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國語期末評量,我們遵循了國中所建議的,有關各種語文能力的培養應該要有的知識都要考。
所以啊,我們試卷內容涵蓋了:字音字型、部首、詞性、修辭、標點、文意、主旨、修辭、閱讀測驗、造句……..通通都給它拉進來啦!
甚至某天我聽到飛碟早餐,說到「用譬喻法寫出寂寞的感覺」,寂寞像………,就覺得這個主意真是棒透了,於是我們也出了類似的寫短文練習。
其中還考了我也不太確定的「六書」耶!就連我有時候會意跟指事也會亂掉。
還好,我們帥聰救了我!嘿嘿…….不愧是語教系畢業的嘛~~~看起來還不太混喔!
以下是他針對六書造字原則所作的深入淺出的解說,果然非常清楚呢!
[@more@]
所謂的六書就是由許慎所提出來的中國的造字原則─
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一、我們由字的組成“形、音、義”來看。﹝下列我們配對來組合﹞
1.根據“形”所衍生的造字原則就是「象形」。例如:龜、山、水、雨、木、人、馬。
2.根據“音”所衍生的造字原則就是「假借」。﹝為避名諱而借代的字,如蚤﹝早﹞上﹞
3.根據“義”所衍生的造字原則就是「指事」。例如:本、末、甘、上、下、刃。
4.根據“形+形”或“義+義”的造字原則就是「會意」。例如:明、囚、歪、森、磊、尖、鳴。
5.根據“形+音”的造字原則就是「形聲」。例如:依、洪、駕、問、扣、露。
﹝以機率的排列C3取2的所有可能,如果不在上列的,就是中國字沒有這個組合原則﹞
二、以造字及用字來看
「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造字原則”。
「轉注、假借」是用字方法。
因為以前的人寫文章需要避諱一些名諱,或是自己本身的錯別字﹝這些古人真是……﹞,後來由我們去閱讀的時候我們便把這些錯用的字,歸類為轉注或假借。
「轉注」是字型很相像,例如:考、老。
「假借」是字音很相像,例如:老殘遊記裡面的蚤﹝早﹞起。
現在有許多外來語例如:幽默、酷,都是英語的假借用法。﹝但實際上“酷”字本身是形聲字﹞。
考試時絕大部分只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會出現在考題,因為轉注、假借是用字原則,考不出來。﹝例如“酷”我們會說是形聲,不會說是假借。﹞
各位同學,這樣有沒有清楚呢?只要把「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搞清楚就好了喔!
其中「象形、指事」是無法再拆的字根;
「會意、形聲」則是由“形+形”或“義+義”和“形+音”的組合字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