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軒版 六上 第四單元 電磁作用

4-1 指北針與地磁

1. 生活中我們利用指北針來指示方向。

2. 指北針和懸吊的磁鐵實驗:

(1) 磁鐵的N極靠近指北針,指針的N極會被排斥。

(2) 磁鐵的S極靠近指北針,指針的N極會被吸引。

(3) 磁鐵靠近指北針或懸吊的磁鐵時,會出現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現象。

(4) 指北針(或懸吊的磁鐵)靜止時,指針(或懸吊磁鐵的長軸)會指向南北方向,且指針(或懸吊的磁鐵)的N極指向北方,指針(或懸吊的磁鐵)的S極指向南方。

3. 地球內部就像有個大磁鐵,具有磁力,稱為地磁。指北針的指針受到地磁的磁力影響,指針的N極受到地磁S極吸引,指向北方;指針的S極受到地磁N極吸引,指向南方。

4. 磁力從磁鐵的一端到達另一端的路徑,稱為磁力線,磁力線分布範圍就是磁力作用的範圍,稱為磁場。

5. 通電的電線具有磁力實驗:

(1) 線路中加上燈泡,是為了確定此線路為通路,燈泡亮,表示線路為通路;燈泡不亮,表示線路可能沒接好或是電池沒電。

(2) 通路中的線路具有磁性,所以會使指北針的指針產生偏轉現象。

(3) 讓指針偏轉情形方向相反的方法:

1 指北針放在電線上和電線下,指針偏轉方向相反。

2 電池正負極連接方式相反,即是改變電流方向,就會使指針偏轉方向相反。

4-2 電磁鐵

1. 將漆包線纏繞在鐵製物品上(如鐵釘、鐵棒),接上電池後會產生磁力,可以吸引鐵製品。像這種利用電產生磁力的裝置,稱為電磁鐵。

2. 製作電磁鐵實驗:

(1) 漆包線兩端的漆需磨除:主要是為了接通電流。

(2) 纏繞漆包線的鐵釘通電後,可以吸起迴紋針:主要是電生磁的原因。

(3) 無法吸起迴紋針的原因可能是:兩端的漆未去除乾淨、電線和電池沒接好、漆包線打結或是纏繞方向不一致、電池沒電等。

3. 電磁鐵的特性實驗:

(1) 電磁鐵的兩端分別靠近指北針,可以發現指針偏轉情形相反。

(2) 利用電磁鐵吸引或是排斥指針的情形,可以判斷電磁鐵的磁極。會吸引指針N極的就是電磁鐵的S極,會吸引指針S極的就是電磁鐵的N極。

(3) 電磁鐵和磁鐵一樣,具有磁極的性質。

(4) 將電磁鐵內部材質換成木棒,電磁鐵的磁力會消失。電磁鐵斷電之後,磁力也會消失。

4. 增強電磁鐵磁力的方法:

(1) 漆包線部分:使用較粗的漆包線、增加漆包線纏繞圈數、漆包線纏繞密集。

(2) 內部材質部分:增加鐵釘數、用比較粗的鐵釘。

(3) 電池部分:使用全新電池、使用鹼性電池、將電池串聯。

5. 電磁鐵和磁鐵的特性比較:

項目

電磁鐵

磁鐵

差異比較

磁力的產生

通電才有

不必通電就擁有磁力

不相同

磁力大小

可以改變

固定不變

不相同

磁性

兩端磁力較強

兩端磁力較強

相同

磁極

具有N、S極,可以改變

具有N、S極,固定不變

不相同

 

4-3 電磁鐵的應用

1. 生活中有許多應用到電磁鐵的產品。例如:電鈴、電話的聽筒、電風扇的馬達、洗衣機、揚聲器等;還有大型的機器設備,例如:起重機、磁浮列車等。

2. 馬達中有電磁鐵裝置,所以生活中運用馬達運轉的機器都會含有電磁鐵。

3. 起重機操作運用的原理:起重機大多用來搬運大型的鋼鐵重物。在起重機吊物處裝上一大型的電磁鐵,接通電流後,電磁鐵就會具有磁性,能吸起大型鐵片,當到達拆卸處時再進行斷電,此時電磁鐵的磁力消失,大型鐵片就會掉落,以完成搬運工作。

4. 磁浮列車的原理:磁浮列車是利用磁力懸浮於軌道上,減少列車與軌道接觸的機會,因此阻力減小,速度比較快。磁浮列車運用了許多電磁鐵,行駛時,通上電流,車身與軌道之間產生了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現象,此前吸後推的力量,促使列車前進,而列車停止時,則是電流逐漸減少至完全斷電,此時列車會逐漸靠近軌道至完全貼住。

康軒版六上 第三單元 大地的奧祕單元重點整理

康軒版六上  第三單元 大地的奧祕單元重點整理

活動一 流水使大地改變

1. 流水會有( 侵蝕 )、( 搬運 )和( 堆積 )等作用,而造成各種地形景觀。

例:月世界的( 雨蝕溝 土指)地形

2. 水流實驗中,在土堆或自製河道上沖水,可觀察到:

(1) 距離沖水處越 近 的堆積物,顆粒越( 大 )。

(2) 距離沖水處越 遠 的堆積物,顆粒越( 小 )。

3. 在自製河道的水流實驗中證明:( 水量 )和( 坡度 )不同時會影響流水的搬運、堆積作用:

水量小時,水力弱,搬運較( )量的砂石,大顆的堆積物被搬運堆積得較( );水量大時,

水力強,搬運較( )量的砂石,大顆的堆積物被搬運堆積得較( )。

坡度低時,水流緩,搬運速度( ),砂石搬運堆積在河道較( )端、較近處。坡度高時,

水流急,搬運速度( ),砂石搬運堆積在河道較( )端、較遠處。

 

4. 在河流的不同區段,水流速度、地形景觀和堆積物特徵會不同。

河流區段

比較項目

上游

中游

下游

水流速度

最( 快 )

中等

最( 慢 )

地形景觀

坡度( 大 高陡 )

河道( 窄 )

坡度中等

河道中等寬度

坡度( 小 低緩 )

河道( 寬 )

堆積物特徵

岩塊較(大)、有尖銳的角

石頭較(小)、較圓的( 鵝卵石 )

都是( 細沙 )和碎石

※越小的砂石被搬運得越( ),而堆積在( 下游 )。

※沙子的堆積:上游石頭藉由流水搬運,碰撞、擠裂後,形成顆粒較小的沙子;

再加上河水侵蝕河岸兩側的土壤,被搬運至坡度平緩處堆積而來。

 

5. 三角洲的形成:河流攜帶的泥沙在地形平緩的( 出海口 )處,常堆積形成( 扇 )形的三角洲。

 

凹岸

凸岸

流速

( 快 急 )

( 慢 緩 )

面積

( 減少 )

( 增加 )

成因

( 侵蝕 )、搬運作用較強

( 堆積 )作用較強

▲彎曲河道形成示意圖

 

 

 

6. 彎曲河道─曲流的形成與兩岸比較:

7. 海岸地形形成因素及種類

海水侵蝕作用:( 海蝕崖 )的一側是陡峭的岩壁

( 海蝕洞 )的特徵是像洞穴般的凹陷

( 海蝕平臺 )與海平面幾乎相同高度

( 海蝕溝 )是由岩層裂縫擴大形成

( 豆腐岩 )是海蝕平臺慢慢演變而來的

海水堆積作用:海灘因( 顆粒 )大小而分成( 沙 )灘或( 礫 )灘。

 

活動二 岩石與礦物

1. 自然界中有各式各樣的岩石。

2. 各種岩石的質地、顏色等性質都不太一樣。運用五官和工具,可以辨識岩石的差異。

岩石名稱

比較項目

石灰岩

花岡岩

顏色

乳白色、米白色、灰白色

粉紅色、半透明、黑色、白色相間

觸感

粗粗的

粗粗的

滴稀鹽酸

會冒泡,(有)方解石成分

不會冒泡,( 沒有 )方解石成分

其他發現

(可以 )用硬幣刮出一些粉末

(不可以 )用硬幣刮出一些粉末

※各種岩石除了外表不一樣之外,組成的成分也不同。有些岩石滴上稀鹽酸會產生二氧化碳的氣泡,

表示裡面含有( 方解石 )(一種礦物)的成分。

 

3. 從岩石的形成方式,可以將岩石分成三類:

岩石種類

比較

( 沉 積 )岩

( 火 成 )岩

( 變 質 )岩

成因

泥沙、石子或生物遺體沉澱( 堆積 )後,經長時間的高壓和膠結所形成。

( 熔岩 )從地殼深處上升,經冷卻、凝固及結晶而成。

埋在地底深處的沉積岩或火成岩,受到(高溫 )或( 高壓 )作用,產生變化而形成。

常見岩石

礫岩、砂岩、頁岩、泥岩、

石灰岩等。

安山岩 火山岩

玄武岩

花岡岩 深成岩

砂岩─→變質砂岩

頁岩─→板岩、片岩

石灰岩─→( 大理岩 )

花岡岩─→片麻岩

4. 岩石是由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礦物所組成。

石灰岩主要由( 白 )色顆粒的( 方解石 )組成,;花岡岩主要由粉紅色顆粒的( 長石 )、

半透明的(石英 )、和(黑雲母 )(或白雲母)等組成。

 

5. 每種礦物的( 顏色 )、光澤、( 硬度 )等都不同,可利用這些特徵辨識。

6.

礦物名稱

比較項目

滑石

石英

外觀顏色、特徵

( 白 )色

很多半透明結晶

觸感

滑滑的

粗粗的

有無光澤

有( 珍珠 )光澤

有( 玻璃 )光澤

用指甲或硬幣刮

有刮痕,硬度(小 )

沒有刮痕,硬度(大 )

滑石、石英互相刻劃

有刮痕,硬度( 小 )

沒有刮痕,硬度(大 )

 

※莫氏硬度表─硬度數字越大,表示越硬。

硬度

標準礦物

硬度

標準礦物

硬度

標準礦物

硬度

標準礦物

硬度

標準礦物

1

滑石

2

石膏

3

方解石

4

螢石

5

磷灰石

6

長石

7

石英

8

黃玉

9

剛玉

10

金剛石

 

7. 岩石和礦物可作為生活用品的部分材料。

用途

岩石

礦物

當作建材:石牆、石地板、石屋

可提煉金屬:金、銅 、鉛、鐵、磁鐵

裝飾:雕刻、擺飾

可作為飾品:寶石、鑽石、水晶

生活用品:水泥原料、烤肉、硯台

可作為顏料:藍色藍銅礦、綠色孔雀石、紅色辰砂

 

8. 各類岩石及礦物的用途:

種類

用途

種類

用途

大理岩

建築材料、水泥

石墨

鉛筆芯

板岩

黑板、建築材料

滑石

爽身粉

石灰岩

(方解石)

水泥原料、化學肥料

硫磺

橡膠、輪胎、火柴

花岡岩

建築材料、墓碑

黃鐵礦

硫酸原料

石膏

模型、塑像和粉筆原料

石英

(水晶)

玻璃及半導體

裝飾品、

雲母

電熱器中絕緣體

鑽石

切割玻璃的刀、貴重飾品

 

活動三 風化與土壤

1. 岩石受到陽光、( 空氣 )和( 水 )各種因素影響而崩解成碎塊的過程,稱為( 風化 )作用。

2. 土壤是由風化過的( 岩石碎屑 )與( 生物遺體 )腐化分解的物質所組成。

3. 岩石與土壤的功用:

→( 支撐 承載 )生物和各式建築物

→提供動物居住、棲息與活動及植物生長的地方

→土壤提供植物生長所需要的( 養分 )

4. 有岩石才有土壤,藉由土壤孕育多樣的生物,才有更多的植物和動物。如果沒有土壤,

將使大部分的生物失去生存環境。

5. 土壤遭受汙染,同時也會危害動、植物和人類。

籃球教學基本篇

籃球教學基本篇

籃球教學基礎篇.ppt

https://view.officeapps.live.com/op/embed.aspx?src=http%3A%2F%2Fblog.ilc.edu.tw%2Fblog%2Fgallery%2F33949%2F33949-3413399.ppt

 

籃球基本影片說明

25種基本原地運球

 

天下第一衛 馬布里 Stephon Marbury

 

林來瘋剖析 – 科學解析林書豪 Jeremy Lin

 

勒夫(Kevin Love) 為什麼是籃板王

 

湖人的三角戰術

 

美國控球王者handle: 教你突破對手防線的NBA進攻旋風

 

NBA 200個爆笑失誤

漁業資源探討補充影片

我們的島 第732集 當魚不再來-失魚之海

 

我們的島 第716集 鯨鯊要回家

 

我們的島 第753集 消失的鰻魚

 

我們的島 第758集 九孔招親記

風和空氣的單元補充實驗短片

 

 【未來少年‧梅期光創意科學實驗室】寶特瓶風向計

《呼叫妙博士》大風吹 吹能源

 

風吹葉搖成靈感 法打造風力發電樹

 

空氣砲

 

遇見未來城市/古典帆船賽

 

無所不在的空氣

 

空氣佔有空間

 

空氣可以被壓縮

 

空氣流動形成風

 

空氣流動在生活中的應用

 

好玩的空氣創意玩具

 

風生電起不簡單

 

空氣和風(康軒版)—單元學習重點整理

本單元重點在於學生能清楚認知空氣的存在,空氣有何特性?如何證明空氣的存在?空氣容不容易被改變形狀?風向的評量?如何察覺風向?以及在課堂中所有操作過的實驗,其目的何在?也就是說實驗結果是實驗之後最主要也是最核心的重點之所在…

~空氣和風(康軒版)—空氣占有空間~

空氣看不見,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

空氣具有體積-占有空間 

生活上的物品: 鼓鼓的救生圈-脹大的塑膠袋(證明空氣占有空間) 
 
實驗一:鼓鼓的塑膠袋
  
—鼓鼓的塑膠袋無法壓扁、對著臉吹會有一股風的感覺(證明空氣占有空間)
 
實驗二:擠出氣泡來
 
—將鼓鼓的塑膠袋置入水中,擠壓會發現有氣泡在水中產生(證明空氣占有空間)
實驗三:水進不來
影片檔

—塑膠杯垂直置入水中,杯內不會有水跑進去(證明空氣占有空間)  

實驗四:海綿濕了嗎?
 
—海綿沒有濕<因為杯子裡有空氣,水無法進入>(證明空氣占有空間
實驗五:杯中的水位上升了
 
 
 

 

影片檔一
影片檔二
影片檔三
影片檔四
—1.手按杯底,水無法進入<因為杯子裡面有空氣>(證明空氣占有空間
   2.手離開杯底,水進入杯子裡面<杯子裡面的空氣溢出,所以水就進入>

~空氣和風(康軒版)—空氣可以被壓縮~ 
空氣具有壓縮性 
水不可以被壓縮  
被壓縮的空氣向外噴出時,空氣就會流動,空氣流動就會形成風
空氣可以被壓縮(實驗過程)—底部為保麗龍
 
 
 
 
 
—當擠壓注射筒,施力停止時,注射筒無法往上移至原來高度
影片檔
—表示當擠壓注射筒時,空氣會從保麗龍頂端逸出,當施力停止,造成注射筒無法往上移至原來高度
空氣可以被壓縮(實驗過程)—底部為橡皮擦
 
—表示當擠壓注射筒時,出口被橡皮擦堵住,空氣無法逸出,當施力停止,造成注射筒會停留在原來高度 
—證明空氣可以被壓縮

水不容易被壓縮(實驗過程)—底部為保麗龍 

—當擠壓注射筒時,水會從保麗龍頂端溢出,注射筒活塞會壓到底  
水不容易被壓縮(實驗過程)—底部為橡皮擦  
 
 
影片檔 
表示當擠壓注射筒時,出口被橡皮擦堵住,水無法溢出,當施力停止,造成注射筒會停留在原來高度 
證明水不容易被壓縮 


~空氣和風(康軒版)—風向評量試題網頁~

~空氣和風(康軒版)—空氣流動形成風~ 

製作風向風力計暨操作

1.先確認儀器為指北針或指南針

2.轉動方位盤

3.讓方位盤上的北字與指北針上的北字與指針同一方向

4.觀察紙條飄動方向,相對方向即為風向

(底下圖片為吹”東風“)

實驗後探

1.由於指北針儀器素質不同,造成方位判斷會有若干誤差(此為儀器誤差)
2.學生在操作方位盤上可能會有失準之處(此為人為誤差)
3.由於風向在一天內非持續穩定同一方向吹送,所以可令學生觀察在一分鐘內較多次吹送方向即為今天風向


~空氣和風(康軒版)—風的遊戲~

空氣發射器製作過程

實驗後探究

1.內部保麗龍因為重量輕,發射出之後容易受空氣阻力影響,射程不會太遠

2.若在保麗龍上加裝一大頭針,增加重量與重心,射程可以增加

愛護資源~愛護家鄉補充資料

公共電視 下課花路米 258 大屯溪的健康檢查

https://youtube.com/watch?v=if8gsR5tKSc

 

公共電視 下課花路米 143 海裡藏寶去

https://youtube.com/watch?v=SkraLr_Jg0U

 

公共電視 下課花路米 157 美麗的殺手 : 蔓澤蘭

https://youtube.com/watch?v=IoIRp0Yjl5o

 

公共電視 下課花路米 612 森林大儲水槽

 

 

公共電視 下課花路米 1208 旗魚生態密碼的挑戰

 

廚房裡的科學(康軒版)—單元學習重點整理

 廚房裡的科學(康軒版)—單元學習重點整理

廚房裡的科學這個單元重在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生活當中的調味料是學生最熟悉也是最容易接觸到的物品,相對的,也是最常忽略的部份;本單元的內容著重對調味料的辨識?不同調味料對水的溶解程度?製作果凍的過程?不同水量及不同果凍粉量下的果凍軟硬程度比較?食物為何會腐敗?什麼樣的因素會加速食物的腐敗?如何有效保存食物?等等,都是在本單元當中,學生需要認知及學習的地方…


~廚房裡的科學(康軒版)—溶解現象~

如何區分調味料?

1.由外觀觀察(以放大鏡觀察) 
2.由氣味察覺(以手搓聞) 
3.由觸感判斷(以手觸摸)

由左至右分別為味精

實驗一 調味品會溶解在水中嗎?(以黃砂糖為例)

實驗名稱:調味品會溶解在水中嗎?

實驗材料:紗布-黃砂糖-燒杯

實驗過程:

燒杯裝水100ml
將黃砂糖放置於紗布內
將裝有黃砂糖的紗布懸於水中
觀察變化

影片檔

實驗結果:

1.水會變色(變成為黃色)
2.紗布內的黃砂糖會消失
3.燒杯內的水位會稍微往上升(如果黃砂糖的量夠多的話)


實驗二 何種調味品會溶解在水中?

實驗名稱:何種調味品會溶解在水中?

實驗材料:各式調味料(糖-鹽-麵粉-味精-醬油-烏醋-胡椒粉),燒杯七個

實驗過程:

1.燒杯裝30ml的水
2.各加一平匙的調味料於裝有水的燒杯中
3.攪拌
4.觀察結果(觀看燒杯底部是否有沉澱物) 

實驗結果:

1.會溶解於水中的調味料:糖,鹽,味精,醬油,烏醋
2.會溶解於水中的調味料:胡椒粉,麵粉



實驗三 鹽和糖的溶解

實驗名稱:鹽和糖的溶解

實驗材料:糖,鹽,燒杯,湯匙,玻璃棒(攪拌用)

實驗過程:

1.燒杯裝30ml的水
2.用相同的湯匙分別將一平匙的鹽和糖加入裝有水的燒杯中
3.當水中的鹽和糖完全溶解後,再加入下一平匙
4.繼續加入鹽和糖,直到燒杯杯底有顆粒時就停止 

實驗變項:

1.湯匙種類與大小:湯匙需一致
2.鹽與糖的量:刮一平匙
3.水量:需一致

實驗結果:

1.糖的溶解度比鹽大
2.每30ml的水約可溶解11平匙的糖,每30ml的水約可溶解2平匙的鹽

約12平匙有糖顆粒沉澱

約3平匙有鹽顆粒沉澱

3.裝有糖的燒杯水位明顯上升

  
未加糖前(水位30ml)加入糖後(水位m約50ml)

 


 

~廚房裡的科學(康軒版)—點心高手~

果凍粉量與水量比例要均勻適中,才能調出軟硬適中的果凍

果凍:果凍粉加熱水均勻攪拌成果凍溶液,待冷卻後即成為果凍

熱水可以使果凍完全溶解,冰水無法使果凍完全溶解


實驗一 製作果凍

實驗名稱:製作果凍(熱水)

實驗材料:果凍粉,湯匙,燒杯,熱水

實驗過程:

1.燒杯裝100ml的水
2.加4~8平匙的果凍粉於裝有熱水的燒杯中
3.攪拌
4.靜置冷卻後觀察結果

實驗結果:

果凍粉溶於熱水中,冷卻後即形成為果凍



實驗二 製作果凍

實驗名稱:製作果凍(冷水)

實驗材料:果凍粉,湯匙,燒杯,冷水

實驗過程:

1.燒杯裝100ml的水
2.加4~8平匙的果凍粉於裝有冷水的燒杯中
3.攪拌
4.靜置冷卻後觀察結果

實驗結果:

果凍粉無法完全溶於冷水中,冷卻後無法形成為果凍


實驗三 比較果凍的軟硬

實驗三~1 不同果凍粉量的果凍軟硬比較

實驗名稱:不同果凍粉量的果凍軟硬比較

實驗材料:果凍粉,湯匙,燒杯兩個,熱水,玻璃棒

實驗過程:

1.兩個燒杯各裝100ml的水
2.一杯加8平匙的果凍粉,一杯加4平匙的果凍粉
3.均勻攪拌
4.靜置冷卻後觀察結果

實驗結果:

加8平匙的果凍較硬,加4平匙的果凍較軟

實驗三~2 不同水量的果凍軟硬比較

實驗名稱:不同水量的果凍軟硬比較

實驗材料:果凍粉,湯匙,燒杯兩個,熱水,玻璃棒

實驗過程:

1.兩個燒杯一杯裝100ml的水,一杯裝50ml的水
2.兩杯各加6平匙的果凍粉
3.均勻攪拌
4.靜置冷卻後觀察結果

實驗結果:

50ml燒杯中的果凍比100ml燒杯中的果凍硬

生態危機報導第一線

鼻酸!殘忍盜獵現場 犀牛寶寶哀嚎伴母屍

 

山川保衛戰_山老鼠盜採濫墾 土石流罪魁禍首

 

台東40公頃原始林變檳榔園

 

我們的島 第724集 集水區大崩壞?

 

我們的島 第822集 農地上的農舍帝國

 

我們的島 第821集 濁水啟示

 

我們的島 第799集 焚化爐吃不消

電與磁單元補充影片

水果就可以發電?流言追追追-【實驗精華片段】

 

不用電線就可以傳送電力?流言追追追-【實驗精華片段】

 

[CCTV]科学“超人”尼古拉·特斯拉 清晰完整版

https://youtube.com/watch?v=26wrAU_M9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