麼印象深刻的畫面

有什麼印象深刻的句子 ( 為什麼 補充內容)

什麼時候會想到朋友

朋友不一定是在你身邊的人

有沒有和朋友難忘的相處經驗

華沛老師回饋

空間決定了一個帶領的過程

材料的抉擇點 歌曲也是很好的材料

第四層次

可以用經典的語言來鋪陳結束─友直 友量 友多聞

貴真上人分享:曾以一首短詩當作對話材料

朋友 ()

一棵孤獨的樹

另一棵孤獨的樹

歌曲不一定要問很多第一層次的問題,也可以以“朋友”為主題,著重在第三層次經驗的部分。

不一定要有結論,邀約全部再唱一遍也是很好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