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8校外教學記錄
已經一連下了好幾天的雨,原本相信氣象局的預報說星期三會轉好,沒想到還再下雨。帶著隱隱的擔憂,我們仍照原訂計劃前往羅東林場,展開中年級的第一次知性校外教學。

事前參考了第一梯次的班級經驗,幾經思考還是決定讓孩子穿雨衣不打傘,因為觀察鳥類是需要雙手操作的,晴天無需掛慮,但如果是雨天,孩子勢必無法同時打傘又操作望遠鏡。果不其然,幾個拿傘的孩子,在池畔觀察時手忙腳亂,不一會兒,不但糾紛四起,自個兒也淋濕了。

我們第一場活動便是池畔日誌—賞鳥,幫我們解說的鄭老師和駱老師非常詳細且確實地教會全班每一位同學望遠鏡的操作方法與功能,這也使大家能準確地瞄準目標,提升了我們的興緻。首先對準的目標就是竹林車站外的白頭翁和綠繡眼,從望遠鏡搜尋到鳥類的蹤跡讓這群孩子興奮不已。接著移到池畔,放眼過去,一排排的浮木上盡是花嘴鴨,孩子們依著鄭老師的引導,看見花嘴鴨的最大特徵—黑色嘴巴前端那明顯的黃。此時,孩子已忘了不作美的老天了,整班亢奮了起來。陸陸續續我們還欣賞到小鸊鷉、中白鷺、黃小鷺、翠鳥、紅冠水雞。

回到竹林車站,鄭老師更進一步地跟孩子們解說每一種我們所發現的鳥類的特徵。小鸊鷉—潛水高手,在求偶的季節會變換羽毛的顏色,在脖子上會有紅色的羽毛出現,眼睛則是黃色。中白鷺和大白鷺的區別在體形、脖子的長細,另外就是大白鷺的嘴會裂到眼睛以上,而中白鷺則到眼睛為止。翠鳥的背部是寶藍色,腹部是紅褐色,嘴是黑色,通常出現在水邊的樹枝上等待獵食。紅冠水雞全身灰黑,額、嘴紅色,嘴尖黃色,體側有白色斜斑,屁股有兩塊白斑,腳接近身體的部份是紅色。這樣的進一步說明讓孩子加深印象,孩子們接著將自己對這些鳥類的印象透過畫筆清楚的輸出在各組的畫紙上。

完成一整個早上的課程,每個人都饑腸轆轆了,拿出學校為我們準備的壽司,每一塊看起來竟是如此的美味,大家一起享用午餐,彼此也分享各自準備的點心,每個人的臉上盡是滿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