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Mbps嚇到了你

別讓Mbps嚇到了你

經常會在這方面搞混,記下來。
  MB/s和Mb/s是有區別的。其中大B代表Byte(字節),小b代表bit(比特 或 位)。
    1 Kb = 1024 bit
    1 KB = 1024 Byte
    1 Mb = 1024 Kb
    1 MB = 1024 KB
    1 Byte = 8 bit
   1 MB = 8Mb
   1 Mb = 0.125 MB
  數據傳輸率的單位一般採用MB/s或Mb/s。
  在數據傳輸率上官方數據中(如電信部門)一般採用Mb/s為單位。
  而下載軟件(如IE、迅雷、快車)一般採用MB/s為單位。
  
  寬帶最高下載理論值:
  1Mb/s = 0.125MB/s = 128KB/s
  電信部門說的1M寬帶的M是指Mb/s,下載軟件時的傳輸率是MB/S,也就是1M寬帶下載速度最快128KB/s,再去掉損耗也就是120KB/s左右。按這個說法10M的寬帶最快下載速度是1.25MB/s,100M的寬帶最快下載速度是12.5MB/s。
   其實,所謂1M寬頻,其實是指1Mbps(每秒百萬位元)線路速度,而其下載速度計算方式是1 x 1024 / 8 = 128KB/sec(每秒128位元組),但這只是理論上的速度,因為在實際應用上,還要再減去大約25%網絡速率的損耗。
  據TMnet Streamyx官方網站披露,除了乙太網絡標頭值(Ethernet Header)之外,這些流失因素包括傳輸控制協議標頭值(TCP Header)有5至10%的傳輸消耗,而異步傳輸模式標頭值(ATM Header)則多達15%。
  因此:1M寬頻的實際上網速度是1乘以1024和除去8,得出128KB/s再乘75%,等於96KB/s,就是你的1M寬頻網絡的真正速率。
  目前我國寬頻上網速度介於512Kbps至2Mbps之間。同樣的道理,在2M或512K也是一樣。512K則是512Kbps(每秒千位元)。以此計算的話,我們可以粗略得出目前寬頻的實際下載速度:
2Mbps(寬頻線路速度) 
        >>256KB/s(理想下載速度)–           -192KB/s(實際下載速度)
1Mbps(寬頻線路速度)
       >>128KB/s(理想下載速度) —96KB/s(實際下載速度)
512Kbps(寬頻線路速度)
       >> 64KB/s(理想下載速度) —48KB/s(實際下載速度)
  一般說來,頻寬越大,下載速度就越快, 但下載速度除受服務供應商因素所影響外,用戶本身所使用操作系統、瀏覽器及電腦配備等因素,亦可影響寬頻速度,其中又以最大傳輸單位(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MTU)設定錯誤問題最為常見。
  
  別讓Mbps嚇到了你
  
  什麼是512Kbps?2Mbps上網速度有多快?Kbps和Mbps又如何加以區分?
  「Mbps」和「Kbps」等字眼經常在媒體出現,儘管很多人知道這些是網絡速度的計算單位,但很少人知道它們之間的差別,以及其實際速率的計算法。
  每天翻開報紙或雜誌、扭開電視或收音機,穿插在新聞內容的「Mbps」和「Kbps」常會被錯誤引用。即使是經常採訪資訊工藝新聞的IT記者,也常會對此混淆不清,因而鬧出許多笑話。
  例如:明明是1Mbps,被當成1Kbps,又或者把大寫KB/s,當作小寫的Kb/s。這種錯誤就像是跑得快的免子,卻被形容為烏龜一樣滑稽。
  每秒千位元或百萬位元
  所謂的Mbps其實是指每秒百萬位元(Megabits per second),而Kbps則是每秒千位元(Kilobits per second)
  也許你會問:「位元又是什麼?」其實,電腦是以Bit(位元)和Byte(位元組)作為計算單位。bit是「binary digit」的縮寫,它是電腦辨識訊息的最小單位,再上一個更大的單位為位元組(byte)。
  由於八個位元一組(8 bits = 1 byte),我們常在電腦打的每一個字體或符號等資料,通常會以位元組的方式來打包。一個位元組代表示一個字符,例如「Q」、「4」或「,」等,都屬於一個位元組。
  正如長度計算單位的公尺(Meter,M)和公里(Kilometer,KM)的情況一樣,電腦將位元組的一千倍稱作KB(Kilobyte)。而KB的一千倍為MB(Megabyte)。
  當然,一千倍是籠統的說法。由於電腦使用的是二進位系統,準確的倍數計算法是二的十次方,因此1KB相等於1024個位元組。
  KB和Kb大小寫意義不同
  一般用來上網的數據機及網絡通訊的傳輸速率都是以「bps」為單位,例如14.4Kbps,28.8Kbps,56Kbps,1Mbps及2Mbps等等。
  無論用作電腦儲存或網絡速度的計算單位,Kb/s和KB/s英文字母大寫和小寫之意義截然不同,這是許多人常會犯錯的地方。
  大寫的B代表位元組(Byte),小寫的b則代表位元(bit),所以MB(Megabyte)是百萬位元組,Mb(megabit)是百萬位元;KB/s是每秒千位元組,而Kbps則是每秒千位元。
  網絡速度單位之間關係:
  ●Kb/s=每秒千位元,用於線路速度。
  ●KB/s=每秒千位元組,用於下載速度。
  ●1KB/s = 8Kb/s
  ●1 Byte(位元組) = 8 bits(位元)
  ●1 Kb(千位元) = 1024 bit(位元)s
  ●1 KB(千位元組) = 1024 bytes(位元組)
  ●1 Mb (百萬位元)= 1024 Kb(位元)
  ●1 MB(百萬位元組) = 1024 KB(位元組)
   MB/s的含義是兆字節每秒,Mbps、Mb/s的含義是兆比特每秒,前者是指每秒傳輸的字節數量,後者是指每秒傳輸的比特位數。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Byte是字節數,bit是位數,在計算機中每八位為一字節,也就是1Byte=8bit,是1:8的對應關係。因此1MB/s等於8Mb/s。因此在在 書寫單位時一定要注意B字母的大小寫,此時B字母的大小真可以稱為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原文:http://blog.163.com/heavenhades/blog/static/158388692009428681737/
  

 

新進教師申請無線網路帳號密碼方式-台北市教育入口網

新進教師申請無線網路帳號密碼方式-台北市教育入口網

說明:凡是台北市教師要使用校園內的無線網路,都需到台北市教育入口網,先申請加入會員後,再去填申請表,並由台北市教育入口網核可後,才能使用申請過的帳號和密碼登入學校無線網路做使用。

台北市教育入口網網址:http://www.tp.edu.tw/member/law.jsp

台北市教育入口網: 身份變更申請表.doc

身份變更申請表:範例圖

 

@以下兩個空格欄只要將教師識別證拍好正反個一面貼上即可@

#強烈建議,將該申請表填好後,寄至 service-tce@tp.edu.tw  這樣對方處理速度較快,約莫兩天內完成#

——-若已申請好台北市教育入口網帳號和密碼,請參閱以下步驟登入—-

步驟一:點選有無限網路的訊號格子

步驟二:開啟IE瀏覽器,輸入”https://192.136.2.1”

 

步驟三:點選”繼續瀏覽此網站(不建議)”  放心,沒事的,繼續點下去就對了。

 

步驟四:輸入您當初申請的台北市教育入口網的帳號和密碼,喘個大大的氣,一切就完成啦!祝您無線網路的旅途愉快!

開啟TIF檔案的方法

開啟TIF檔案的方法

    這裡介紹正確開啟TIF檔的步驟

     

    第一式:

    在檔案上點右鍵->開啟檔案->選擇WINDOWS 相片檢視器

    如果找不到這個程式就選最下面的”選擇程式”

     

     

    第二式

    按了選擇程式以後 找到WINDOWS 相片檢視器

    記得把”永遠用選取的程式來開啟這種檔案”打勾

    好了確定

     

    群準系統-學生電腦更換主機板後無法收發作業及軟管失控解決篇

    群準系統-學生電腦更換主機板後無法收發作業及軟管失控解決篇

    1.狀況描述:當學生端的電腦有幾臺電腦因為故障,而更換主機板後,教師端電腦無法利用群準內建的系統進行遠端開機、關機,也無法進行作業的遠端派送和收發作作業。

    2.解決方法:

    步驟一:先利用群準系統將每臺學生端主機開啟,並手動開啟無法控制的電腦。

    步驟二:利用教師端主機的群準系統,打開上面工作列中的”文件”按紐,然後按”新建班級”,如圖一所示:

    步驟三:在工作列中,選”編輯”按鈕,然後將”座位鎖定”的 √ 拿掉,重新按照當場的座位列表排列。如圖示二

    步驟四:重新編好班級後,選擇編輯”按鈕,然後將”座位鎖定”的 √ 重新打勾上。

     步驟五:先將媒體櫃內的文件資料夾中的cla檔刪除,以免重新編班時,會抓到舊的參數。

    步驟六:編輯好的班級,記得另存班級為cla檔案,然後存在媒體櫃的文件夾內,這樣每次開機才會抓到新的參數。

    步驟八:利用教師機的群準系統測試是否可以遠端開關機,若可以,就恭喜您了。

     

    Google Blogger嵌入pdf或word檔 教學

    Google Blogger嵌入pdf或word檔教學

     

    步驟一:登入google雲端硬碟後,選擇新增一個檔案,或者上傳一個內有許多文件的資料夾。

    步驟二:點選要上傳資料的所在位置後,點選並選擇開啟檔案。

    步驟三:點選雲端資料夾內,要展示的pdf檔案,並選擇共用。

    步驟四: 點選 ”開啟連結共用設定”

    步驟五:點選倒三角型,設定要共用的對象為公開。

    步驟七:點選 ”更多”

    步驟八:在視窗右上角,點選三點符號後,選擇”在新視窗中開啟”

    步驟九:點選三點符號,並點選”嵌入項目”

    步驟十:將嵌入碼複製起來

    步驟十一:將複製碼反白後,按右鍵”複製”起來,可先貼在記事本上,等一下萬一不小心遺失可以在複製一次。

    步驟十二:登入自己的Google blogger,然後選擇建立新文章。(就是那隻筆)

    步驟十三:點選”HTML後,將複製好的嵌入碼貼上,並將寬度(width)調成500,高度(height)調成700。

    步驟十四:點選”檢視網誌”

    步驟十五:預設即為公開,並按下”分享”鍵即可。

    步驟十六:恭喜您嵌入完成您要的pdf檔,word檔也是類似方式唷!

     

     

     

    影印機-遠端掃描功能到電腦端桌面上

    影印機遠端掃描功能到電腦端桌面上

    1.     先將要掃描到電腦的主機桌面上新增一個資料夾(設在D槽裡,設捷徑到桌面上。)

           新增一個資料夾,命名為scan,接著按資料夾後點右鍵,點’內容’,再點’共用’,點共用(s)選項後,點選打勾符號,然後選擇Everyone後,再   點共用即可。

    2.     檢查網路共用中心是否開啟所有網際網路探索,和停止密碼保護。

    3.     抄下該主機名稱和要掃描的資料夾名稱:(WHES-SIGNscan)””WHES-SIGN””是指電腦名稱,而” scan”是指要掃描的電腦資料夾名稱。

    4.     到影印機上,找到使用者初期設定的按鈕,點下去,再按系統設定的按鈕,點下去,再按管理員工具點下去,再按通訊錄管理案紐,點下去,再選某個組,本次用文書組當範例,點選資料夾  → SMB瀏覽’網路(WHES-SIGNscan) 連接測試連接到PC成功即可。

    5.     將要掃描文件放置定位,按掃描功能後,選擇要掃描的位置,按下掃描鍵,等掃描完後,再按#鍵,就大功告成。

    GoogleDrive上傳/下載命令行工具:gdrive

    全文引自:http://jdev.tw/blog/4658/dropbox-googledrive-cli

     

    GoogleDrive上傳/下載命令行工具:gdrive

    範例1. 列出檔案以取得檔案ID:

    d:DL>drive-windows-x64.exe list -t ditto*.exe
    Id                             Title                            Size     Created
    
    0B_dE90dinOFDcFE0aEFvWktvM1E   Ditto.exe                        1.9 MB   2014-06-09 20:
    19:47
    0B_dE90dinOFDTU1ucFF4bE9yQnc   DittoSetup_64bit_3_18_46_0.exe   3.6 MB   2014-06-09 12:
    08:50
    

    範例2. 下載檔案

    d:DL>drive-windows-x64 download -i 0B_dE90dinOFDcFE0aEFvWktvM1E
    Downloaded 'Ditto.exe' at 1.9 MB/s, total 1.9 MB
    

    範例3. 取得檔案的網址

    d:DL>drive-windows-x64 url -i 0B_dE90dinOFDcFE0aEFvWktvM1E
    https://drive.google.com/uc?id=0B_dE90dinOFDcFE0aEFvWktvM1E
    

    請參考官方上的更多範例。

    EVO 群準系統(派送設定篇)

    EVO 群準系統(派送設定篇)

    1.  找到一個學生的電腦後,將相關環境(win7企業版、office2013授權認證啟動),比如說預設靜音模式,要上的預設瀏覽器,或者要上的瀏覽器書籤列等等先設定好。

    2.  重開機後,按crtl+B將該設定環境永久寫入,然後再重開電腦。

    3.  電腦重開後,出現倒數秒數時,按!#任何一個後,進入群準系統。

    4.  F10鍵進入設定視窗,選擇””網路拷貝””,若整體環境要重新派送,則選擇””網路拷貝””,若只是稍微修改某個小地方,則選增量拷貝

    5.  迅速點選遠端喚醒後立刻點選等待登錄”(此時要確定所有要派送的電腦是關機狀態,若有電腦無法自己啟動,則手動開機後按F9進入群準系統頁面)

    6.  確定登錄的電腦數量皆正確後,點選完成登錄選擇發送資料選擇將CR,若D槽也想要派送,則D槽也R。傳輸完成後動作設置“接收端自動修改ip“點選確點按鈕。

    7.  傳送資料前,務必要先斷開網路,電一教室的網路在準備室裡(綠線旁黃線即是)

    8.  資料傳輸完後後,請將網路線插回去,然後按重啟電腦即完成。

     

    PS: F10:系統管理 /F9快速登錄 /F8網路/增量拷貝

       F6:工具箱    /Ctrl+Q全部顯示

       Ctrl+R立即還原 /Ctrl+B永久寫入

     

       Ctrl+K 暫時保留 /Ctrl+Enter管理者模式