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棧花

山棧花/蔡振南

一蕊山棧花孤單頭犁犁
無聲無說毋講話伊攏毋講話
孤單山棧花知音無幾个
無情無愛無機會伊攏無機會
酸風吹過千萬回無欲放伊過
夜夜暗淡無明月前途風中飛
向望春風會體會伊就猶少歲
毋通放伊孤一個飄飄離枝椏

 山棧花 suann-tsàn-hue. 頭犁犁 thâu lê-lê.
無聲無說 bô-siann-bô-sueh/bô-siann-bô-she.
  m̄. 暗淡 àm-tām. 向望 ǹg-bāng. 椏 u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2tK7S4eu-g

 

原住民母親節的花-百合花:
山棧花  suann-tsàn-hue.
鼓吹花kóo-tshue-hue/kóo-tshe-hu.
鼓子花kóo-tsú-hue.
司公鈃仔花sai-kong-giang-á-hue.
百合花 pik-ha̍p-hue.
日文: iú-lih.
孤挺花

悍戇好鬥,似勇而非。

悍戇好鬥,似勇而非。Tshiàu gong hònn tàu. Sū ióng jî hui.
悍戇好鬥 han7 kong ho3 tio3(漢文)
注音: ㄍㄤˋ. 注音: ㄓㄨㄤˋ.痴愚、急躁、剛直。
gong.釋義 :笨、傻。
tshiàu (同笑/笑談.笑談 tshiàu-tâm). 台日:[] chhiàu (女人)剛猛。 cha-bó͘; peh-peh=非常剛猛。.

我欲綴你行

我欲綴你行/一綾vs張岳鵬

 

如果我像一隻鳥仔迷失風雨中的路線
你的心敢會當做我避雨的厝瓦跤
如果我像一隻孤船漂流海上揣無燈塔
妳的心敢肯做我停靠的岸
阮的世界只予你一个人自由行踏
若是叫妳綴我行在人海仝運命
無論甜苦妳敢會綴我食
若是阮欲綴你行用人生為你活
若是變䆀你敢會棄嫌我
咱用情予天看愈冷會攬愈倚
咱毋免越頭看用傷心問較早
我無後悔這逝人生綴妳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QOwJzAVaDA&list=PLqMSw4IvZ96-pikD_2PvtuCh0mfnApGjD

伴我成長的噶瑪蘭舊社與舊地名

隆恩 ラン ra-n u–n
猴猴  カヮ カヮ k-wa k-wa猴猴仔
楓樹橋 ブン ツュ キョ—bu-n tsu-yu-kio

溪壩溪壩仔
溪壩 ヶイ バ ke-I ba
溪壩,客家詔安音ke11- ba53苗栗縣通霄鎮南和里也有地名叫溪壩為客語「溪流」之意
奇武荖 ラウ ki bu— ra-u
尛尛ビャウ ビャウ b-iya-u b-iya-u (小地名非社名)(台語漢文bo5/bi5)
渺渺biáu- biáu( ㄇㄧㄠˇ. 微小:渺小。我的推測)
(邱水金bu-bu-a)
台灣清治末期,阿兼城地區為一街庄,稱為「阿兼城庄」,隸屬於紅水溝堡。該庄北及東北與奇武荖庄為鄰,東南與新城庄為鄰,西南邊為蕃地、冬瓜山庄,西北邊為香員宅庄。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宜蘭廳,編入第十一區。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7月,第十一區改名「紅水溝區」。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該庄仍隸屬於宜蘭廳。1920年(大正九年),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為「阿兼城」大字,隸屬於臺北州羅東郡冬山庄,大字下有「阿兼城」、「內圍」、「尛尛」小字名[2]

 

戰後冬山庄改制為冬山鄉,隸屬於臺北縣,大字改制為村。195010月,北、基、宜分治,冬山鄉改隸屬於宜蘭縣。
打朗巷 テャ カム シャ te-ya ka-mu shi-ya,噶瑪蘭語Hetazuoan
(邱水金ta-na-uan)
鼎橄社:又稱打朗巷、達魯安、打那岸、打那軒,屬噶瑪蘭族打朗巷社,可能因音譯的訛傳變成鼎橄社(打朗巷Hetazuoan,噶瑪蘭語,原意為姓名—重修台灣省志)。原址位於五結中路西側、協和路二側,居民以陳、朱、馮、賴姓為主。開蘭之初,該社約有50戶人家,因漢人入墾,生存空間受到威脅而遷徙他處,清道光20年(1840)部分族人與加禮宛社人移往花蓮,咸豐年間部分遷至加禮宛舊社址,其餘大部分移至叭哩沙喃(今三星鄉),原社地已成漢庄。根據噶瑪蘭廳志記載:「鼎橄社溪,在廳治(宜蘭市)東南20公里鼎橄社之溪平陽中,以社得名。」台灣番社記略中提出「蕃所聚之處曰社」,同時『鼎橄社』地名也曾多次出現在水利調查的契約文書中,文中多言番界番田,可見其確為平埔族社,但早為漢人入墾,日本學者伊能嘉矩於明治29年來宜蘭踏查平埔族群情況時,並未提到本處,可見當時本地早已成為純粹的漢庄。 但根據當地耆老流傳的說法:鼎橄的由來是因水道流至本處,形成曲流,形似鼎蓋,因而稱為鼎橄,以形得名。

磟碡

磟碡音讀la̍k-ta̍k病子歌有一句,「六月算來囉磟碡天,娘今病子倚床邊。」磟碡天,六月天當熱。六月六,踏水車拍磟碡,真辛苦。拍磟碡phah la̍k-ta̍k(打磟碡,即使用磟碡。)
磟碡,華文「碌碡」發音為「ㄌㄨˋ ㄉㄨˊ」。其構造以原木製作組合而成,是水田整地時,把已犁好農田,放滿水後將田土細碎,用來壓埋土塊、雜草,將田地整平成軟泥的農具。外觀似「曰」字型,中間為一滾筒,軸心有葉片,前由牛隻拖行,人以兩腳於其上前後踩踏,以增加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